寒风凛凛,对吃货们却是个信号:腊味的季节,到了!
当阳台上开始摆上馥郁醇厚的腊肠腊肉,心里也会觉得踏实幸福~
在中国,腊味有着悠久的历史。
当年孔子办学,不收取学费,但要收十条腊肉作为见面礼。
可见从那时候起,腊肉就已是既普通家常,又不失人情礼节的东西了~
腊味的制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晾晒或烟熏,使鲜肉风干,获得更长的储存时间。
但在制作细节上,各地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让自己的腊味别具特色。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这是盐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只要吃到自己家乡的腊味,总能想到自己故乡的风土~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到完整菜谱)
赶紧戳下方“预约”
明天18:00我们直播间见!
没有冰箱的日子里
腊味就是最低门槛的储存方式
相传在上古夏朝时,人们于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故十二月称“腊月”。
此时天朗且干燥,西北风盛行,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
在那个没有冰箱保鲜的时代,人类储存食物的智慧在味蕾的驱使下迸发出巨大潜能。
通过烟熏、火烤、风干等方式竭力与时间对垒,最后创造出了这一人间珍馐——“腊味”。
这种肉类加工方式在当时被称为“干制法”。
早在先秦时期,“干制法”便已得到了普遍运用。
《周礼》中曾记录一种特殊的职业“腊人”,作用是“掌干肉”,意思是掌管猎获兽类的肉的干制和保藏。
再往后,干肉制品的名称和种类也越来越多。
孔夫子收取的学生学费“束脩”实质上就是一捆干肉,《春秋公羊传》中有“高子执箪食,与四月脡脯”一说,而这里的“脡脯”其实就是长条干肉。
后来人们发现,经过腌制、暴晒、风干、熏烤等加工,鲜肉的嫩滑细腻已经丧失殆尽,却有了更加醇厚鲜美的独特味道~
于是,越来越多的干肉制品现世,“腊味”也逐渐从保存食物的无奈之举化身为特殊的美食制作手段~
腊味的“门派”之争
在冷链、冷藏、保鲜技术发达的今天,从南到北,全国的腊味地图依旧精彩纷呈~
总的来说,腊味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派:风干&烟熏。
🔴 风干派
肉类腌制后,就可以直接挂到通风处晾晒风干,做好的腊肉咸香有嚼劲,制作方法简单,但周期较长。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到完整菜谱)
代表城市1️⃣:甘肃陇西腊肉
被誉为“中国腊肉之乡”的陇西县,其地理位置绝佳,干燥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制作风干腊肉!
风一吹,肉就干了~
腌制好的腊肉暴露在炽热的阳光中,肉缝里都塞满了阳光的风味!
将色泽鲜红的腊肉挂满整个庭院,香味扑面而来,肉脂比例适当、肥肉香而不腻~
这里的腊肉出名,除了制作工艺外,猪的品质也够好。
陇西当地盛产中药材,当地的猪也从小“吃着补药长大”,被称为蕨麻猪。
据说用蕨麻猪做成的腊肉,不仅口感好,还自带了药香,以一己之力为陇西腊肉打出了知名度~
陇西腊肉的吃法也很特别,喜欢蒸熟后切片夹馍吃。
蒸熟的腊肉,瘦肉色似红霞,肥肉通透如玉,令人垂涎欲滴~
刚烙好的白馍,横刀切开两层或三层,再将刚片下的腊肉飞速地塞入其间,烫手的白馍和热气腾腾的腊肉片,想想都好吃!
代表城市2️⃣:广式腊肉
岭南地区虽历来潮湿,但地处沿海地带,大自然原始的风力便是促成美食的最佳秘籍。
腊肉在这多吹吹,多晒晒,也能得到不错的效果与风味。
所以其他地方都是“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广东却是“秋风起,食腊味”~
一排排腊肉腊肠的半成品被挂上木杆,在清风吹拂中,酒精慢慢挥发,酒香渗透进肠肉的每一丝肌理,在时间的酝酿下,孕育独有的风味~
广东盛产甘蔗,蔗糖资源丰富。
或许是饮食习惯使然,也或许是追求风味更佳的口感,吃不完的蔗糖就理所当然地加进了腊味里,渐渐形成了咸中带甜的特点。
为去除肉的腥味,除加糖外,广式腊味还会加入酒,因此广味的腊肉腊肠少了麻椒花椒,多了酒香和微甜~
在众多广式腊味中,广式腊肠是不得不提的。
对腊肠,老广们可以说下足了功夫。
光这一种腊制品,愣是研发出生抽肠、老抽肠、鸭肝肠、瘦肉肠、猪心肠、鲜虾肠、冬菇肠、猪肝肠等诸多品类🤤
尤其是我们定制的广式冬菇瑶柱肠,味道丰富而有嚼劲,一口就能体验满满的山珍、海味、腊肠香冲破肠衣,在嘴中爆炸的感觉。
🔴 烟熏派
同样需要腌制,然后通过柴火来熏干,做好的腊肉自带烟熏味和木柴的香气,制作过程较复杂,但周期较短。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到完整菜谱)
代表城市1️⃣:川味腊肉
不过熏制可不是随便点个烟、燃个火这么简单,大家习惯于在燃料中加入柏树枝。
经过燃烧,树枝特有的清香味逐渐飘出,慢慢钻进各种腊味里,在“重口”中增添一股子清意~
别看川式腊味被熏得黑漆漆、不上相。
但配上蒜苗、青椒什么的随便炒炒,看了绝对得吞口水~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到完整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