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品味 · 抄漏一个字的唐诗

文摘   2024-06-17 10:59   美国  

文学品味 · 王之涣《凉州词》的 差错 趣事

唐代诗人王之涣是一位很有名的诗人。1957年秋季初中一年级的《文学》课本,就编入了王之涣的一首《五绝 · 登鹳雀楼》,其最后两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脍炙人口的诗句,广泛流传在世世代代的民间。无论是否读过唐诗,无论是否知道 王之涣诗人的名字或者《登鹳雀楼》诗的名字,那两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都为很多人知晓,并且用来比喻,要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事情,处理事情。诗句蕴含了世间的公认道理,因而广为流传;也可以反过来解说,诗句是陈述 登高远见 的事理表达形式,这诗句就成为了讲解日常生活道理的艺术形式。文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形式与内容,在诗句里成为了 “以诗明理,理在诗中” 的水乳交融。好诗,好诗!

王之涣还有一首诗《凉州词二首 之一》,就是有 “春风不度玉门关” 那一首,流传了另一个 妙趣横生的 诗文故事。

传说,明朝的 解缙 很有文才,人称 “解学士” ,是皇帝身边的近臣。皇帝来了兴致,要解缙 为他写一幅扇面,并且限定在很短时间写成。时间的限定,解缙很快写出 唐朝诗人 王之涣 那首有 “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凉州词》,为皇帝写成一幅扇面。

解缙奉命抄写后,呈上。天知道,大学士却忙中有失,出现了疏忽错误,把第一句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 漏掉了 “间” 字,整个诗抄写成了

原诗是七言绝句,共28个字,抄成了27个字。这是一件非常不尴不尬的事!如果皇帝为此不高兴,龙颜大怒,轻则可以说抄诗的 解缙 才不符实,不配当大学士,丢掉官职;重则说是犯了 欺君大罪,杀头处死。

解缙不愧是一个才子,在皇帝的责问面前,虽然胆战心惊,却很快想出了应付的对策。他说,这是依据王之涣的原诗作改动,删掉一个字,就成为有新的诗意,算是一首新诗。于是,向皇帝念出 不按七言绝句的“句读”——中文在古代没有标点符号,行文是连续书写,用某些虚词(如 “ ……者……也”;如 “……哉”;如 “……矣”;)来表示句子的分割点;或者,由人把 文段 分割成为 文句,叫做“断句”, 标记出没有 统一规定的“标点”符号,这叫做“句读(judou)”。解缙 将抄写漏掉了一个字的原来诗文,作了别开生面的 句读。为了现代习惯了规范标点符号的读者读看,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示如下:

俨然成为了一首“新作”,与原诗意境相仿,而又有细微意境差别。不知道这首漏掉一个字的诗作,是 解学士本人的发挥,还是后面的文人创造的谐趣小品,总之,算是诗词趣事一乐。

本来,关于漏掉字而另外 句读 成诗的小故事,至此也算结束。又进一步想到,这个故事里的两首“诗”,及两个人物角色,可以作为一个“模子”,“翻制”出一些另外情节的“故事”。例如,老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默写一首 王之涣 的诗,比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里,用工整的书写交卷。某甲得了第一,却漏掉一个字……。或者,两位诗友打赌,把一首诗漏掉一个字,看谁能在最短时间里,把它“不添不减字,修补完善”,也成为一首诗。……有了模子,翻制可以多样化地“生产”。但是,这种沿袭他人的思维方式,不是真实的文学创作,只是一种暂时取乐的小品,不足取。文学贵在创新!

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有众多人引用,成为名句。文革时期的1968-02,甘肃省革委会成立。按照文革里的“惯例”,由当事的省(区)起草一篇 社论,由 人民日报 当作 央报社论发表。甘肃省革委会的社论标题《春风已过玉门关》。

公众号 金岷KC  2024-06-17


金岷KC
从工科和技术的角度研究汉字和汉字文化。并且用趣味性在公众号交流。如,睡虎地秦竹简上的“纸”字,西汉居延简有2个“纸”字,都在蔡侯纸之前。如,电脑汉字技术淘汰了曾经的 拉丁化文字改革,“救了汉字”,并帮助和促进汉字走向世界。汉字的自动化工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