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认知英国人,要看看他们为了晒太阳有多拼

文摘   其他   2023-12-07 00:49   英国  

真实认知英国人,要看看他们为了晒太阳有多拼

作者:陈琰

假如没有见识过英国的夏日,是不能构建对英国人完整的认识的,因为只有经历过英国的高温天,才能有幸目睹“矜持保守”、穿戴严谨的英国人在艳阳天是如何一反常态、义无反顾地宽衣解带。毕竟,英国治理空气污染重获蓝天白云也就50年历史,而阳光和热浪更是稀罕而珍贵。

关于英国的气候特点,随便搜一下,都能够查到英国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季日短夜长,夏季日长夜短。

来自广州的我,还记得六月份的羊城,闷热潮湿,一代又一代的小孩都听过广东妈妈们的一句“心静自然凉”。动辄30度的广东高温,让人恨不得穿上最少布料的背心热裤,人字拖的风行大概也是因为脚趾头也急需透气。

对比之下,英国天气多变且夏季气候温和,即便在夏季,也阴晴不定,甚至时有15度以下的低温,清凉的气温也让人感觉英国的夏季短暂又飘渺。


上图:后来整理照片的时候才发现右面女子兴奋地在做高抬腿动作,好不惬意!

记得有一次,好不容易出太阳了,我们扛了一堆干粮、咖啡小酒、书报、蓝牙音箱,打算好好晒一下,结果没半小时就转阴起风了,似乎才完成了摆拍这个工序,就又要收拾行装狼狈撤退了。

艳阳高挂来之不易,因此,一旦接下来的周末即将升温晴天,小报们一定大书特书,标题里把高温比喻为“西班牙热”和“印度热”,老广们心里一定冷笑:好歹曾经是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堂堂大不列颠居然在这个问题上如此小见多怪吗?

上图:最近一次出现“热浪”的报道,是10月,26度气温被形容为“比希腊更热”,和九月份连续七天30度以上气温。

事实上,英国尤其是伦敦长期顶着一顶“雾都”的帽子。1952年,伦敦发生了“大烟雾”事件,浓雾之大,就连在室内歌剧院里上演的《茶花女》也被迫中止,观众不得不离开剧场。走出剧场的人们发现,大白天居然伸手不见五指,水路交通几近瘫痪。如今,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综合治理,英国终于一洗工业革命带来的“雾都”称号。

每年夏季的高温日子,英国人为了晒太阳,纷纷摆脱矜持。随处可见的是,公园绿地上一个个以晒太阳为主题的分镜头,此起彼落,就如电影《后窗》里瞥见陌生人隐私般精彩。

中午刚过,公园里已经出现了不少日光浴者,圈地的工具一般是铺在草地上的旧毛巾或野餐席,稍讲究者装起了可折叠野餐椅,然后开始一一摊出沙拉、水果、饮料、随身听、读物。

太阳晒得到的地方都有人坐着、睡着、趴着,白花花的大腿、肚腩、背部晒得发光,在向新来者打着招呼,无声又赤裸裸。

不少女士有备而来,脱下T恤里面穿好了比坚尼,男士们则大方地裸露着上身,腹肌是六块还是一块都不重要了。好动者在草地上玩起了飞碟、足球等小团体游戏;斯文者则或读书看报,或沉思冥想,还有情侣双双在你侬我侬亲密耳语。

来自亚洲的我们,天体浴场见识得少,在这一场景下,小心脏一下骚动起来,像小男孩走进内衣店里,双眼一下不知道放哪里好。

当我们东施效颦,歪歪扭扭地往野餐席靠下来以后,才发现其实大家各晒各的太阳,安守本分,也懒得理你。

光天白日之下半裸地蹦咋扭动,旁边还有那么多陌生人,岂不是像在歌厅的舞池中唱卡拉OK,五音不准乃至七情上面,都在陌生人面前一露无遗?

这明明就跟我们所认为的英国人的保守本性不相符啊,所以说看过夏日绿茵上的半裸英国人,才知道自己以前对英国人的认知有多片面。

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在什么时候穿什么(穿多少),大概就是英国人常说的“do it properly”,在恰当的时候恰当地做事情。比如在一刻艳阳千金难买的夏天,就是应该对自身皮囊和陈风旧俗表现得洒脱豁达的时候。

【作者简介】陈琰,旅居伦敦逾十载,前媒体人,曾于《星岛日报》、《南方日报》、《摄影旅游杂志》等媒体发表文章;后于多个机构任职市场传播要职,充当中英商务文化交流的一块小砖头。业余时间喜欢重拾文字工作者的身份,用文字记录英伦生活点滴和音乐、艺术等美好事物。

推荐阅读

【戏说英国】爱丁堡二三趣事

【戏说英国】在伦敦开画廊的二三事

【戏说英国】两个乞丐

【戏说英国】最美的爱情,会不会是这个样子?

【戏说英国】那些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戏说英国】偶遇古董购藏界泰斗埃斯卡纳齐

【戏说英国】在英国遇到的几个陌生人

【戏说英国】 入乡随俗?To be, or not to be?

宁一中:江流吟(外八首)

在剑桥找寻翁美玲
温迪雅:你的样子(外三首)
宁一中:北方的树,南方的树(外十四首)


编辑:申易                图片:网络

《剑河风》 - 中国视角, 剑桥精神。

《剑河风》2001年创刊于英国剑桥。谢谢阅读。鼓励转发。恭请来稿。
投稿电邮:
jianhefeng@outlook.com

请长按以下二维码,欢迎订阅《剑河风》。

国际刊号:Jian He Feng/River Cam Breeze ISSN 1742-3759

《剑河风》是一个公益性文学社团。本着对文字的喜爱, 编辑部所有成员由志愿者组成, 在业余时间进行编辑工作。《剑河风》目前以微信公号为主,无法提供稿费。您的投稿如一月内没有回复, 敬请自行处理。在《剑河风》平台发布的作品, 并不代表《剑河风》编辑部的观点。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剑河风
《剑河风》于2000年酝酿, 2001年1月创刊。 剑桥永远充满魔力。让我们重拾记忆, 记录剑桥人和剑桥事,感悟剑桥文化。《剑河风》- 中国视角, 剑桥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