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叫感冒,但艾灸选穴要区分!只要掌握这6种方法,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文摘   2024-12-25 19:30   广东  


你有计算过从出生到现在,总共感冒多少次?


估计多数人都会觉得次数多到数不完。感冒是每个家庭,无论男女老少都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



大家应对的方法也五花八门,有的人选择硬抗,等症状自己消失;有的人为了好得快一点,去打针吊水;有的人懂点食疗,便在厨房找些葱、姜、蒜、萝卜等,煮水一喝...


这些方法好与不好,咱们今天先不做评价。今天的重点,是带大家重新认识感冒,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调理。



如何分辨风寒与风热感冒


在感冒的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先要掌握的是什么?


就是日常生活中如何鉴别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那我们首先来看看,两者的共同特点包括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


而分清两者的要领则在于:



风寒型,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者脉浮紧。


风热型,是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浓浊鼻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这是鉴别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关键的一点。


6种分型的艾灸建议


艾灸疗法,以灸为法,以艾叶为材料,借助温热刺激气血,引起局部腧穴的反应,并将刺激沿经脉传至身体各处。


对比药物、针刺、火罐等方法,更为安全,且操作简单,容易上手。



那接下来根据六经辨证,分别讲解一下每个证型的辨证要点及艾灸选穴建议:


太阳证


太阳主一身之表阳,为六经屏障,故风寒袭表,太阳首当其冲。


表现以头痛、颈部僵硬、发热、恶寒为主,其中头痛尤其明显。


这个时候我们灸风府穴


此穴为风邪易储积之处,同时也是治风所宜取之处,为伤风感冒常用取穴。


风府穴位于人体的督脉,在颈项部后发际线直上一寸,也就是我们的这个枕骨隆突直下的凹陷处,两边有斜方肌,在斜方肌的凹陷之中,这是风府穴的准确定位。


那我们在艾灸风府的时候,顺时针旋转




阳明证


《黄帝内经》里记载,「阳明多气多血」。所以一旦阳明经被攻击,它的抵抗力很强,一般多表现为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


这个时候艾灸应选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故艾灸此穴主为清热。


位于足背部第2、第3趾骨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找到穴位以后,以顺时针方向旋转艾灸。



少阳证


少阳经位于半表半里间,邪气入侵此处,多表现为口苦、目眩、咽干、头晕、寒热往来,就是体温一会高,一会低


这个时候艾灸应选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是隶属于足少阳胆经的输穴,输就是疏通、流通的意思,刺激此穴目的是清理人体瘀积和病邪,恢复气血精气运输通道的通畅。


这个穴位在足背外侧,第四和第五脚趾的趾骨,靠近肌腱的外侧。艾灸的时候,也是顺时针旋转。



太阴证


太阴,是指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当病邪入侵,则多表现为四肢困重乏力,平素面色暗黄、腹满、不喜饮食


这时候应灸隐白穴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井为经气发源之地,以艾灸之,温通太阴经的精气,让肺、脾两经的职能得以恢复。


定位在我们大脚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轻轻触滑至凹陷处,这是就是隐白穴的位置。



少阴证


少阴,从经络论有两条,便是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从脏腑论,主要涉及心肾二脏。心为君主之官,肾为五脏之本。


体虚或年老气血不足的人,心肾二脏虚弱,因此一旦外感,病邪往往直捣少阴,多表现为不发热、怕冷、昏昏欲睡、脉沉细


那这个时候要灸的是太溪穴


它是足少阴经有输穴和原穴,输穴就是本经经气汇聚之地,而原穴也是本经经气较大的「中转站」,太溪穴合二为一,所以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个穴位这里。


太溪穴位于足内踝与跟腱的连线中点处,艾灸左足的时候,逆时针旋转,指向大拇指的方向。



厥阴证


厥阴病多出现于伤寒末期,寒热错杂是厥阴病的重要属性与显著特征,同时还伴有胸胁胀痛、饥而不欲食、食则呕、烦躁不安


这类感冒适合艾灸中封穴


所谓中,指的是中焦,肝就在这块儿;封,就是封藏,该穴是封藏人体的精血,以防逸散的。


中封穴位于足背部的内侧,在足内踝商丘穴与解溪穴的连线的中点,它在胫骨前肌腱内侧的凹陷处,这是中封穴的位置。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感冒几种分型和艾灸建议,其实这些都是徐泊涛老师内证艾灸教学中推荐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老师还解析了近30种常见病的艾灸方法,包括配穴思路、手法精要、操作宜忌等内容。方便大家遇到小病小痛的时候,可随查随用


此外,还会传授《黄帝内经》中望诊、任督二脉诊断法、背部膀胱经诊断法等,助你轻松判断身体病灶点


适宜人群:


✿小白初学者:对中医、艾灸等一知半解,没有系统知识体系,想要深入学习。


✿艾灸效果差者:缺乏内证思路,故艾灸不见成效。


✿忙于工作者:被小病小痛困扰,不想花时间去医院,又不敢乱吃药。


✿家庭守护者: 渴望解决自己及家人的疾病,想要学习诊断方法,以及运用艾灸手法调理身体。


✿中医爱好者: 对中国传统医药、灸法、静坐、导引、《黄帝内经》感兴趣。


✿中医从业人员: 想要巩固基础、提升技能、拓宽思路。


了解更多详情,请扫码添加

身心同调小助手

以上内容仅是知识分享,不代表任何治疗建议,身体如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呦❤~~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或添加小编微信:「zanclub_bjb」。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 图片来自答摩制图/网络,侵删


今日编辑:小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