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天博士,你好!
读了你的书,感到你的学识非凡,打开了以前中国人罕闻的历史冷僻区域,用罕见的康熙红票,叙述中国走向世界的最初步子。我感佩你的辛勤写作,从渺如烟海的资料里淘沙掇金,再通过你的炼金、艺金(把金子做成绝伦的黄金工艺品),做成了一件学术精品,在中国的尖端级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你的大作。或许,以后我要采用引用你的学见来说史,来说事。我会明确指出是赞赏立天博士的观点。
初读《红票》的“有感”。并且想借你书对于“全球化”的话题,诉说满清猪尾巴頭髪辫子对中国人的耻辱,分析和批评我们民族的弱点——在强暴专制下的驯化奴化,把耻辱变成了正统。满清的猪尾巴辫子是历史污迹,现在可以公开批判了;在清朝当年却是神圣不可妄说否议的东东。东东者,不是个东西也。今天中国人又受到另一类猪尾巴的捆绑。
一些表面上信奉的人物们,对于他们认为没有信奉的人,大加压制和挞伐。
信奉的人也叫嚷着要走向世界的全球化,那是以他们心目里样子的世界,来说中国要搞他们想的那种全球化。这与孙立天博士《康熙的红票》一书里,叙述的康熙时代“全球化中的清朝”,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法和叙事方法。
读孙立天博士《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有感之一二
1,引子
旅美的孙立天博士新近出版了他的历史研究专著《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由中国大陆久负盛名的商务印书馆2024-03出版。身在美国的立天博士让出版社直接将新书寄送到笔者西安家里,深切谢谢立天博士的大作相赠!
所谓“康熙的红票”,是康熙皇帝的一份谕旨,涉及当时的满清王朝与西方欧洲国家的文化交流往来。立天博士的书从这张红票启论,阐述 全球化中的清朝,为读者展现出清史研究方面的冷僻点——鸦片战争之前中国高层与外部世界的交往。
所谓“康熙的红票”,是一张红色字迹的印刷品公告,用汉文、满文和拉丁文三种文字印刷。1716年由康熙内务府印刷,命广东口岸的官员发给外国来华商船,让来华商人带回故国去。这份公告说明,康熙帝曾两次差派使者去西洋,这些使者本来是旅华的西洋传教士,肩负沟通中西往来。但是,这两批使者都没有任何音信返回清朝。清政府希望通过红票公告,让清廷派出去的使者能知道此消息,向清朝廷回信复命。
立天博士的书里介绍说,这件“康熙红票”的文字内容并没有多少重要历史价值,以至于在清廷官修的史书里都没有提到这张红票,及相关的事件。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也没有发现过这张红票。是近年来牛津大学图书馆中国古籍部的职员,唤醒了在图书馆沉睡了两百多年的红票,并把红票事发到网上,得到了网络众人的响应。网上的交流和统计,现在全球范围内存世的红票共有十八张。物以稀为贵,红票上了拍卖会,并受到关注。在英文交流里,红票被叫做 Red Manifesto。
以上是读得孙博士书里对红票本身的介绍。对于孙书,金岷氏第一次间断性阅读,有几点读感。
2,红票的文章体裁,竟然是半白话文,而不是文言文
摘录红票公告的部分文句如下:“武英殿等处监修书官 伊都立、王道化、赵昌 等,字寄与西洋来的众人。我等谨遵旨于康熙四十五年已曾差西洋人 龙安国、薄贤士,四十七年差西洋人 艾若瑟、陆若瑟,奉旨往西洋去了。至今数年,不但没有信来所以难辨真假。……”(见肤图,红票原文汉文部分)
这种白话文体,显然与当时的话本小说文风相似或者相关,而与官场文件传统的文言文有别。让人诧异的是康熙朝的内务府文秘们为皇帝起草的对外国交涉的文告,是采用的白话文文体。在孙博士的书里,另附有内务府给皇帝起草,并由皇帝朱笔修改过的(红票)底稿,就是半白话文。
可以在孙书p336的《雍亲王致年羹尧书》的文言文体相互对照参见,在当时的满清皇族范围内,仍然是使用传统的文言文体。
3,红票文本里提到的康熙皇帝派到欧洲去的四位信使
他们是清朝历史上最早派出与欧洲联络的官方代表,但都是欧洲派到中国的传教士。他们获得了皇帝的信任,成为皇帝与欧洲交往的信使。康熙皇帝本人愿意与世界扩大交往,这与几十年之后,乾隆皇帝傲慢对待英国女王派遣马嘎尔尼带领的政府使节团访华,是非常极端的两种外交态度。笔者由此慨叹,最高当权人物个人的两种不同外交意识:谦虚、开放/自傲、闭锁,深远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脚步。
康熙先后派出的四名联络信使,有两人走跨越太平洋的航线,到达美洲后,继续跨越大西洋,遇到了风暴海难。另两名走印度洋航线,到达欧洲,其中一人不久就病故。康熙红票辗转到达欧洲时,只有一人还活着。见孙书的《序》页vi。
孙博士从浩瀚的故纸堆里翻寻出这种四人渡海返回欧洲的资料,实在是下了极大的功夫。治学的认真,此为豹之一斑。
4,中俄边界的尼布楚条约
清政府派出的谈判代表团里,有康熙信任的两位传教士。谈判双方的工具语言是拉丁语,所以两位西方传教士是实际的主谈官员。中俄边界的尼布楚条约的文本,是用 拉丁文、满文和俄文三种语言文字签订,没有汉文。
传教士在谈判中说着拉丁文,但又忠诚于清朝,这让俄罗斯的谈判代表很吃惊。俄方代表发现,传教士们坚决捍卫清朝利益,比以前谈判过的满人还要强硬。最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彼得大帝不满意,而且对传教士竟然帮助异教徒谈判很不理解。彼得沙皇一怒之下,把两位传教士所属的耶稣会给禁了,不允许任何耶稣会的传教士进入俄罗斯。
从孙博士的书里,读到了笔者前所未闻的尼布楚条约本身之外的历史情况。特别是尼布楚条约涉及的当事两国,普通中国人此前并不知道,俄国人对尼布楚条约态度。
5,借重阅读《康熙的红票》的机会,再说汉族大众面对满清统治者强加的满清猪尾巴頭髪鞭子
清朝时期,全部的男人都在脑袋后面拖着一条辫子,这条頭髪辫子是满人入关统治中原时,利用统治强权,逼迫关内的汉人蓄留起来的頭髪形式。留起这条猪尾巴辫子,从人体外观就明显标识出,这人是服从大清朝统治的顺民,甚至是良民、忠民、乃至皇民。如果没有这条猪尾巴辫子,那就是敌视大清朝的乱臣贼子,反革命分子,格杀勿论!
当年脑袋后面拖着辫子的人,就是大清子民,那是中国人在世界的外表形象。也是西方国家对中国人形象的第一感觉,并且在各种文图资料里的感受和描述“亮点”。
这里,借重立天博士的书,其书的全名是《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笔者半谐半庄地说,大概是清朝的猪尾巴辫子,最先伴随着中国人的形象,走向中国人心目中的全球化。
这里请注意,笔者要说的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全球化”,而不是立天博士的书所论述的客观的全球化历史过程。中国人心目里的全球化主观想法,与立天博士的书所描述的中国如何融入世界的客观过程,其实是主观能不能符合客观的两码事。
6,明清两朝中国人的全球观念
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中国当时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都是世界前茅。然而,当年的下西洋,一是追踪寻找被逼退位的建文帝,二是诏告四海,大明王朝兴盛发达,皇恩浩荡。要让外国承认大明是天朝上国,对大明称臣上贡,八方来朝。这是明朝当年的全球观,和三宝太监走向世界的实践。七下西洋的宣示皇恩,耗干了国力,终于停止了下西洋。庞大的郑和船队解散,巨舰宝船散失,造船厂荒废,航海资料散落……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没有给当时的中国开疆拓土,没有增强当时中国的国力、国势。然后,明朝搞开了海禁政策,那时候的统治者不再想全球化。
郑和航海几十年之后,欧洲航海者 迪亚士开辟新航线,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
1793年,由英国王室派遣,东印度公司资助,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访华使团抵达中国,目的是觐见清廷的统治者乾隆皇帝。此即清王朝和海上霸主大不列颠这两个欧亚帝国在18世纪晚期的初次正式接触。由于清朝自诩天朝上国的心态,中国失去了接触西方,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机会。却被英国的鸦片贸易腐蚀了国力、民力,更被英国的洋枪洋炮敲开了封闭的国门,被迫与西方交往,被迫走进了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从孙立天博士的书,分析康熙时代的清朝对外交往,接触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返观中国人曾经自我为中心的全球化观点,应该进一步看到《康熙的红票》一书的学术价值以及历史镜鉴价值。
公众号 金岷KC 2024-05-15
附:金岷彬关于满清朝蓄留猪尾巴頭髪辫子的文章,金岷KC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