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深入,昼夜温度变化较大,这个时候许多中老年人经常会出现心悸、胸闷、心绞痛的问题。
去到医院,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多项检查,却什么问题都没有找出来。
但是,这并不代表你的心脏就一定是健康的!
在《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句话:「有诸于内,必形于外」。当你感觉到身体出现异常时,其实就是它在警醒你,要及时养护好失衡的脏腑,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冬天出现这些问题
可能是心阳不足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也就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与心有关。当心脏失去了阳气的鼓动和振奋,则人的精神也会受到抑制,出现神疲乏力、反应迟钝、懒言声低等问题。
这是因为心阳亏虚、胸阳不展,导致气机郁结,不能支持我们正常呼吸、运行气血,不通则痛,就会出现胸痛憋气的问题。
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学理论上认为主要是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当心阳不足,无法正常鼓动心脏时,就会出现心跳乏力、心律失常的问题。
心为阳脏,乃是阳中之阳。心阳衰微,意味着一身的阳气不足,无法行使温煦的作用,从而出现全身畏寒怕冷。
同时心主血液,心阳不足,则推动血液的力量就不足,温热的血液到达不了距离心脏较远的肢体末端,所以手脚容易冰凉。
我们的头部,为诸阳之会,也就是全身阳气汇聚的地方。心阳不足,阳气不能上濡头面,于是面色苍白无华。
每天坚持1个小动作
将胸腔舒展开来
以前心阳不足,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的阳气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出现心脏不适的问题。
到底是什么在消耗大家的阳气?
一是因为思虑伤心神,现在这个内卷时代,很多人每时每刻脑子里都在想东西,拼命学习、工作,使得心神受伤,耗伤心阳。
二是饮食伤脾,心脾两虚。现代人吃饭要不就是大鱼大肉,要不就是为了减肥节食,这两种极端的饮食习惯都会把脾胃搞伤了,导致气血生化无源,则心脏的气血不足,就会朝着阳虚的方向发展。
还有一点就是,缺乏运动。中医常言,动则生阳,而现在大家每天不是坐着工作,就是回家躺着玩手机,甚至起来走一走都懒,那么阳气自然是不足的。
其实了解上面3点之后,把这些坏习惯改正了,基本上心阳就能慢慢养回来,因为我们的身体本身是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的。
如果能再搭配上一些额外的调养方法,则是辅佐身体更快的恢复阳气。
大家日常不妨可以试试徐泊涛老师分享的这套「手少阴心经导引操」,疏通心经,舒展肩膀和胸腔。
这套导引操,动作舒缓、简单,就跟一套体操一样,稍微动动身体,抵御冬日寒邪的攻击。
节选自《身心同调中医健康营》
动作要领:
1、直立,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2、手掌外旋上托,内旋收至胁下握拳,踮脚;
3、变掌直推胸前,手臂外展后旋,握拳收至胁下;
当然,冬季除了心脏的问题,感冒、痛风、高血压等都是很常见的问题,欢迎关注徐泊涛老师的《身心同调 中医健康营(家庭篇)》,也许大家能课程中找到答案呢~
了解更多详情,请扫码添加
身心同调小助手
以上内容仅是知识分享,不代表任何治疗建议,身体如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呦❤~~
版权声明:
1.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或添加小编微信:「zanclub_bjb」。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 图片来自答摩制图、摄图网,侵删。
今日编辑:小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