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汉字的字形演变阶段,从书写演变阶段-->书法演变阶段-->技术演变阶段——印刷字体的出现
三·汉字的技术演变阶段
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使汉字的演变进到了技术演变阶段。其演变特点是出现了汉字印刷体。
隋唐时代,雕版印刷术发明并达到了实用程度,出现了商品化的印刷物,如敦煌文书里的唐朝《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佛经(A.D.868),是现存最早的明确标有印制日期的印刷品。现在的印刷史学家所掌握的关于印书的最早历史文献记载,是A.D.636年唐太宗下令“梓行”其皇后的遗著《女则》。由于印刷书籍的出现,汉字的社会应用功能,进一步分流为以书写和阅读为主的手写表现形式、专供阅读的印刷信息形式(或可称作技术表现形式)和专门表现汉字形体美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后者还包括篆刻和古代的汉字美术字)。
3.1,专门抄写文字为职业的人群——经生
雕版印刷的历日纸、佛经、书籍等,都是批量较大的文字复制品,这是古代中国的商品化书籍生产的早期模式。还在印刷术前的手工抄写时代,社会已出现了手工抄写的商品书籍,也伴随出现了以抄写为谋生手段的人群,替人抄书、抄佛经、甚至抄皇历,写契约、写诉状、写书信;这个人群被称作经生。经生往往是科举不第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了容易把自己的抄写商品转变成实在的经济收入,他们使用的字体要迎合当时当地社会对流行字体的审美观念。也就是说,如果当时社会崇尚欧阳询的字体,经生就要努力写出似欧阳的字;如果某一个地区崇尚柳公权字体,抄写的文字也可能会追逐柳体。尽管有些经生本人的字体也精善优美,但因为他们没有社会地位,他们的字不为社会重视和承认。在中国书法史上没有出现并流传过使平民书法家在当时就成名的字体,和在书法史上被一致推崇的布衣书法家。相反,书学界一些人把王羲之要称为王右军,颜真卿要改称颜鲁公等等,用他们的官职来称呼他们;世以官职相称,字因官职扬名。
雕版印刷术首先需要写版稿字样,再把版稿反贴在木版上,依字样笔划刻成反体字,最终获得正体字的印刷品。早期的印刷品几乎都是采用楷书字体,而不会采用草书字体。(偶有行书体,比如一本书的序言或后记为行书,正文是楷书。)这是因为草书笔画曲绕圆滑,雕刻时不易走刀,而楷书笔画较平直雕刻工艺性好。印刷版稿的缮写工作,自然多半是由原来就以写字为生的经生们来担当;在印刷史料里,被称作写字匠、写工、书工。如前所述,书法名家的字帖一直是普通人习字的楷模;崇尚书法名家字体的审美观也影响着雕版书籍上采用字体的倾向。从图书版本学的有关文献里可以了解到,在宋代的雕版书上先后流行过尊欧崇颜尚柳等不同的时尚字体。
3.2,专门的写版工匠和刻印版工匠
但是,从雕版印刷术的实际应用里,刻字刀对字形和笔画有自己的特殊工艺要求,这就是要方便走刀,要使刻出的笔画清晰和字形清楚、美观。同时,刻好的印版总希望能多印,寿命长些。古代对书籍文字的审美要求,和印刷技术对文字的工艺要求不一致,直到明朝的隆庆嘉靖万历年间,才在雕版印刷的书籍里出现了一种新的、不同于手写的字体。这种新的字体方便雕刻走刀,笔画都变得横平竖直,楷书里笔画起末的顿笔变成了三角形的装饰;为了分开相邻笔画的印刷效果,新的刀刻字体打破了楷书书法里讲究“中宫收紧”的书写原则,把字的间架结构尽可能地扩展开,充满整个字面方格;为了美观和增强字的视觉稳定感,也为了增强印版、特别是字形笔画的耐印性,竖笔画明显地加粗,成为横细竖粗的一种新的字体风格。显然,这种新的字体适应了刀刻的要求,但不再适合手写,这是一种崭新的字体,汉字的印刷体在汉字印刷术的作用下诞生了。由于这种新字体最先出现在明代的仿刻宋版书上,起先被叫做仿宋字,后来称为老宋字;而把稍后出现的有三角形笔画装饰,但横竖粗细比较一致的另一种仿老宋的字体叫仿宋字(起初用在书籍的双行夹注方面)。在日本,则把这种产生在明朝年间的字体叫做“明朝体”。
当回顾汉字由手写字体里演变出印刷体的这段发展历史,就会吃惊地看到,从雕版印刷术开始实用的隋唐年代,到汉字印刷体脱胎而出的明朝隆庆、嘉靖、万历年间,竟经过了八九百年。
3.3,印刷字体滞后出现的原因分析
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社会对书籍字体的审美价值取向。社会没有意识到,雕版印出来的字体,已不再是直接手写的字体。尽管雕版技术已发明并实用了上百年,却仍然是按照思维定势,或者说,是按传统观念,用书法艺术对手写字形的审美观来衡量和要求雕版书籍上并非直接手写、而且是专门用于阅读的字体。用对书法字形的价值观来衡量印刷书籍字形的社会价值。这就是图书版本学里注意到的宋代的版刻书籍字体,先后出现过尊欧崇颜尚柳的艺术风格。但是,雕版印刷技术在古代毕竟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它促进了书籍的大规模复制和批量性生产,也改变了用在雕版上的文字的形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社会对于印刷用字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只有当对印刷字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在社会上成为了主流的观念,汉字印刷体才能在社会上确立起来。可以说,古代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汉字应用领域产生了两种新的产物。一种是物质性的——产生了崭新的印刷字体,属于“形而下者”;另一种是精神性的——产生了对印刷书籍用字的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这是“形而上者”。
(关于印刷字体的演变历程、印刷字体的审美、印刷字体的名称、印刷字体的易读性,笔者都有专文论述。《文字处理技术对于汉字字形演变的影响》,北京《中国印刷》季刊第二十期1988-05;《汉字美学之我见》,台湾《中华印刷科技学会年报·1993》;《明朝印刷字体称作宋体字的探讨》,北京《印刷技术》月刊1992-05;《宋体字的阅读适性》,上海《印刷杂志》月刊1994-01。)
3.4,印刷工业技术及机器印刷字体(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