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易创新:存储业务砥砺前行,MCU业务方兴未艾

文摘   2024-12-24 17:18   四川  


1 多产品线布局,共同拓展下游领域

1.1 国内领先的多产品线设计公司
兆易创新是一家聚焦存储器技术和 IC 解决方案的芯片设计公司,公司成立于 2005 年,现已形成三大系列的业务矩阵,分别为存储芯片、微控制器,以及传感器。 公司存储器产品包括闪存芯片(NOR Flash、NAND Flash)和动态随机存取存 储器 (DRAM)。公司 NOR Flash 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汽车、消费电子、PC 及 周边、网络通信、物联网及移动设备等各个领域,据 Web-Feet Research 报告显示, 公司 2023 年 Serial NOR Flash 市占率排名进一步提升至全球第二位。公司 NAND Flash 产品属于 SLC NAND,在消费电子、工业、汽车电子、通讯等领域已经实现 了全品类的产品覆盖。公司自有品牌 DRAM 产品中,公司积极切入利基市场(消费、 工控等),并已推出 DDR3L、DDR4 等产品,利基型 DDR3L 产品广泛应用于在网络 通信、电视、机顶盒、工业、智慧家庭等领域,利基型 DDR4 产品应用于机顶盒、 电视、网络通信、智慧家庭、车载影音系统等诸多领域。 公司微控制器产品(Micro Control Unit,简称 MCU)主要为基于 ARM CortexM 系列、以及基于 RISC-V 内核的 32 位通用 MCU 产品。公司是中国排名第一的 32 位 Arm 通用型 MCU 供应商。公司 MCU 支持广泛的应用,如工业应用(包括工 业自动化、能源电力、 医疗设备等)、消费电子和手持设备、汽车电子(包括汽车导 航、T-BOX、汽车仪表、汽车娱乐 系统等)、计算等。 公司传感器业务(Sensor)包括触控芯片、指纹识别芯片。公司触控芯片包含 自容和互容两大品类,涵盖手机、平板及智能家居等人机交互领域。公司是中国排 名第二的指纹传感器供应商。
1.2 经营情况回暖,不吝研发投入
兆易创新近几年的收入规模有所波动,2020-2023 年分别实现 45.0 亿元、85.1 亿元、81.3 亿元、57.6 亿元收入,主要原因是 2023 年半导体行业经历库存调整, 各环节都在去库存,影响了整体市场需求,因此收入下降较多,但随着去库存动作 的完成,市场需求逐渐复苏,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56.5 亿元,同比增长 28.6%。就细分业务而言,公司三大业务条线表现有所不同,存储业务条线相对稳健, 2020-2023 年收入分别为 32.8 亿元、54.5 亿元、48.3 亿元、40.8 亿元,虽然在 2022- 2023 年收入有所下降,但幅度相对更小,而且随着公司自营 DRAM 业务的拓展, 存储业务在 2024 年表现出了积极复苏态势,2023 年上半年收入 26.1 亿元,同比增 长 29.4%;MCU 业务条线波动幅度略大,2020-2023 年收入分别为 7.6 亿元、24.6 亿元、28.3 亿元、13.2 亿元,公司的产品矩阵仍在进一步丰富,新拓展领域收入逐 步提升,我们预计随着下游市场复苏,公司 MCU 业务将会逐步恢复增长;传感器业 务条线占公司收入比例不大,2020-2023 年收入分别为 4.5 亿元、5.5 亿元、4.4 亿 元、3.5 亿元。

从利润率的情况而言,除去 2021-2022 年因为行业缺货涨价影响,毛利率被明 显拉升以外,其他年份的毛利率整体较为平稳,基本保持在 35-40%区间内;净利率 在 2021-2023 年波动较大,其他年份也基本在 15-20%区间内。从绝对数值的维度 来看, 2020-2023 年净利润分别为 8.8 亿元、23.4 亿元、20.5 亿元、1.6 亿元,公 司净利润经历波动之后,正处于向上回归态势,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8.3 亿元,同比增长 91.9%。
公司期间费用总体较为稳定,2020-2024Q3 公司期间费用分别为 9.7 亿元、13.3 亿元、12.8 亿元、13.7 亿元、12.9 亿元,主要是研发费用增长,其他费用项目中,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相对稳定,财务费用则体现为正向收益。从人员结构情况来看, 兆易的技术人员占比超过 70%,且技术人员数量逐年增长,从 2019 年的 586 人增 长至 2023 年的 1309 人,公司坚实的研发投入,研发队伍的稳定扩张,对公司产品 线扩张有积极作用,进而为长期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1.3 多层次员工激励,共创公司成长
兆易创新的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朱一明,其直接持有公司 6.87%的股份,香港赢 富得为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 1.96%的股份,因此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合计 8.83% 的股份。另外公司在人才激励方面不吝投入,2023、2024 年的股票期权激励,合计 投入超过 1700 万股,覆盖员工数较为广泛,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公司的长效激励机 制。对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核心及骨干人 员的积极性有正向推动作用。

2 存储业务砥砺前行

2.1 下游创新终端涌现,NOR Flash 水涨船高
NOR Flash 具备随机存储、可靠性强、读取速度快、可执行代码等特性,主要 用来存储代码及部分数据,在中低容量应用时具备性能和成本上的优势,主要应用 在 AIoT 设备等领域。上一轮 NOR Flash 市场的驱动力中,主要是 TWS 耳机的贡 献,2016 年苹果推出 AirPods,以超低的连接延时,无缝的使用体验,开创了新的 品类需求,同时因为 TWS 耳机的蓝牙主控芯片的内存有限,但又需要满足更多的功 能,所以需要外挂一颗 NOR Flash,用来存储代码和固件。随着厂商优化使用体验, 添加更多的功能,比如降噪、空间音频、语音控制等等,TWS 耳机需要不断更新固 件,NOR Flash 的容量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由最早的 8Mb-16Mb,升级到 32Mb128Mb 甚至 256Mb。
TWS 耳机市场整体较为平稳,苹果的 Airpods 依旧是行业头部,根据咨询机构 Canalys 的数据,其在 2Q24 出货量约 1680 万部,占全球约 22%份额,小米和华为 出货量有较为明显增长,获得了市场份额的增加。耳机和 AI 开始联动,耳机行业厂 商也在积极挖掘硬件潜力,增加创新的 AI 功能来重新定义产品,以期创造消费者需 求,获取销量的增长。目前已经有厂商在耳机中引入了更强大的语音交互功能,比 如字节发布的 Ola Friend 智能耳机,接入了豆包大模型,与豆包 App 深度结合,用 户戴上耳机后,无需打开手机即可通过语音唤起豆包进行对话。随着后续更多厂商 的布局,TWS 耳机的 AI 化,有望推动整体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新的终端产品也在陆续出现,对 NOR Flash 市场需求增长有积极作用,我们以 行业头部代表性厂商产品为例说明,Meta 在 XR 领域耕耘已久,凭借 Oculus Quest 系列占到了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在新品方面也在持续引领市场,和雷朋联名的智能 眼镜成为新的品类,根据咨询机构 Counterpoint 的统计,其出货量已经超过百万副, 推动了 AI 眼镜新品类的活跃发展。另外在 AR 眼镜方面,Meta 前期发布了 Orion AR 眼镜,对未来 AR 产品的定义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2 利基存储格局优化,兆易创新产品齐全
半导体市场在 2022-2023 年经历去库存的影响,以致 2023 年半导体市场规模 下降 10.4%至 5538 亿美元,不过下游智能手机、PC 等消费电子市场复苏,以及 AI 数据中心的持续成长,半导体市场恢复增长,根据咨询机构 IDC 的数据,预计 2024 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 67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5%,其中存储市场规模 1696 亿 美元,同比增长 80.0%,非存储半导体市场规模 50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9.5%。随 着 AI 对终端设备的加持,智能手机、PC 以及 IoT 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带动半导 体市场继续保持成长。存储芯片主要分为易失性存储芯片与非易失性存储芯片,区 别是断电后存储的信息是否保留,代表产品分别是 DRAM 和 NAND,根据咨询机构 IDC 的数据,DRAM 在 2024 年市场规模约为 906 亿美元,占存储市场的 53.4%; NAND 市场规模约为 752 亿美元,占存储市场的 44.3%;其他类型产品如 SRAM、 NOR、EEPROM 等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合计约 38 亿美元,占存储市场的 2.2%。 存储芯片的周期属性相对明显,因此整体市场规模有所波动。

存储市场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其中 DRAM 市场中三星、海力士、美光长期处于行业主导地位,2024 年二季度分别占有 41.4%、33.8%、20.0%的市场份额,南亚 科技、华邦电等公司合计占有 4.8%的市场份额。NAND 市场中三星、海力士、铠侠、 美光、西数占据 90%以上份额,其他厂商占约 8.7%的份额。
就应用领域而言,智能手机、服务器、PC 是存储的主要下游市场,从下游情况 来看,2023 年消费电子行业出现较强的淡旺季特征,2023 年上半年终端需求疲软。 2023 年下半年,苹果、华为等多家知名品牌陆续推出重磅新品,叠加频频出台的诸 多利好政策,消费电子市场逐步扭转低迷状态,根据咨询机构 Canalys 统计数据显 示,2023Q3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降幅收窄,第四季度恢复增长,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 的下滑,2024 年智能手机进一步修复,中国大陆市场同全球趋势一致,2023Q3 开 始企稳修复。
2023 年,AI 成为了最为引人注目的新势力,以不可挡的强力姿态有效冲击市 场,为行业革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消费电子各大品牌都在积极探索与 AI 大模 型融合发展的新契机,包括 AI 手机、AIPC、XR 等领域,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 自研开发 AI 大模型中,引领消费电子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周期。2023 年下半年,安 卓终端厂商开始探索如何应用 AI 大模型,vivo 在 2023 年 11 月发布蓝心大模型, 并在 X100 系列旗舰手机上搭载;OPPO 在 2024 年 1 月发布 Find X7 系列,接入了70 亿参数大模型;三星 Galaxy S24 搭载基于 Gemini 的各类 AI 功能;小米的 MiLM 大模型也在 2024 年 5 月通过备案,预计后续逐渐应用到小米各类产品当中。
AI 手机可能会对存储的需求提高,新加入的 AI 功能需要更多的 DRAM,以终 端厂商推出的手机为例,Apple Intelligence 支持的机型 DRAM 容量至少是 8GB, 上一代搭载 6GB 容量 DRAM 的 iPhone 15 则不在支持范围内。另外根据咨询机构 Yole 的数据,2023 年高端智能手机的 DRAM 平均容量为 9GB,随着终端厂商推出 AI 功能售货机,预计 2024 年 DRAM 平均容量将接近 10GB。
在 PC 方面,2020-2021 年的居家办公浪潮,拉升了全球 PC 销售量,随着工作逐渐回归至办公室,2022 年的 PC 市场需求逐季疲软,不过在 2023 年随着库存的 逐渐去化,PC 市场已经开始回暖, 2023 年 Q2 PC 市场出货量为 5956 万台,同 比减少 17%,跌幅开始收窄,进入 2024 年之后,PC 市场继续复苏,上半年两个季 度出货量连续同比增长 2%。竞争格局方面,联想以 24.4%的市场份额,维持全球排 名第一,随后是 HP 和 DELL 分别占到 22.6%、16.7%的份额。

相较于其他终端,PC 的性能更强,使用场景更为固定,因此受功耗制约相对较 小,对 AI 应用落地到端侧的客观条件支持更加充分。对于 AI 应用从云端转移到客 户端的必要性,我们认为主要在于隐私和经济性两个方面:1)PC 作为本地设备, 可以避免用户数据上传造成的隐私外泄;2)PC 可以使用 NPU 提升 AI 算法的效率, 降低整机的功耗,做到本地化的运算和推理;而且如果 PC 本地化可以实现大部分 AI 功能,用户的一次性付费意愿也会更强。根据咨询机构 IDC 的预测,AI PC 出货 量将从 2024 年的近 5000 万台增长到 2027 年的 1.67 亿多台。
服务器方面,根据咨询机构 TrendForce 的预测,AI 服务器出货量逐步增长,预 计到 2026 年 AI 服务器有望占服务器总出货量的近 15%。从 AI 服务器需求来看, 北美四大云厂商微软、谷歌、AWS 以及 Meta 占到全球需求的 60%以上。根据咨询 机构 IDC 的预计,全球人工智能硬件市场(服务器)规模将从 2022 年的 195 亿美元增长到 2026 年的 347 亿美元,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达 17.3%。
终端市场的需求结构变动,推动头部厂商将更多产能投放到需求更旺盛的领域, 而传统的产品则逐步减产。根据兆易创新的产品选型手册,公司利基型产品线较为 齐全。其中,利基型 DDR3L 产品,能提 1Gb/2Gb/4Gb 容量,x8/x16 数据接口;利 基型 DDR4 产品能提供 4Gb/8Gb 容量, x8/x16 数据接口;LPDDR4X 产品,容量 覆盖 2GB/3GB/4GB,电压兼容 1.8V/1.1V/0.6V,读写速率可达 4266Mbps,能为移 动模块、IoT、8K IPTV、智慧家庭、车载影音系统等提供合适的存储产品。我们认 为头部大厂的利基产品会逐步减少供应,有利于兆易创新在利基市场获取份额。

3 MCU 业务方兴未艾

MCU(Microcontroller Unit)即微控制器,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串行总线接 口、输入/输出端口,甚至 LCD 驱动电路等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 机。与传统的 CPU 相比,MCU 更强调节约成本和独立运行能力(即不用外接其他 硬件),其特点是“轻薄短小”,可应用于网络通信、计算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 领域。

MCU 按照处理器的数据位数,可以分为 4 位、8 位、16 位、32 位。处理器的 位数越高,其运算速度越快,支持的存储空间越大。随着下游应用的升级,MCU 逐 渐往 32 位发展。基于 ARM 内核的 32 位 MCU,具有良好的生态以及极佳的可拓展 性,逐渐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和工业电子产品的核心。32 位 MCU 工作频率大多在 100- 350MHz 之间,处理能力和执行效能比 8/16 位更好,其应用也更为宽泛。此外,随 着先进制程工艺的采用,32 位 MCU 的成本逐年降低。因此 32 位 MCU 将持续保持 高速增长。
MCU 下游结构多样,从地区维度来看,中国与全球市场略有不同。全球市场中, 汽车电子占 MCU 市场的比例约为 1/3,工控/医疗、计算机各自占比约为 1/4,消费 电子市场则占到整体的 10%左右。而在中国区市场,汽车电子、工控类的市场占比 分别为 16%、11%,而消费电子是 MCU 最大的应用市场,占比约为 1/4。
就市场竞争格局而言,海外半导体公司占据主要份额,并且主要在头部厂商聚 集,根据英飞凌的年报数据,2022 年海外前五大 MCU 厂商占据全球 76.3%的市场 份额。不过以兆易创新等为代表的国内公司,在 MCU 领域也在取得长足进步,产品 线在逐步的拓宽,相关营收体量不断增加,2022 年兆易创新以 1.6%的份额跻身全 球前十。在具体的细分市场中,如汽车 MCU 领域,当前仍然以海外厂商为主,头部 5 家海外厂商占到超过 90%的市场份额。
具体到汽车 MCU 市场,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的提升,汽车 MCU 市场规模日益 增长,根据英飞凌的数据,2024 年市场规模约 1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4%。同时, 中国区正成为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的主要需求方,相较其他地区,中国市场对新技 术的采用速度更快,全球汽车半导体巨头英飞凌在财报中强调其在中国市场的卡位, 以说明其竞争地位优势。
对于兆易创新而言,凭借 GD32 系列快速成长为国内头部 MCU 厂商,目前其 已成功量产 51 大产品系列、超过 600 款 MCU 产品,面向工业等应用领域,推出基 于 Arm M33 内核的 GD32F5 系列高性能 MCU,全面适配于能源电力、光伏储能、 工业自动化、PLC、网络通讯设备、图形显示等应用场景。面向工业、消费电子等领 域,推出 GD32E235 系列超值型 MCU,进一步扩充 M23 内核产品阵容,为电机控 制、便携式设备、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电动工具以及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提供入 门级产品。 面向智能表计等低功耗需求领域,推出 GD32L235 系列低功耗 MCU, 满足工业表计、智能门锁、便携式设备、IoT、电子烟、BMS 等领域对低功耗的要求。 面向汽车领域,车规级产品和生态不断升级,与业界领先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供 应商 TASKING 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丰富 GD32 车规 MCU 软件开发工具链。


此为报告精编节选,报告原文:


《兆易创新(603986)存储业务砥砺前行,MCU业务方兴未艾-华安证券[陈耀波,刘志来]-20241219【26页】》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价值目录】电脑站点下载阅读。 




价值目录
精选并分享优质的个股、行业研究报告,上市公司深度研究。用大白话解读经济、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观点;分享有趣、有用的投资研究资料、话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