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科研究汉字 中文機器字形的前天昨天今天

文摘   2024-07-29 21:11   美国  

提纲:

一,最早的西洋式活字

二,中文活字瓶頸的突破

三,中日兩國的共用活字時代

四,中文铅活字的艰难

五,一边铸铅活字,一边排版的铸字排版技术路线

六,告別鉛與火的照相排字技术

七,電腦創活字新時代

 中文機器字形的前天昨天今天

“機器字形”,就是用機器來生成或表現出的字形,也叫作“印刷體”字形。

一,最早的西洋式活字

中國從古代封閉社會逐步走向近代社會,中文的近代印刷技術發揮了重大的歷史作用。近代中文印刷技術是嫁接在近代西洋印刷技術的本體上,而發展起來,這是客觀的歷史進展。那麽中文印刷這顆“枮芽”,是如何嫁接西洋機器印刷技術本體上的?這是一個饒有趣味的歷史回顧題目。

20世紀30年代,賀聖鼐、賴彥于在上海的《中華印刷雜志》上發表了文章《近代中國印刷術》,其中介紹了中文近代印刷的起步。1980年代,上海何步雲寫了《中國活字小史》一文,叙述從宋代畢昇活字直到電腦革命前的現代鉛活字。

西方印刷中文書,是從傳教士印刷中文聖經起步。最早的中文聖經,是沿用傳統的雕版印刷方式。清朝嘉慶12年(西曆1807年),倫敦佈道會派馬禮遜(Robert Morrison)赴華傳教,馬氏需要印刷中文聖經,鑽研起了中文印刷術,走金屬活字模鑄鉛活字的技術路綫。

馬氏編輯了《華英字典》(Morrison’s Dictionary),又秘密僱工刻制中文活字字模。不料,刻中文活字事項走密,為官廳知曉,刻工懼禍而毀掉了所刻活字模。七年後(1814年),馬氏招收了兩位中國刻字工蔡高、梁亞發為教徒,繼續刻製漢字字模。為了躲避官廳的干涉,轉移到馬六甲,建立了東方文字印刷所,繼續刻製字模。直到1819年才印刷出了中文版的聖經——這是第一副能实际排版图书的近代中文活字。

有一些西方傳教士探索另外的活字製作技術。20

1834年美國教會在中土買到一些雕刻印刷木版,帶囘波士頓翻鑄成鉛板,再鋸開成單個活字,而且返銷中土。1838年法國皇家印刷所,用木雕版,澆鑄鉛液成整塊版,再鋸開得到活字。85

二,中文活字技术瓶頸的突破

漢字的筆畫複雜,雕刻每枚字模的難度,比雕刻西文字母模難度大得無法比擬。而且漢字的字數很多,要獲得一副實用的、數以千計的字模,工程量空前巨大。更加上同一个汉字的字头,起码要有 正文用字、标题用字、注释用字(在中文雕版书上就有 “双行夹注”的印刷版面),三种不同大小的字,中文活字字模的製作,成爲中文機器印刷的瓶頸。

一位美國技師甘布爾(William Gamble,或譯作 姜別利) 突破了字模技术瓶頸,實現了漢字字模用工業技術來成批量產,形成了中文鉛活字的商品生產。

1845年美國長老會在上海的美華書舘,由技師甘布爾主持技術業務。甘氏感到手工刻漢字金屬陰模的難度非常大,琢磨出了電鍍法製字模的新技術路綫。甘氏首先刻出木活字為母模,是反寫的陽字形。(雕刻的字形筆畫高於背景为陽文,印出的效果是白地黑字;反之,雕刻筆畫低於背景為陰文,印出黑地白筆畫字。)甘氏將反寫的木質陽字模塗覆上石墨粉,而石墨粉能夠導電,於是可以電鍍。反寫的陽字模電鍍上純銅殼子,銅殼子分離出來就是正寫的陰模;把電鍍生成的純銅陰模嵌套在黃銅座裏加固,就成了鑄鉛活字的銅模。再用銅模翻鑄出反寫的鉛活字,陽文;鉛活字印出正寫的陽文本。

甘布爾發明的電鍍製模技術原理,一直應用到電腦中文活字淘汰中文鉛活字的1990年代,甘布爾氏功莫大焉。

此外,甘布爾還參考美國英文印刷活字的規格,為中文活字制定了一號到七號的大小規格,便於中文版面不同大小的字形綜合排版,也便於中文與西文混合排版。

527

三,中日兩國的共用活字時代

1869年甘布爾從上海返回美國,途徑日本長崎,將漢字的電鍍製模技術、鑄造鉛活字技術,以及七種成品鉛活字,傳給活版傳習所的 本木昌造。這是日本人學到的漢字字模和活字製造技術。之後,日本發展出了實力雄厚的兩家商品铅活字企业:筑地活版所,秀英舍,其商品活字分别叫筑地體或秀英體。

明治維新期間的日本重新設計了漢字宋體的字形(日本稱 明朝體),以便適應機器鑄字和機器印刷;這比原來中土脫胎於手工雕版印刷用的老宋體字形更美觀。於是,日本的(明朝体~老宋体)字模返輸中國。而且,日本在明朝體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黑體字,一种笔画较粗,没有笔画装饰的印刷字体,並且也向中國輸出。

中國在清末民初,開發出了仿宋字體和楷書字體,并且向日本輸出。楷書字體出現於清朝末年,輸入日本被稱作“清朝體”。民國初期,上海一些製模鑄字厰分別聘請書法家寫楷體字樣,一共刻製出九種正楷字模。漢文鑄字字模厰的字樣,由擅長歐體的高雲騰繕寫,并且製作出一號至六號字模,大小規格品種最多,實用方便,用來印刷小學低年級的國語課本。日本也購囘漢文厰的楷體字模,稱爲”教科書體“。這段時期是中日兩國的活字銅模和鉛活字互貿、互用的共用活字時代。

直到195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和日本分別實施了各自的簡化漢字方案,需要另行製作簡化字的字模,才中止了中日兩國共用漢字四種字模的局面。

528

四,中文鉛活字的艱難

西洋近代印刷技術的高明,得益於西方字母文字的形式簡明、可靠、易於實際操作。

生活在北美的華人同胞,都熟悉和瞭解中文字形,但不一定知道中文印刷排版的技術艱難情況。本文希望能向華人同胞介紹中文活字前天和昨天的狀況。

漢字的字形結構複雜,如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包含結構等等;許多單個字的筆畫數量大,筆畫在字形裏的排佈位置多變;更厲害的是漢字的整體數量龐大,常用字就有三四千之多。再加上活字的大小要有變化,同一個 字頭,必須要有大小不同的字號。所以,要製備和擁有一副能實際使用的字體之字模,工程量非常大,所耗用的工時、占用的資金和原料材料,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值。需要經年纍月的堅韌努力。

西文字母有數以百計的字體藝術款式,而大陸漢字的鉛活字字體款式,不足二十款。

筆者的見知範圍裏,中國大陸印刷界對印刷活字的字體創新,作過很大努力。上海邮政局的書法家任政先生繕寫了行書體字樣稿,上海字模厰出品的行書體字模,這是中文印刷活字範疇裏,對宋黑楷仿四種傳統字體的突破。後來,又出現了隸書字體、魏碑字體,很受歡迎。這幾款新字體,只作爲標題字使用,因爲標題字所需要的字數可以少一些。下面用今天电脑字库里的具体字形,介绍铅活字技术末期的三种 新颖 印刷标题字体。

行书字体字样,上海邮政局书法家任政先生为上海字模一厂写稿的新字形。是铅活字排版时代,中文印刷字体里稀珍的新字体。

魏碑字体字样,是在铅活字时代末期出现的新型标题字体

隶书字体字样,也是铅活字时代末期努力实现了有成型铜字模的新字体

文鉛活字還可以附加一份“額外的“追求,就是漢字與假名字母保持藝術風格一致。日本開發的 圓頭等綫體,就試圖把漢字和平假名的草书筆畫都表現出圓緩過渡的形式,獲得了社會認可,在七十年代成爲一款時髦熱潮的字體。

圆头细等线体字形,是日本字体设计师们把基于草书形式、笔画圆转的 日文平假名字母,与方块汉字笔画风格结合起来的创新。这是铅活字时代末期,中文印刷常用正文字体,增添的第五种字体:宋体、仿宋体、楷书、黑体、圆头细等线体。


五,一边铸铅活字,一边排版的“铸字排版”技术路线

1974年8月,中国内部组织了“七四八”工程,要努力在与中文技术有关的诸多领域里,促进中文传输技术、印刷技术、图书资料管理、资料文献的自动检索等等方面的 现代技术进步。中文印刷的自动排版,成为 七四八 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革里的清华大学-北京新华印刷厂、上海印刷研究所-上海新华印刷厂、复旦大学-上海中华印刷厂,分别组成了 中文印刷自动排版的研制班子。

上海新华印刷厂承担的技术方案是自动铸字排版机;上海中华印刷厂承担的方案是自动照相排版机。

印刷年鉴1981,潘岳山、陈永林《上海文字排版的机械化自动化》)

自动铸字排版技术,就是机器在铜字模库里寻找到所需要的字模,送到化铅炉的铅水浇铸口,浇铸铅水成为铅活字,再送到排版工位去排成版面文段。

上海中华印刷厂的自动照排机,排版出了供印刷的试样,刊登在1978年(准确年代记不清楚了, 抱歉)某期的《科学实验》月刊,署名“宗华昭”。这篇试印样张的文段明确表示,是用 自动照相排版技术排出的样张。为了与同期杂志的其它铅字排版相区别,宗华昭 这篇文章使用了扁体字形。

事实上,中文自动铸字排版的技术方案很难实施。自动铸字排版对于拼音字母文字,可以做到,因为一套拼音字母,就二三十种,字模数量很少。机器自动找字模比较容易。而汉字的常用字就有五六千字,存放几千个字形铜模,让机器自动找寻,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作业。所以,后来的资料里,见到有 上海新华印刷厂 自动铸排技术研究 的项目,而没有见到具体的阶段性研制结果。

这是中文自动排版的技术探索艰难历程,里面的一步。

六,告別鉛與火的照相排字技术

文字排版向著機械化自動化邁進,中文排版自動化課題受到到了世界範圍的關注。

用照相技術生成文字影像排成版面的技術路綫出現了。衹要在照相底板上存放一個原始字形,可以反復多次照相;也可以用光學鏡頭把字形放大縮小。照相排版技術用底片字形,取代了铸造鉛活字的銅模和大量备用排版的鉛活字。但初期的照排技術還不能完全取代鉛排技術,因爲許多複雜的版面形式,如數理化的各種表達式,照排還不能勝任。

日本人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搞成了人工找字的照排機。中國的柳溥慶也在三十年代搞出了中國的漢字照排機,1935929日的《申報》專題報道過柳氏照排機。(《中国印刷年鉴 · 1981》)

後來,把人工找字並逐字拍照排版的机器,叫做第一代照排機。

再后来发展出第二代照排机,电脑排字程序驅動字模底板上的目標字,移送到拍攝口前自動拍照。第二代照相排字技术,是电脑操纵字模板作两维的机械平面运动,把选定的字头,推送到照相镜头下面。字模盘在高速排版时需要高速运动和即刻刹车定位,启动和刹车的惯性力很大。这种技术方式限制了,不容易实行高速排版。另一种机械式照排机采用高速旋转的字模筒体,不用字模筒频繁开停,而是电脑控制着选定的字模转到拍摄口时,启动快门拍字。

再又后来,用電子顯像管出現漢字影像,拍摄镜头对准显像管上的字形拍照,是第三代照排機。第三代照排机技术,没有了字模盘的机械运动,可以提高照相排字的速度。但是,每个字符在拍摄口前的显像并且拍摄下字形的时间,非常短促,这就要求显像管的余辉时间要很短很短。七十年代的特短余辉显像管,只有西德的管子实用。

19748月中國大陸啓動的748中文信息工程,加强了研制第二代照排機。如前所述,上海中华印刷厂排出了能公开发表的样张。

北京大學王選教授提出了把漢字字形數碼化,再用字形數碼來生成漢字字形的技術路綫,被稱作“第四代照排機”,其實,在這種技術方略裏,已經沒有具體的漢字影像,出现在排版作业里,也没有照相的光学镜头系统。采用了激光打点成像的技术方式,但是沿用了“照排”的习惯说法,叫做“第四代照排技术”。用数字化的字形信息来排版,对数字化的字形信息作计算机放大缩小的运算。王选教授在748工程还徘徊在第二代照排技术的当儿,远见地提出了“第四代照排技术”,并且首先实现了中文报纸版面的电脑排版实用技术。这就是八十年代中期的北大-华光自动排版系统,和后来的北大方正自动排版系统。用王选教授当年的话来表达,就是“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激光照排)。

在 中国印刷博物馆 的文物收存和展线布置方面,王选教授的卓越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誉为 当代的毕昇。这是中文排版自动化的里程碑!(附带说明, 中国印刷博物馆 位于北京大兴黄村,坐落在北京印刷学院。建设成 世界最大的 印刷博物馆。)

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成数量级的扩大,排版软件的创新研制,今天的一部个人使用笔记本电脑,甚至电话手机,就能装下几万个汉字的字形数据,不同字体(如,宋体字、黑体字,隶书体)的字形数据;版面控制软件等等。中文自动排版技术,完全实现了大众化、普及化。这是技术先行者们探索努力,众多硬件、软件科学家工程师们多方面努力,综合集成的重大成果。

——————————————————————————————&

金岷彬万分感慨,我们身处一个生产技术彻底改型换代的历史阶段,我们既经历过许多传统的旧生产~生活方式,也见证了崭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旧的与新的巨大区别,有极为深切的体会。我曾经写文讲述过,农村传统的手工收割麦子,和现在的机械化麦客等等。本文,则叙述中文印刷排版技术的进展历程,今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电脑面前敲键输入汉字编码,立即在屏幕上就能见到逐字组成的文句~文段~文章。计算机中文技术的发展,壮大,弘扬了、加强了 中华文化,笔者怀着深厚的敬意,致敬中文技术历程里的无数中外先哲先贤!


公众号 金岷KC  2024-07-29



金岷KC
从工科和技术的角度研究汉字和汉字文化。并且用趣味性在公众号交流。如,睡虎地秦竹简上的“纸”字,西汉居延简有2个“纸”字,都在蔡侯纸之前。如,电脑汉字技术淘汰了曾经的 拉丁化文字改革,“救了汉字”,并帮助和促进汉字走向世界。汉字的自动化工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