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讨论 一些书法家们喜欢写繁体字的原因——繁简议论之三

文摘   2024-07-30 23:31   美国  

内容提要

这是曾经在 北大中文论坛·语言文字漫谈版、中文信息处理版·繁简字体讨论 的学术争鸣文稿

在主张全面回复繁体字的声音里,一些书法家们的主张具有强力的社会感染力和号召力。金岷彬从学术的角度探讨简繁之争,觉得也必须弄清楚,书法家们持论的原因,看看人家的道理。本文在书法家面前,或许会有“班门弄斧”之嫌,甚至会有说错了的行外话,愿得到众书法家、书学家及众网友的教正。

关键词:书法、简化字、繁体字

①一些书法家们对繁体字的偏爱,是目前主张全面回复繁体字的号召性力量

书法家们的优美字体在社会上有很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受到社会的尊崇,因而书法家们对字形字体的审美取向,也影响着社会对字形字体的审美取向。这种现象,在汉字的演变史上屡见不鲜。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已经实用了四五百年之后,但是当时社会对于雕版书籍上的字体并没有意识到,那已经不是手写出来的,而是刻版后印出来的。社会对于雕版书籍上的字体审美,仍然完全按对手写字体的审美观念去追求版刻书籍上的字形美。于是,在宋代的版刻书籍上,采用的字体先后出现了尊欧(阳询)崇颜(真卿)尚柳(公权)的艺术潮流。到了元代,赵孟的字体受到了格外的青睐,成为了元版书里的贵字体,也开了刻书用当代书法家字体的先河。赵孟頫本人有小揩作品传世,这可能是元书能使得这种审美观念在社会上的影响之具体表现。

因此,当代书法家有喜欢繁体字的,他们对繁体字的喜好观,对繁体字的赞扬,也会对当代普通的人产生对繁体字审美认同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远远高于古代,当代学习书法艺术的人群规模更是史无前例,跟学书法的人,自然接受了书法老师对繁简字的好恶观。在当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一些蒙童,甚至学前儿童就在家长的安排下习学书法,接触了繁体字的字帖、接受了繁体字笔形和笔法的书写训练,也接受了书法老师对繁体字的肯定。

笔者以为,这是在课本里学的规范简化字,而又热爱繁体字的年轻人群族,他们的繁体字观,他们对繁体字的喜爱审美观形成的重要客观原因。

然而,在众多学书法的幼童和年轻人里,真正学艺有成的人,只是金字塔的上部少数。这些学艺有成的,可以向“家”的称号进军的年轻人,他们可能赞同使用繁体字。在金字塔底层的多数人,对繁简字的看法,又可能是另一种观点。笔者问过习字的小学生,就有不少认为繁体字难写难认的。如果从做学问的角度去考虑简繁之争,那么,下功夫去了解一下,小学生们对于书写简繁字,普通民众对书写简繁字的认识和态度吧。做学问,在付出了实在的功夫后,再到网上来,就不会是干瘪瘪地吼叫两句话。

书法家对繁体字的审美观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也应受到社会的重视。

②书法艺术全面地继承了历代的书法精品,隶楷书都是繁体字作品

任何一位书法家的艺术成长过程里都少不了临帖、读帖、仿帖的技能技艺训练。所有习字的人看到的古人字帖、名家字帖,都是繁体字,于是也写出了自己的繁体字,久之习惯成自然。由于书法艺术是一门只会发展壮大而不会凋零萎缩的中华艺术,今后通过书法艺术的训练而习得汉字繁体字的人群,也会不绝于缕。繁体字在中国大陆不会消亡,而且还会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更多的中国人所了解,所喜爱。

但是,中华文化是多元素多层面的,书法艺术不能代替整个中华文化体系。也不能因为书法艺术界对繁体字的熟悉、喜爱,而让机器处理汉字的工程技术丢掉简化字的优越技术工艺性,退回到繁体字作社会通用文字的地步。还有一个教育因素,简化字比繁体字好写好认,基础教育用书也不能因为书法界对繁体字的偏好,而退回繁体字教科书地步。

一些同胞对中国大陆通行规范简化字感到担心,感到忧虑,其心其情可以理解,也应该给人家以讲述其看法的机会。笔者觉得,北大中文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学术沙龙,各种学术观点都可以在论坛讲述和发表,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争鸣,能促进学术的发展。但是,希望所有发帖子的网友,注意自己的文风,毕竟到这个论坛来的论者,都接受过较高的教育程度。

接受简化字教育成长起来的大陆下一代,对于繁体字也并非像某些网友形容的“目不识丁”,把繁体字当作“外国字”——日本,也有日本的简化汉字。在1950年代初期,中日两国的印刷铜字模是相通互用,中国从日本进口宋体字铜模(包括人民日报用字),和黑体字铜模,而向日本输出楷书体铜模、仿宋体铜模。只是由于中日分别实行了各自的简化字方案,才打破了两国共用印刷字模的状况。(这是印刷技术史里的另一个专门话题,从略。)——笔者的两个女儿是在游戏和娱乐里自然而然地习得了繁体字;相信,台湾和香港的青少年也会容易地习得大陆的简化字,和他们碰到的其它非大陆标定的手写简化字。

③金岷彬认为,汉字的“书法演变阶段”是汉字历史的重要阶段

长期研究文字与文字技术的关系,金岷彬认为,是文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影响了汉字字形的演变,并认为,这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观念,在汉字发展史方面的体现。(这种观点,在“文化大革命”里,会被左派们批判为“唯生产力论”;不知现在对“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会有什么不同看法。但是,起码,“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再主宰人的思想了。)

笔者认为,可以把整个汉字字形演变发展史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1)(最早的)书写演变阶段;

2)书法演变阶段;

3)技术演变阶段;(笔者在光明网有帖子《试论汉字字形演变的历史阶段》)

所谓的“书法演变阶段”,就是说,汉字字形的发展受到书法艺术的影响,一些书法家对汉字隶书、楷书、形书、草书字体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奠基、倡导、促进发展的卓越作用。也由于书法家们优美字体通过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的代代承传,社会通用的汉字手写字体被“定格”在楷书字体,隋唐以来的一千多年没有再演变出新的手写通用字体。而从秦篆、秦隶到汉隶,到楷书,字体的大跨度演变,只是四百来年的功夫。汉字的书法艺术,在汉字的历史长河里,起了美化字形、稳定字形的重要作用。

汉字的技术演变阶段,是从雕版印刷术的应用导致了汉字印刷体的出现开始。后来的近代现代印刷工业化生产,出现了更多的印刷字体,如黑体、楷书体、仿宋体、行书体,小姚体、黑变体等等。计算机技术派生出的字形数字化、字形辅助设计技术分支,更使汉字的机器字形字体品种发展得五彩缤纷。但是,机器字形必须要遵从通用的字形规范,不能在字形笔画方面任意“发展”。这就是文字技术与技术规范之间的关系。

当汉字字形品种随着工业化的印刷技术开始多样化的时候,一些书法家很“吝啬”自己的字形,认为自己的字形作品一旦成为了铅字铜模,可以工业化复制时,那种字形满天飞,就降低了艺术价值。

但是,上海邮政局的书法家任政先生打破了书法界的这种成见,1960年代为上海字模一厂写出了“行书体”的字形卡片,这就是今天大陆使用最广泛的行书印刷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北大方正自动排版技术的普及,任政先生的这副优美而大器的行书字体传播到了世界上每一处华人圈子,和外国的汉文处理领域。

(山东号 航空母舰的 舰名牌图片) 

任政先生不但是把自己的书法字形应用到印刷工业化技术的先行者,还是自觉地遵从国家的字形规范的书法家。

④对于“功夫在字画之外”的理解

中国的书画家们普遍认为,书画家的艺术功夫是在书画之外。关于这个命题,书画行内的专家、艺术家们可以作很精博的论述。

笔者添言觉得,在书画之外的艺术功夫,也包括对语言文字规范的了解、掌握和自觉遵守。比如,启功教授,他的公众书法作品,全是采用规范的汉字字形。当然,江泽民说了,对书法家写简化字还是繁体字,“悉听尊便”。

在笔者关于繁简议论的第一篇帖子里,谈到一些书法家认为,简化字的笔画省简,结构失衡,写出来不好看。这种笔画失衡的字形,不但书法艺术里碰到,工程字形的设计里也碰到。于是,如何把一些笔画过于简单的字(里面有不是大陆简化字的字),平常人写不好的字,写出或绘出匀称美观的字形,这也是书法家和平面设计师们的艺术功力。

金岷彬    2007-05-27 西安


金岷KC
从工科和技术的角度研究汉字和汉字文化。并且用趣味性在公众号交流。如,睡虎地秦竹简上的“纸”字,西汉居延简有2个“纸”字,都在蔡侯纸之前。如,电脑汉字技术淘汰了曾经的 拉丁化文字改革,“救了汉字”,并帮助和促进汉字走向世界。汉字的自动化工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