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似乎特别难熬,一段时间暴雨不断,一段时间又持续高温天气,很多人的身体也和这天气一样「又湿又热」。
比如,身体沉得像背了一袋大米,动一动都嫌累;嘴巴又苦又黏,说话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脸上总是油光满面的;小便黄,大便黏...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扰,赶紧趁现在初秋时期,及时清一清体内的湿热。
不然随着天气逐渐变凉,身体的阳气开始内收,发散少了,湿热之邪便不容易排出体外,郁积体内,灼伤津液,从而导致体内阴液不足。
原本秋冬季节,燥邪就旺,容易耗损津液,因此津液不足的人在秋冬是很难熬的。
一开始可能只是口舌生疮、手脚心发热等「上火」的情况,久而久之,演变成了阴虚体质,睡眠越来越差,总感觉心里有火,心烦气躁的,整个人会变得羸弱不堪。
又湿又燥
该如何调理
如果身体只是单纯的湿热较重,处理起来就比较简单,尤其是广东老妈,简直可以称得上「祛`湿专家」,家里常年都备着各种对付湿气、热气的食材,比如赤小豆、夏枯草、木棉花、五指毛桃等等。
但入秋之后,燥气渐旺,此时要尽量避免苦燥去湿之品,如白术、苍术、厚朴、黄芩、黄连等。因为中医认为「苦燥有伤阴之弊」,外界的燥+苦燥之品,对我们身体的阴液是加倍伤害。
所以夏末秋初这个时候,对于湿气重的人应该尽量选择甘淡利湿之品,相对平和,利湿而不燥热,对阴液的伤害较小,比如大家熟知的「薏苡仁」就比较适合这个时候食用。
除了吃的,有一个很简单的功法,既能带出体内的湿热之邪,又能让身体的阴阳维持平衡。
这个功法,就是站混元桩。
重点就在最后的「桩」字,身体要像树桩一样稳扎地面,要有生根之感。你站在那里,头顶天,脚踏地,身体便有了根,体内的气才会自动地慢慢回归原位,该上升的上升,该下降的下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现代人的身体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你越搅动,它越浑浊,你让它静止不动,轻的东西就会往上浮,重的东西就会往下沉,不一会儿,你就能看见一杯清澈见底的水。
站桩的过程,形体骨架端正,体内的气息能够顺畅地流通,从躯干到四肢,从脏腑到皮毛,在这过程中,体内一些不好的东西就会被带出体外。
其实要知道这些要领并不难,上网一搜就有,而且演示视频五花八门,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的练习的时候,总是有一堆的问题:
站了没多久,手的动作变形,腿抖个不停
站桩期间念头不断,该怎么办?
坚持站桩,除了腰酸背痛,身体一无所获
...
自学的缺点,就是动作的细节无人指点,导致有很多人放弃站桩,甚至把身体越站越差。
而曾经来过线下,被徐泊涛大夫指点过的同学,已经尝到了练习站桩的甜头:
如果你也对站桩感兴趣,或者你对健康有较高的追求,欢迎你来到参加徐泊涛老师的周末2天线下课《身心同调内证实修营》。
由徐大夫亲自手把手指导「混元桩」动作,带你找到丹田所在,更有一对一诊断,并提供个性化外治方案,用对的方法,才能调理出好的身体。
想要了解更多课程内容
请添加「身心同调小助手」咨询
▌出诊信息
北京:8月20日-21日
深圳:8月22日-24日
广州:8月25日-27日
上海:8月28日-30日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 图片来自答摩制图、摄图网,侵删。
今日编辑:小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