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泊涛 | 饮食起居也有道,顺应规则保健康

文摘   2025-01-08 19:30   广东  

饮食有节:吃出清净心


饮食是大问题,会吃饭的人不生病生了病就来一碗汤,还是从吃上解决。


怎么算「会吃饭」呢?这个要求很高。先说几种错误的饮食方式:


1)吃饭不专注,边吃边玩手机、看电脑/电视、说话,一心二用。


2)吃饭速度太快,一顿饭 5 分钟不到就吃完了,节奏不对。


3)饮食不够准时,有时饿了没得吃,有时不饿也硬吃。


4)吃饭超过 7 分饱,吃完肚子撑得大大的,没有节制。


5)不吃主食(五谷)只吃菜,认为五谷没滋味或不吃可以减肥。


6)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和食物的性味,基本是乱吃。


以上种种,都不能说是「饮食有节」。长此以往,身心怎能不病?


把这些大问题一一改正后,就可以对吃饭做进一步的要求。


图源:摄图网


《中庸》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日常饮食也有其道,不修的人不能得。


如何修呢?训练的方法如下:


要吃饭时,放下一切事务/娱乐,口不说话,眼不东张西望,左手端小碗,右手夹菜。


吃上一口饭/菜,就放下筷子,专心咀嚼,注意饭菜的气、味。等一口饭菜嚼完(大概二三十下)、吞下,口中再无余物,才动手去夹下一口。


如果发现跑神,脑子在想别的事情,就停下吃饭的动作。等头脑恢复清明了,才继续吃饭。


这样的训练,一般会带给你两个改变:


1. 能尝出食物多层次的味道了


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气和味,经过不同器具、不同方法的烹饪,本味会结合辅料等味道一起散发出来。


专心地吃饭,可以感受到饭菜的香味分前中后、以不同层次扑向味蕾。认真嚼米饭、馒头,也会尝到五谷的香甜,不像从前食不知味。


2. 心神更专一,头脑更清净


人是以小见大、三岁见老,也许多年来的病痛、苦闷、杂念的纷飞,是从最初没吃完一口就吃下一口、边吃饭边玩手机这样一个吃饭习惯开始的。


因此,改变这个小小的坏习惯,也将撬动整个精神状态,变得更加专一,生起清净心。


来到清净状态,世界就好像清空了一样。比如你拿起手机,整个世界就只有拿起手机这一件事,你和手机仿佛处于在没有任何背景的虚空里。


于是你可以专注于操作手机这一件事情,不会被其他念头打扰。此时无论做什么、看什么、听到什么,精神都是快乐、安宁的。


这就是所谓「一念清净」:人在只有一个念头的时候,就是清净的;有两个以上念头,就是烦恼的。


因为有一个念头,是心脑本有的功能,但两个以上的念头,就超出了心脑的能力。


西方谚语说:人不能同时倾听两种声音(只有上帝可以)。


《遗教经》讲:「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饮食有节」,慢慢地、专注地吃饭,是现代人的一剂良药。


图源:摄图网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让天地助你健康


与饮食同样重要的,是学会正确地劳动与休息。


与吃饭一样,劳动也是要把心神用在某一事物上,因此重要的是做到专注、不散乱。


一事毕,才做下一事,绝不贪多、一心二用。


事情应做「好」,所谓好就是「了」,做到有头有尾、公平合理,让万事万物回归空性,得以平静。


例如赚钱这件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清楚钱财从哪里来,经过自己后又用到哪里去,而不是只为一己私利聚敛在自己这里,没完没「了」,早晚还是要空。


不能了、空的作劳,就是妄想、妄作。做事能空能了,就是「不妄作劳」。


但会劳动的同时,还必须会休息。休息与劳动,特别讲究节奏与时间。


《黄帝内经》将一日分四时:「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一天的生长收藏,已经暗藏着作息的规律。


图源:摄图网



其中,亥时到丑时(1:00-2:59)是一日之冬,理应是收藏、熟睡的时间。因此有条件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作息调到晚九点前睡觉、早五点起床。


现代人不是跟着阳光作息,而是跟着灯光作息,休息时间被延后到晚上十一点到早上七点,这是我们容易疲劳的一个原因。


如果九点不睡,熬夜到子时(23:00-00:59),人反而比亥时更精神,因为新一轮的生长化收藏又开始了。第二天的作息也受到影响。


因此,正常人在晚九点左右就会犯困。此时宜听从身体的呼唤,赶紧睡觉,而不是习惯性熬夜。


踩准这个节奏来作息,就是《内经》所要求的「法于阴阳」。合了阴阳,天地都来助你。


正确而轻松地吃饭、睡觉、劳作,日复一日。健康之道,平淡至极。


图源:摄图网


精神内守:用打坐让健康进阶


对于不满足于健康少病,想要更上一层楼的人来说,日常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只在做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条件具足后,如何达到平人之上的贤人、至人、真人状态呢?


《黄帝内经》也给出了答案:「精神内守」。


精神内守,讲的就是打坐。


打坐并不一定要坐着,行住坐卧都可以精神内守。不过,行久了易散乱,站久了易疲劳,躺久了易昏昏入睡,因此最常采用的是坐姿。


坐姿主要有 4 种:坐在座椅上的常规挂腿坐,屈膝散盘,单盘,双盘。


图源:摄图网


双盘,单盘,散盘,挂腿坐


筋骨足够柔软的人可以选择双盘、单盘,否则可以先挂腿坐、散盘。盘腿时臀下放垫子垫高。总之,舒适放松是最重要的。


「精神内守」,前提是要找到自己的「精神」,这是打坐的入门关。


如何找到「精神」呢?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长久地栓在身体某的一点(丹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处,逐渐看到精神的本来面貌。


而后,在日常的吃饭、工作中,避免让精神徒然浪费在杂念上面,时刻留意于自己的身心所缘,就做到了「内守」。


《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果你相信祖先的记录,不妨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它,创造健康无病、充实快乐的人生,这是对经典智慧的最好回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这四点说得轻松,但做起来却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之中,很多时候你熬夜、三餐不定、精神紧绷...都是身不由己的。


扫码添加身心同调小助手

发送关键词「讲堂」

时刻关注自身健康


以上内容仅是知识分享,不代表任何治疗建议,身体如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呦❤~~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 图片来自答摩制图、摄图网,侵删


今日编辑:小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