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虑的焦虑|我不仅焦虑,我害怕我的焦虑

文摘   2024-08-27 11:35   爱尔兰  
临床治疗中常见广泛性焦虑,强迫障碍以及惊恐障碍患者存在对焦虑的焦虑,意即对担忧和恐惧情绪本身的恐惧。
“对焦虑的焦虑”,这可能是跨诊断致病因素,常见于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强迫症(OCD),社交焦虑(SAD)和惊恐障碍(PD)。这一概念指的是个体不仅感到焦虑,还因为自己有焦虑感而感到进一步的焦虑。也就是说,个体对自己经历的焦虑情绪感到担忧或恐惧,导致焦虑的恶性循环。
在临床实践中,遇见许多患者不符合强迫障碍诊断标准,而是担心自己会发展出严重的强迫症,这种对症状本身的恐惧,类似于对躯体化疾病的疑病,这一类现象,类似于焦虑障碍患者对焦虑本身的恐惧,强迫性思维和持续性担忧在临床与非临床样本中经常同时出现。
01




对焦虑的焦虑
以下是临床中常见的几种“对焦虑的焦虑”形式:
1.担心失控:个体可能会担心自己的焦虑或强迫会失控和恶化,害怕自己会在某种情况下“崩溃”或“发疯”。这种担忧往往会加剧焦虑,使得个体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更加警惕和敏感,经常处于警觉和监控的状态,对自己的情绪,思维和想法的内容保持警惕。
2.担心身体症状:个体在经历焦虑时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出汗、呼吸急促等。个体可能会对这些躯体症状产生恐惧,夸大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这种对躯体症状的焦虑反过来会强化这些症状,进一步加剧焦虑。
3.担心社交后果:一些人可能会担心他们的焦虑症状会被他人注意到,进而引发社交拒绝或尴尬。例如,害怕在公众场合因为焦虑而失态或表现不佳。这种担忧常见于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中。
4.担心焦虑影响社会功能:个体可能担心焦虑或者强迫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如工作效率、学习能力或人际关系。他们可能会因为担心焦虑的负面影响而强化焦虑。
5.害怕长时间无法摆脱焦虑:个体可能对长期处于焦虑或强迫状态感到恐惧,担心自己永远无法摆脱这种焦虑的感觉,进而陷入绝望和无助的情绪中。
02




“元担忧”信念
这种对焦虑的焦虑,在元认知的干预中,将其称为“元担忧”,
个体对担忧的负面信念被激活,从而造成广泛性焦虑症状的持续。两种类型的负面信念:一种是关于担忧无法控制的负面信念,另一种是关于担忧带来有害或危险后果的负面信念。后者包括担忧会导致身体上的(如心脏病发作)、心理上的(如精神崩溃)或社会上的(如被他人拒绝)灾难性后果的信念。
1. 关于不可控性的负面元认知信念
  • “我无法控制担忧。”
  • “我的担忧已经控制了我。”
  • “我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思维的控制。”

2. 关于危险的负面元认知信念

  • “我可能因为担忧而失去理智,精神失常。”

  • “担忧会严重损害我的身体。”

  • “我可能因为担忧而发疯。”

  • “我会因为担忧而崩溃。”

一旦这些负面的元认知信念被激活,个体就会对担忧的灾难性认知,导致焦虑的持续升级和失控感。对担忧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了焦虑,严重时诱发惊恐发作。
03




无效“应对方式”
无效的应对方式会造成症状的持续,“思维抑制”,“思维反刍”“安全行为”
一、思维抑制:患者倾向于抑制担忧或压抑有关的消极思维,然而越压抑越反弹,从而造成诱发焦虑的消极思维泛华,对消极思维抑制失败又会强化患者的元担忧“思维不可控,担忧不可控”,如果抑制消极思维偶尔有效,又会阻碍患者学习认识到“无需通过担忧回应头脑里的担忧思维”。
二、思维反刍或穷思竭虑:对担忧思维的反刍,来源于对担忧的积极信念“我需要尽可能分析思考,将所有可能性考虑到,才能避免或将糟糕的事情发生概率降至最低”,指患者在面对担忧时,陷入一种穷思竭虑的循环中,试图通过彻底分析、预见和解决所有潜在问题来缓解焦虑
三、回避或安全行为:焦虑的患者为减少焦虑会倾向于使用安全行为,如:“回避,物质滥用,反复寻求确认,过度搜索网络信息”,而这些行为有时为引发更大的焦虑,回避行为阻碍个体暴露于焦虑情绪,从而强化患者对担忧恐惧,不能学习认识到“担忧无害且不可怕”。
04




挑战“元担忧”
一、挑战“担忧不可控”这一信念--焦虑延迟实验。
只在规定的时间担忧和焦虑。如果感到自己又要焦虑或冗思反刍,要求自己在每天的规定时间段内焦虑,例如,下午6:00-7:00之间这么做。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要求患者将焦虑限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而实际情况可能是大多数焦虑障碍的患者发现,当预先设定的焦虑时间到来时,他们并不一定会焦虑,或者令他们焦虑的主题已发生变化。
很少有人真的在设定好的焦虑时间去焦虑,但将焦虑推迟到指定时间段是必要的。随着对推迟焦虑能力的意识增强,患者认为焦虑是不可控的错误信念就会被削弱,同时患者也能意识到一天中不同时段,诱发焦虑的想法也像浮云,来来去去。
焦虑延迟的基本原理要求自己在焦虑发生时推迟焦虑,“对自己说,我注意到有令我不安的想法,现在我不去处理它,我会在指定的时间去处理。”
个体即使在焦虑的状态下,需要告诉自己可以允许焦虑情绪的存在,这同时也是耐受焦虑的行为检验,但自己不去处理,响应和试图分析令自己担忧地假设性的想法,焦虑延迟实验也会促进患者将内部关注(思维)向外部关注的转变,患者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他周围发生的事情或手头上的工作,而不是过度沉溺于自己的想法和焦虑情绪。外部关注让我们更容易融入日常生活和专注于当下的任务。
每次成功推迟担忧,个体都会体验到自己有能力暂时搁置担忧。通过推迟,个体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强烈的担忧冲动可能自然减弱,甚至消失。这表明,担忧并不是必须立即处理的,延迟并不会导致预期中的灾难性后果。
请注意,焦虑延迟实验和压抑想法不同,这不是要求你完全不去想某个想法,而是让想法存在于你的意识中,但不立即对它进行思考或分析。你可以选择暂时不参与到这个想法的进一步推理或担忧中,直到一个更合适的时间再去处理它。
二、挑战“焦虑会让自己发疯”信念--“失去理智”实验
焦虑障碍患者担忧持续的焦虑会令自己丧失理智,让自己精神失常,丧失理性和意识以及精神崩溃。
我们需要理性的问问自己,“我焦虑了多长时间,以及在这段时间,我是否失去过理智,精神失常过”,“有谁是因为焦虑变疯的,崩溃的或严重损害身体而死亡的”
在治疗过程中由治疗师引入并进行第一次实验。在这种受控环境中进行实验,可以减少患者对实验的恐惧感,提高他们在家中独自进行实验的意愿。
让患者选择一个最近的或当前困扰他们的担忧,并以此作为实验的焦点。鼓励患者对这个担忧进行尽可能强烈的思考,故意让自己陷入担忧,甚至将情境灾难化,试图“失去对担忧的控制”。
例如,患者担心自己因极度焦虑而失去理智,精神失智,歇斯底里,幻听妄想,行为失常最后被送入精神病院。需要通过行为实验进一步驳斥有关焦虑会令患者精神发疯的信念。这项试验要求患者在治疗小节中尽可能地焦虑,暴露在一切令患者害怕的诱发情境中,尽可能的让焦虑持续的升级到“失去理智”的程度。来看一看在持续升级的焦虑状态下,究竟会发生什么。

失去理智实验的目标是向患者提供明确的证据,证明即使在故意加剧担忧时,担忧也不会令自己发疯,丧失意识或损害身体。

焦虑杀不死你,想法会
实际上,在所有焦虑障碍中,即使惊恐发作「短时间内的(15-30分钟)呼吸困难,大量出汗,心慌心悸,手脚发麻,濒死感和失控感」也不会令人真的丧失理智,危害身体健康,焦虑情绪遵循抛物线原理,会来也会走,只是焦虑情绪来得快,走得慢(见下图)。
三、挑战“假设性担忧”--不分析
“Worry-based thinking”(担忧型思维)常见于焦虑和强迫障碍的群体,个体反复思考和担忧未来可能发生的负面事件或糟糕的情况。这种思维模式通常表现为对各种潜在问题的过度分析和假设,导致持续的焦虑和不安。
担忧型思维的具体特点包括:
1.过度关注负面结果:担忧型思维往往集中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上,个体会反复思考“万一发生了怎么办”之类的问题。
2.反复的思维循环:个体会陷入反复思考的循环中,反复担忧同一个或多个问题,难以停止这种思考,即使这些问题实际上并没有立即的解决办法。
3.假设性的思维:担忧型思维常常基于假设的情景,而这些情景通常是最坏的情况,个体会对假设性的可能灾难化思考。
4.避免不确定性:担忧为主的焦虑障碍患者通常对不确定性难以容忍,他们倾向于通过反复思考来寻找一种虚假的确定性,即使这种思考实际上并不能减少不确定性。
5.焦虑的升级:持续的担忧型思维往往会导致焦虑、紧张和压力增加,反过来又会强化担忧型思维的循环,激活元担忧,造成焦虑的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担忧型思维的核心问题在于个体试图通过思考未来的不确定性来获得控制感或安全感。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基于个体对担忧的积极信念,即他们相信担忧可以帮助他们应对未来的挑战、避免潜在的危险,或为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但,患者担忧思维通常以假设性问题“如果……会怎样?”、“万一……怎么办?”等形式出现,这些事件尚未发生,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发生,因此对极小概率假设性问题的的思考和分析都无法产生实质性的结果或有效的解决方案。相反,反复的思考和分析只会让个体陷入无休止的反刍中,增加焦虑和心理负担,而不会真正地解决问题。
就像我对广泛性焦虑患者说的,把近几年你担忧的内容写下来,应该不下十本书,有多少担忧成真了呢?即使成真了,又把你怎么样了?然而聚焦在这些假设性的问题上的思维反刍却会让你陷入持续的担忧,毁掉当下的生活。
往期推荐
你害怕未知吗?|如何有效处理焦虑障碍的不确定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有效处理对担忧的积极信念
如何与焦虑和担忧共处|精选汇总 Merry Christmas


作者:WYPSY工作室

中文原创 禁止转载,截取和二次加工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心理治疗,预约

科学 | 严谨 | 循证

-we lead by example to make life better -


参考文献
Wells, A. (2011). Metacognitive therapy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Guilford press.

wypsy
留英心理治疗师创建 | 致力于科学循证心理治疗与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