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知+驱动,构建万物互联芯世界
1.1 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
纳芯微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公司成立于 2013 年,早期做传感 器信号调理 ASIC 芯片,17 年发布首款数字隔离器,目前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 三大方向,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
截至 1H24 已能提供 2100 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2021 年,纳芯微实现全品类车 规隔离产品量产;2022 年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1.2 管理层出身海外大厂,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团队
股权结构稳定,王升杨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三位创始人为一致行动人。截至 3Q24,公 司创始人王升杨直接持有公司 10.87%的股份,另外两位创始人盛云、王一峰分别持股 10.13%、3.80%。王升杨、盛云、王一峰、苏州瑞矽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 州纳芯壹号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管理层经验丰富出身海外大厂。王升杨、盛云、叶健(隔离与接口产品线总监)、赵 佳(信号链产品线总监)、马绍宇(IC 设计中心总监)均曾就职于 ADI;纳芯微技术专家 陈奇辉曾任 Marvell 模拟设计工程师。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团队。2023 年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设定业绩考核目标为 2023-2025 年营收不低于 13、23、28 亿元。
1.3 1H24 汽车电子营收占比超 3 成
营收高速增长,2018-2023 年营业收入 CAGR 超 100%。2023 年公司产品售价承压, 毛利率有所下滑;同时工业市场和光伏、储能市场仍处于去库存和逐步恢复阶段,公司销 售量同比上升但营收同比下降。 随着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稳健增长,公司汽车电子领域相关产品持续放量,消费电子领 域景气度的持续改善,泛能源工业自动化和数字电源领域大部分客户恢复正常需求。纳芯 微 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36.5%,3Q24 营收环比增长。 根据公司公告,2024 前三季度摊销的股份支付费用达 2.18 亿元,若剔除股份支付费 用的影响,纳芯微 2024 年 1-9 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0 亿元。
纳芯微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截至 1H24 信号链产品收入占比超 5 成,分应用领域看汽车电子营收占比超 3 成。
1.4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领先优势
纳芯微持续完善研发管理体系,强化器件与工艺平台的能力建设,稳步推进产品研发 计划和迭代升级。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根据公司公告,1H24 研发投入金额为 3.19 亿元,占营收比例为 37.61%,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1H24 研发投入金额为 2.16 亿元,同比增长 25.86%。
2. 深耕模拟芯片核心市场,重点发力汽车电子
模拟芯片是一种处理连续性模拟信号的集成电路芯片,是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 纽带。1)信号链 IC 主要用于对自然界中的实际信号进行采集、放大、传输、处理,进而 转换为数字信号,主要包括运算放大器、接口、数据转换器等产品。2)电源管理 IC 是在 电子设备系统中承担对电能变换、分配、检测以及其他电能管理职责的模拟芯片。 全球竞争格局分散。由于模拟芯片种类众多,整体竞争格局较为分散。2023 年全球第 一大模拟芯片厂商德州仪器市场占有率为 16%,CR10 67%。
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1)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3 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 3027 亿元,是全球主要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2)中国 模拟芯片自给率从 2017 年的 6%上升至 2023 年的 15%。
汽车领域,800V 平台蓄势待发,持续提升模拟芯片需求。
纳芯微重点发力汽车电子,是国产车规模拟芯片领先厂商。2021 年,公司获得 ISO 2626 功能安全管理体系最高等级 ASIL-D 认证,是国产厂商中少数较早通过该认证的,而 2021 年全球范围出现大规模缺芯,是国产化替代的重要时间点,公司抓住重要窗口机会在 2021 年已实现全品类车规隔离产品量产,先发优势显著。 纳芯微车规级芯片已在大量主流整车厂商/汽车一级供应商实现批量装车,根据公告, 公司可提供的量产产品单车价值量达 600 元(截至 2024 年 11 月)。根据招股说明书, 公司已在比亚迪、东风汽车、五菱汽车、长城汽车、上汽大通、一汽集团、宁德时代、云 内动力等汽车电子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同时进入了上汽大众、联合汽车电子、森萨塔 等厂商的供应体系。
2.1 信号链:性能国际领先,车规隔离产品全覆盖
纳芯微的信号链产品涵盖了信号链细分领域中的信号调理芯片、隔离、接口、放大器 等。1)信号链芯片是系统中信号从输入到输出的路径中使用的芯片,包括信号的收集、放 大、传输和处理的全部过程。2)隔离芯片能够保证强电电路和弱电电路之间信号传输的安 全性。
纳芯微在抗共模干扰电压方面有显著优势,部分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优于国际竞品。 目前除纳芯微外,国产半导体公司川土微、荣湃半导体等在车规级隔离芯片有量产经验。
2.2 电源管理: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纳芯微的电源管理产品主要包括栅极驱动、供电电源、LED 驱动、电机驱动、音频功 放、功率路径保护等。根据公司公告,纳芯微前三季度在供电电源、LDO、高低边开关、 马达驱动等电源产品均实现量产。
驱动芯片是放大控制电路的信号使其能够驱动功率晶体管的中间电路,包括栅极驱动、 电机驱动、高低边开关、LED 驱动、音频驱动等。根据 Omdia 数据,2022 年全球汽车 驱动芯片市场规模为 29.08 亿美元,预计到 2026 年达 38.53 亿美元,2022-2026 年 CAGR 为 7.29%。
2.3 传感器:收购麦歌恩,强化磁传感器布局
根据赛迪智库数据,2023 年中国 MEMS 市场规模达 1137 亿元,同比增速 16%,预 计到 2025 年中国 MEMS 市场规模将突破 1500 亿元。
根据 Yole 数据,2021 年全球磁传感器市场规模达 26 亿美元,预计到 2027 年将进一 步增长至 45 亿美元,2021-2027 年 CAGR 达 9.61%。 根据与非网数据,2022 年国产厂商在中国磁传感器市占率达 27%。据上海市集成电 路行业协会数据,2022 年我国磁传感器行业前五大厂商为 Allegro、Infineon、AKM、TDK 和 Melexis,市场份额分别为 16%、15%、10%、9%和 9%。前五大国内厂商为矽睿科技、 灿瑞科技、美新半导体、赛卓电子和多维科技,市占率分别为 5%、4%、4%、4%和 3%。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汽车磁传感器单车使用数量和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 主要用于测量车速、轮速、曲轴位置、凸轮轴位置等,关键应用包括 ABS 系统和电动汽车 的电机控制。
根据 ICV Tank 数据,传统燃油车中使用约 30 个磁传感器,混合动力或者纯电汽车中, 磁传感器数量增加到约 50 个,单车磁传感器价值量由 120 元增长至 250 元,单车价值量 显著提升。
纳芯微传感器产品主要包括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 2024 年 10 月,纳芯微拟以 10 亿现金收购麦歌恩。在产品方面,有助于丰富纳芯微 磁编码、磁开关等磁传感器的产品品类,完善磁传感器的产品解决方案;在技术方面,公 司将利用麦歌恩在平面霍尔、垂直霍尔、磁阻效应等多种磁感应技术增强公司整体的技术 实力和产品竞争力。
此为报告精编节选,报告原文: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价值目录】电脑站点下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