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迫症中,最常见的症状表现是以禁忌性强迫性思维为主(攻击,伤害,乱伦等主题的强迫意向和冲动)或外显的强迫行为(反复清洁,强迫洗手,精神仪式,强调对称和顺序等)
在实际的心理治疗中也经常会遇见“眨眼强迫,口水强迫(口水的吞咽和分泌),呼吸强迫,触觉强迫(心跳,皮肤触感)或视觉强迫(余光强迫)”,这一类型的强迫都可以称之为“注意强迫或意识强迫|hyperawareness OCD“或者“感觉运动强迫sensorimotor OCD”[1]
最常见的注意强迫类型:[2]
呼吸【呼吸是浅是深,呼吸的频率和快慢】
眨眼【眨眼的频率或者眨眼牵扯的肌肉和表情】
吞咽/唾液分泌【一个人吞咽的频率,产生的唾液量,或者吞咽本身的感觉】
脉搏/心跳【特别是在晚上入睡时对脉搏或心跳的意识】
眼神接触【视线是如何分配的,眼睛在看物体或人的同时关注自己的余光】
视觉干扰【飞蚊症,即在眼内漂浮的微粒物质,当盯着空白墙壁时最为明显,或者意识到眼睛的微妙运动,比如眼球的扫视运动】
对特定身体部位的意识【阅读时对自己鼻子一侧的感知,对特定身体部位,如脚或手指的过度意识】
常见的强迫行为包括[3]:
认知回避/分散注意力--试图不去注意、分散注意力或努力的将感觉从意识中摆脱
过度思考/思维反刍--通过穷思竭虑分析问题并试图找出问题的原因
检查/监控--身体部位,意识或精神的过度敏感和监控,并过度关注躯体感觉
简单的说,这类强迫障碍的个体选择性地将注意力聚焦在本就不受意识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掌管的身体部位,例如,唾液分泌,呼吸,心跳,血压,脉搏;或者大脑无意识控制和影响的认知加工过程,如,记忆的加工过程,大脑的识记和理解过程。
以口水强迫为例,例如,患者开始将注意力过分的聚焦在自己的吞咽动作,并担心自己会无法停止思考吞咽动作。越不去想,越想,试图转移注意力的努力失败,从而导致焦虑水平升高。这种焦虑又会使患者的注意力长期聚焦在吞咽上,陷入恶性循环。
以余光强迫为例,个体开始注意到他们视野边缘的动态,比如人影或光线变化或自己厌恶的对象,患者可能开始持续关注视野边缘,越不想关注,越是无法将注意力摆脱,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例如考试,英文听力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这时患者越是不愿去关注余光,越是会出现反弹效应,越是可能陷入持续的焦虑和失控
意识强迫障碍的患者的核心恐惧在于--会担忧自己永远无法将注意力从眨眼、口水或呼吸中解放,自己的意识和注意力会一直卡在口水、眨眼或呼吸的注意过程本身,而陷入恐慌
患者的信念:hyperawareness OCD意识强迫的患者会认为他们不应该思考他们正在思考的东西(呼吸、口水)或他们认为他们不应该关注他们正在关注的东西(呼吸、口水)
下文基于病因(etiology)的角度,详细说明:
1、选择性关注,在跨诊断干预中选择性关注(attentional bias)是维持多种心理疾病的致病因素,这种现象在焦虑相关障碍的群体中非常的常见,个体总是选择性的看见自己想看见和听见的内容与信息,而不是事实。选择性关注与自己担忧内容一致的信息造成焦虑的持续,尤其是在疾病健康焦虑(疑病症)以及惊恐障碍的群体中,患者选择性关注令自己不安恐惧的躯体部位或“症状”,从而造成健康焦虑的持续,用我自己的话是,选择性关注像是用放大镜找问题,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变成问题,将小问题变大问题
患者选择性关注导致个体过度意识并持续关注那些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正常身体过程,如呼吸、心跳、眨眼等
然而,核心的问题是:强迫障碍的个体选择性的将注意力聚焦并努力控制不受意识控制的“感知觉”,意思是强迫症患者在控制根本无法控制的部分,结果是失控。
意识强迫的患者这一认知加工过程与疾病焦虑(疑病)患者类似,参考下文
2、灾难化思维,灾难化思维导致患者对自己的感觉、身体状态、或者认知过程中的正常变化给予过度的关注和糟糕至极的解释,将它们视为即将发生严重后果的征兆,例如患者会担心自己没有办法将注意力从口水强迫或余光强迫中转移,这种对口水或余光强迫的持续的强迫性关注会毁掉自己的生活,自己陷入失控的恐慌中。
最常见的灾难化思维包括:
“这种强迫关注永远不会消失”,
“我永远不会享受任何事情,因为我会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我的生活会被毁掉”,
“我永远不会有安宁”,
“我永远无法摆脱这个问题”,
“自从我注意到我的吞咽(或相关的强迫观念)后,我再也无法回到以前的状态了”
3、思维抑制的反弹效应:越是不去想,越是去想,患者试图通过意志力消除特定的感知觉或认知内容(如对自身生理过程的过度关注)时,反而导致这些内容以更强烈和频繁的方式回归意识。患者尝试通过“意志力”干预来抑制这些感知觉或注意内容,如“不要关注口水吞咽”,本质是在强化对口水吞咽的关注。
1987年的一项著名的大白熊实验,实验分两组,实验组的任务是思维抑制,要求被试尽可能压抑思维,不要去想一只白熊,控制组允许并主动去想大白熊。两组被试都被告知每当脑海里想到大白熊时要敲一下钟。研究结果发现:试图回避思考或压抑头脑中出现大白熊的努力不仅没有起到作用 - 反而实验组的被试在试图不要去想的过程中,每分钟都会想起大白熊(见下文,心理接纳|强迫、疼痛、抑郁的思维抑制反弹效应)
当个体的认知监控和思维抑制尝试中断或放松时(如在分心、疲劳或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先前被尝试抑制的心理内容会以更加集中和频繁的形式进入意识,形成了所谓的“认知反弹”。这种反弹效应不仅反映了思维抑制的失败,而且导致焦虑和挫败感的进一步升级。
3、元认知:对强迫的强迫,个体对自己强迫性思维的过度反思和分析。这种情况不仅包括对特定强迫内容(如身体感觉、认知过程等)的关注,而且还涉及对这种强迫关注认知过程的关注,形成了一种关于关注的关注,或者说是对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强迫性思维,对穷思竭虑的穷思竭虑。
例如,患者意识到自己对吞咽的过度关注,个体开始担忧自己为何无法控制这种关注。这不仅包括对原始的口水强迫的担忧,而且扩展到了对自己强迫性关注模式的担忧,患者可能会持续反刍为什么自己会陷入这种循环以及如何摆脱,形成了一种对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强迫性思考(见下文:强迫障碍的元认知治疗|案例分享)。
4、完美主义,对不完美的不容忍,患者对自身或外部环境中的任何不完美、不确定性或缺陷的极度敏感和难以接受。这种不耐受不仅体现在对具体物体或情境的完美主义追求上,而且也常常关联到个体对自己思维和感觉过程的严格要求。
个体可能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情感反应,或身体感觉如呼吸、心跳、口水和眨眼等持续进行监控,以确保它们处于患者认为的“正确”,“恰到好处”或“完美”的状态。患者的中间信念通常是“如果我不能控制我的余光,我就不能100%集中精力于我的学习,我的学业会因此而毁掉……”(详情见下文:完美主义与心理疾病|基于精神病理学视角)
着重处理两个关键点:选择性关注与灾难化思维
核心的问题是要帮助意识强迫的患者将对躯体感受的过度关注和恐惧担忧情绪“脱钩断链”,意思是,患者可以持续的关注躯体感受(口水,眨眼或呼吸)但不在因关注而焦虑,核心的问题是要处理引发焦虑情绪的强迫思维“我无法控制我的注意力,我会一直卡在这里,我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灾难化思维会让患者的注意力陷入狭窄,持续关注在令其恐惧的躯体感觉上,害怕-关注-越害怕-越关注,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意识强迫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理解思维和意识的不可控,从元认知的视角,看待这一心理过程,实现认知的解离。
幸福做加法,症状做减法,在病因上做减法,关于具体治疗步骤,请参考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