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配额落地,供需关系进一步收紧

文摘   2025-01-20 21:44   四川  


配额落地,三代制冷剂成为主流

制冷剂是各种热机中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冷媒、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工作原理为利用制冷剂的相变来传递热量,即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时吸热,在冷凝器中凝结时放热。当前能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有80多种,最常用的是氨、氟里昂类、水和少数碳氢化合物等。
作为制冷剂的物质需要具备优良的热力学特性、热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性。上世纪90年代,随着第二代氟制冷剂的应用推广,人们越来越关注制冷剂的环保性。环保性即要求工质的臭氧消耗潜能值(ODP)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尽可能小,以减小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及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制冷剂可分为单一和混合制冷剂
按成分分类,制冷剂可分为单一制冷剂和混合制冷剂:单一制冷剂只含一种化学物质,其热物理性能参数恒定不变,具有较高的能量效率。单一制冷剂可细分为无机化合物、卤代烷、饱和碳氢化合物及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目前应用最广的就是氟制冷剂为代表的卤代烷制冷剂。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冷剂组成的混合物,又可细分为共沸混合制冷剂和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氟制冷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氟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等消费领域,占据了制冷剂市场的主导地位。按照发展进程分类,氟制冷剂可为第一代氟制冷剂(CFCs)、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s)、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第四代氟制冷剂(HFOs)等四代产品,现处于不断升级换代的进程中。  目前,第一代氟制冷剂已淘汰;第二代氟制冷剂在我国处于削减进程,实行生产配额管控;第三代氟制冷剂自2024年开始实行生产配额管控,已逐步成为氟制冷剂的主流;第四代氟制冷剂处于商业化应用初级阶段,成为成熟大规模应用尚需较长时间周期。

供给稳定,制冷剂配额进一步收缩

截至2 0 2 5年1月1 0日,2 0 2 4年初以来累计涨幅R 3 2 > R 2 2 >R134a>R125
自2024年年初以来,受到制冷剂配额的限制影响,主要的制冷剂价格上行明显。截至2025年1月10日,R32价格为4.35万元/吨,自2024年1月1日以来上涨155.88%;R22价格为3.30万元/吨,自2024年1月1日以来上涨69.23%;R134a价格为4.40万元/吨,自2024年1月1日以来上涨60.00%;R125价格为4.30万元/吨,自2024年1月1日以来上涨56.36%。
国内二代制冷剂开启新一轮削减周期
1987年,联合国邀请所属26个会员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环境保护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该公约对氟氯碳化物等物质的生产做了严格管制规定,规定各国有共同保护臭氧层的义务,凡是对臭氧层有不良影响的活动,各国均应采取适当防治措施。
第一代CFCs类氟致冷剂因严重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第二代HCFCs类氟致冷剂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在我国,其作为非原料的产量和消费量已于2013年被冻结,2040年以后将完全淘汰,目前其生产配额正处于削减进程中。
2025年HCFCs生产配额缩减掉基线值的67.5%
2024年12月1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生态环境部设定2025年度我国HCFCs生产配额总量为163573吨,内用生产配额总量和使用配额总量均为86029吨,分别折合9465消耗臭氧潜能(ODP)吨和4912.3ODP吨,满足2025年度我国HCFCs生产和使用量分别削减掉基线值的67.5%和73.2%的阶段性履约任务要求。
全球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未来继续削减
第三代HFCs类氟致冷剂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是目前主流的氟致冷剂品种。因其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规定,发达国家应在其2011年至2013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基础上,自2019年起削减HFCs的消费和生产,到2036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15%以内。经各方同意部分发达国家可以自2020年开始削减。
HFCs内用生产配额受限,出口配额在生产配额的范围内不受限
HFCs分类施策,据《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生态环境部将依法依规做好HFCs生产单位和进口单位配额设定和分配工作,暂不对使用和出口单位实施配额许可制度。我国HFCs生产和使用的基线值,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为单位,分别为基线年(2020—2022年)我国HFCs的平均生产量和平均使用量,再分别加上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和使用基线值的65%。据此,确定我国HFCs生产基线值为18.53亿tCO2、HFCs使用基线值为9.05亿tCO2(含进口基线值0.05亿tCO2)。其中,生产总量控制目标通过设定生产配额总量实现,使用总量控制目标通过设定进口配额总量与内用生产配额总量(指生产配额总量中用于国内使用的生产配额量)之和共同实现。
2025年度HFCs配额的核发和调整
HFCs相关单位向生态环境部提交相关材料,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并对符合条件的单位核发2025年度HFCs生产配额、内用生产配额和进口配额。  进口配额不限制HFCs品种。有实际贸易需求的进口单位,在2025年期间可直接向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申请领取审批单,但已公布的进口单位需在其2025年度进口配额使用完后才能申请。同一品种HFCs配额可在生产单位间进行等量调整。HFCs生产单位获得2025年度配额后,生态环境部根据行业需求在2025年期间安排两次HFCs配额调整,包括同一品种和不同品种配额调整。生产单位提交配额调整申请的日期分别为2025年4月30日前和8月31日前,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并对符合条件的单位予以调整。不同品种HFCs配额调整须遵循以下原则:(1)调整不得增加总二氧化碳当量;(2)任一品种HFCs的配额调增量不得超过该生产单位根据本方案分配方法核定的该品种配额量的10%;(3)HFC-23不参与调整。
R125制冷剂产能分布较为集中
产能:截至2024年12月,国内R125制冷剂产能集中在几家上市公司,巨化股份7.0万吨/年,三美股份5.2万吨/年,东岳集团6.0万吨/年,昊华科技4万吨/年,东阳光2万吨/年,永和股份1万吨/年,泰兴梅兰1万吨/年。生产配额:2025年R125的生产配额为16.73万吨。其中,CR3/CR5分别为74.18%/94.54%。

需求向上,制冷剂需求有望提升

制冷剂需求有望提升
目前国内的制冷剂主要以第二代的R22,以及第三代的R32、R125、R134a、R410a和R407c等为主,第四代的制冷剂产量较少,尚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家用空调方面,常使用R22、R410a和R32。R22过去一般用于定频空调中,现逐步被淘汰,在维修市场仍有较大需求。R410a是由R32和R125组成的混合物,其GWP值是R32的三倍以上。因此R32占比将有望持续提升。汽车空调方面,目前国内使用的是R134a,欧美使用GWP值较低的R1234yf。冰箱方面,由于R600a具备不破坏臭氧层、不产生温室效应的优良特性,现成为冰箱、冰柜主流制冷剂,R134a、R407c等氟制冷剂也部分应用于冰箱领域。
预计2025年R22内需缺口将一进步扩大
根据生态环境部,2025年R22的生产总配额为14.91万吨,内用生产配额为8.09万吨,与2024年相比,内用配额削减了2.99万吨,削减比例约为26.98%;我们预计2025年R22内需缺口将一进步扩大。
R32 :受益于空调产量稳步增长,预计内需缺口逐步扩大
受益于空调产量稳步增长,预计内需缺口逐步扩大。根据空调的产量及维修量预测数据,预计2025-2027年R32的内用需求量分别为18.91、20.79、22.82万吨,内需缺口(内用配额-内用需求)为-0.46、-1.67、-2.75万吨。
R134a:汽车制冷剂需求有望提升,内需缺口有望扩大
在政策推动及新能源发展背景下,汽车产销有望稳步提升。预计2025-2027年R134a的内用需求分别为10.91、11.56、12.23万吨,内需缺口(内用配额-内用需求)为-2.87、-3.19、-3.51万吨;预计外需缺口(可用出口配额-出口需求)分别为-1.17、-1.06、-0.90万吨。
看好空调维修市场带来的需求增量
制冷剂除用于空调生产外,在空调维修市场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国内空调产销量稳步增长,前期快速发展阶段所生产的空调也将逐步进入维修期,维修领域对制冷剂的需求也将有望持续提升。据我们测算,国内家用空调维修市场有望从2017年的0.71亿台增至2027年的1.86亿台,年均复合增速达10.20%。



此为报告精编节选,报告原文:


《基础化工-系列报告之二:制冷剂行业深度报告:配额制度落地,看好制冷剂供需关系进一步收紧-国海证券[李永磊,董伯骏,李振方]-20250117【69页】》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价值目录】电脑站点下载阅读。 




价值目录
精选并分享优质的个股、行业研究报告,上市公司深度研究。用大白话解读经济、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观点;分享有趣、有用的投资研究资料、话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