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寒风的刺激,冬季一直是鼻炎的高发季节。
鼻炎到底能有多烦人?控制不住的鼻涕、没完没了的喷嚏、根本呼吸不了的鼻孔......如果出门忘记带纸巾了,心情就像没穿衣服出门一样窘迫。
大多数人都认为鼻炎只不过是小毛病,只是发作时痛苦而已,忍一忍就过去了,治不治都无所谓。
可是,忍一忍带来的后果,你真的清楚吗?
长期鼻炎诱发的隐形危害
◆下巴后缩,牙齿外凸,影响面容
鼻炎发作时,鼻子常常无法正常呼吸,因此只能用嘴呼吸代偿。
而长期张嘴呼吸,气流会冲击上颚,使之变形,久而久之便会出现鼻子歪斜、上唇外翻、下巴后缩、牙齿外凸、面容呆滞等现象,也就是让面容的变得不是很好看。
特别是对于还处在发育期的青少年,影响尤为明显。
◆头晕脑胀,思维混乱
由于鼻子总是堵住,吸入的氧气量会大大减少,我们的大脑就会处于一个轻微缺氧的状态。
中医古籍《灵枢》里也记载了:「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若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所以鼻炎的朋友,经常会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专注力下降等。
◆耳鸣、听力下降、咽喉不适
鼻腔连通身体诸多器官,尤其与耳朵、喉咙关系密切,又有「多病之源」的称号。
鼻炎可经咽鼓管向中耳扩散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多见耳鸣、耳胀,听力下降。
鼻涕长期倒流,向咽喉扩散,便形成咽炎,表现为咽喉有异物感、干燥、发痒,反复不愈。
鼻炎的本质
脏腑失调,正气不足
想要赶走鼻炎,首先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它。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鼻子有炎症。所以去医院看耳鼻喉科,经常都是带回来一堆消炎药、抗生素、洗鼻药等等。
不少朋友用完之后,鼻子也会舒服许多,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卷土重来,仿佛得了「绝症」,这辈子只能靠不停地吃药了。这也是大家越来越不愿意去解决鼻炎这个问题的原因。
其实,这些药物只是将病邪暂时压制住,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
在中医眼里的鼻炎,并非局部鼻粘膜的问题,而是脏腑问题,反应在了鼻子上。
《黄帝内经》认为「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肺伤则会首先表现在鼻病。
正常情况下,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当肺气亏虚时,其向外、向上宣发卫气的能力减弱,表现在鼻子上,就是鼻塞、喷嚏等现象。
同时肺脏通调水道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则出现鼻涕外流。
根据五行相生关系,脾土生肺金,即脾为肺之母。
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若脾虚则脾气不能输布于肺,肺气也不足。
同时脾也主管运化水谷精微,又称生痰之源,脾虚导致水液无法正常运化,也可能会引起鼻塞、大量流鼻涕、倦怠无力等现象。
肾为「气之根」,主纳气,即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管,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
若肾气虚,摄纳无权,气都往外耗散,肺气自然不足。
内在的肺卫气虚、脾肾亏损,最后都会导致身体正气不足,从而外邪有了可乘之机。
鼻炎所表现出来的打喷嚏、流鼻涕,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要注意:扶助正气、温补肺气、补益脾肾。
艾灸选穴
说到补正气,艾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艾灸,是用艾叶、艾绒为媒介,通过其燃烧对局部皮肤和穴位产生良性刺激,从而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调病保健的效果。
那么调理鼻炎,我们该灸哪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三个穴位,都由徐泊涛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
身柱穴,为督脉(阳气之海)脉气所发,且身柱穴位于两肺之间,故灸身柱,能帮助化生气血,引而上行,充盈肺气。
同时艾灸此穴就相当于给身体加了一个小太阳,阳气足了,体内停留的水湿痰饮就更容易被蒸腾出体外,帮助改善鼻塞、大量流鼻涕。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图源:大家中医)
肾俞穴位于背部,中医认为「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位于背部阳面的肾俞穴,可以直接调理肾气、温补肾阳,还能起到缓解腰痛、调理阳痿、月经不调等生殖系统疾病的作用。
肾阳得以提升,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正常,则全身津液代谢恢复,就能解决鼻涕多或者粘稠的问题。
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膀胱俞,是往常大家容易忽视的穴位,中医讲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后,膀胱开合失常,水湿堆积在膀胱经。
故此艾灸此穴,既能帮助肾气充盈,还能让排尿恢复正常,给体内水湿打开多一条通路,随之鼻子就能恢复呼吸通畅。
定位:位于身体骶部,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图源:大家中医)
最后艾灸顺序尤为重要:从身柱穴开始,再到肾俞穴,最后到膀胱俞。
每个穴位5~8分钟,如果感觉非常舒服,还可以酌情延长艾灸的时间。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艾灸的使用方法,不妨来听听徐泊涛老师与答摩联合策划的《身心同调之内证艾灸实战精讲》。
适宜人群:
✿小白初学者:对中医、艾灸等一知半解,没有系统知识体系,想要深入学习。
✿艾灸效果差者:缺乏内证思路,故艾灸不见成效。
✿忙于工作者:被小病小痛困扰,不想花时间去医院,又不敢乱吃药。
✿家庭守护者: 渴望解决自己及家人的疾病,想要学习诊断方法,以及运用艾灸手法调理身体。
✿中医爱好者: 对中国传统医药、灸法、静坐、导引、《黄帝内经》感兴趣。
✿中医从业人员: 想要巩固基础、提升技能、拓宽思路。
了解更多详情,请扫码添加
身心同调小助手
以上内容仅是知识分享,不代表任何治疗建议,身体如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呦❤~~
版权声明:
1.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或添加小编微信:「zanclub_bjb」。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 图片来自答摩制图、摄图网,侵删。
今日编辑:小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