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康桥

文摘   文化   2024-05-17 13:12   英国  

再会康桥

作者:刘恺


去年初夏,我第一次来到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康桥边找寻到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纪念石碑,诵读镌刻在石碑上的诗句,心潮澎湃。
今年清明,再次来到康桥,我又一次来到徐志摩纪念石碑,石碑依旧,只是平添了一季的风霜,多了几分时光的印记和春意,我对着石碑默默地说:先生,我来了,又来了,这次,带来两颗心,一颗是诚心,另一颗就是用心。
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中国人对徐志摩都不陌生,我也不例外。时常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待到夜幕降临,或站在窗前眺望星空,或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打开手机欣赏梁子老师用他那独特的充满质感和情感嗓音,朗诵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总会想起康桥,想起石碑,想起1924年的徐志摩和他的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带着思念再来此地,默默伫立在石碑前凝望,仿佛这石碑就是100年前诗人没有带走的那片云彩。

2024年3月23日,出发英国前,兰州的“热爱春天诗友会”为我送行,举办了一场“再赴康桥饯行诗会”。一觞一咏,喝酒吟诗,嘱托我带上“诚心”,叮咛我捎去“用心”。时间如梭,转眼已过月余,但回忆珍贵,恍若昨日。

清明,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个节气,还融合了信仰、缅怀、生命、自然意识以及家国情怀。身在异国他乡的我,置身康桥边追思徐志摩先生。也表达了一个中国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先生的影子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那份记忆便是已然远去的乡愁。康桥的石碑不仅是对先生的纪念,也是对先生文学创作成就的承认和肯定。在剑桥岁月,记载着先生短暂生命中尤为重要的一段历程。徐志摩在《吸烟与文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今天,剑桥的气温根据天气预报所提供的3一9度的数据按说不应该很冷,但是在6级西南风的裹挟下,体感温度明显地冷了许多。英国这个季节的天气总是这样,犹如孩儿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儿是狂风大雨,转眼间,太阳就破云而出。淡淡的云彩如刚刚散去的烟花,伴着一阵阵微风轻拂,瞬间点亮了我的心情,让人感到舒适无比。独特的天气骤变,出行必须先了解天气预报,学会适应天气变化,学会欣赏自然美景。    
剑桥大学于公元1209年建校,校训: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慧之源)。剑桥大学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校园以其古老而优美的建筑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而闻名。古老的建筑融合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现了英国古典文化的底蕴。
午时,我看见穿着传统划船服装的学生,在剑河轻快地划动着船桨,河面上波光粼粼,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景仰先生,曾经,你来过,你走了。我们都不曾挽留,只是轻轻地说一声再会。再会康桥,祭奠先生,是因为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华夏的血液,又寄托现代文化的理想,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在。扯一片东方祥云,驾起大漠上矫健俊美,昂首嘶鸣的马踏飞燕,用故乡那饱蘸香墨的笔,写下思念的诗篇。
我漫步于康河的春色中,眼前的景色甚至空气似乎熟悉又很陌生,康河的水静静地流淌,嵩船仿佛一条飘带在春意盎然穿越,清凉的河水抚慰着河畔的小草,嵩船载着游客兴致勃勃游览,剑桥的春色无边,美不胜收,让人们沉醉其中,感受到校园里神奇魅力。
百年前,先生同我一样在这个季节漫步于此地吧!这般想着,忽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先生似乎穿越到我身边,与我一起聊天、漫步……我和先生聊着世界的变化。聊着东、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机遇飞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更令世人瞩目。我们好像还聊到了鲁迅、胡适、莫言……不觉中就来到国王学院先生纪念石碑,不可避免聊起了先生被后人传诵百年的经典诗歌《再别康桥》。
于是,我从手机中找到朗诵家梁子《再别康桥》诵读录音。充满磁性语音,平和而沉稳,如泣如诉,却充满一股无形力量的声音传出,瞬间凝固了空气,面前仿佛出现用声音支撑起的这诗歌文字所勾勒的全息画面。这充满力量的优美之声,像一首划破时空的乐曲,在空气中弥漫,传向远方,传向未来……

我的眼眶潮湿了,虔诚地从背包取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雕塑家刘文凯为剑桥之旅创作的《致敬徐志摩》雕塑照片,小心翼翼安放在石碑旁。我吟诵书画家马鹏飞为徐志摩创作诗词长卷,和中国学者展示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我斟上诗人李东方家乡的陈酒,我敬献摄影家赵和平的旗布藏茶。

我吟诵一首诗,谱写一篇文,敬献一盏茶,斟上一杯酒,以敬仰先生不朽的诗篇。我对着石碑说,先生你听到了吗?我对诗篇说,先生你看见了吗?中国留学生也加入进来了。问我,你是从浙江宁海来的吗?你不远万里来剑桥祭奠先生,你是他的家人吗?我说,No,I am not。我是专程来请先生听一听我的好友梁子饱滿深情朗诵先生的《再别康桥》。我仿佛听见了先生的回应,正在欣赏着呢。我怀着敬仰之情缅怀先生,恭敬鞠躬致意!

徐志摩于1928年创作的《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先生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那真挚情感,那浓郁寓意,那永久绝唱。

我站在石碑旁深切地怀念时,由衷地感激黎志敏教授和蒲龄恩先生提议国王学院为徐志摩设立纪念碑。原因:一,徐志摩是国王学院的学生,也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现代诗人。二、徐志摩有关剑桥大学的文字尤其是《再别康桥》将剑桥大学的美好形象深深地烙在了亿万中国人心中。三,徐志摩为中英诗歌艺术交融以及中英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8年7月8日,《再别康桥》诞生80周年之际,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剑河畔为徐志摩立下了大理石诗碑并发表公告: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后园立了一块白色大理石的石碑,上面刻录了中国最著名的诗歌。徐志摩是在国王学院的后园创作这首诗的,而且诗中“河畔的金柳”被认为抒写的正是国王学院康桥边上的柳树。

剑桥的一位中国朋友,江·西蒙将《再别康桥》的首行和末行刻在了石碑上,并将它带到剑桥。石碑用的是北京的白色大理石(这与构筑北京紫禁城的大理石质地完全一样),立在此地以作为连接中国与国王学院间纽带的标志。

这块石碑使国王学院成为中国游客英国之旅必访之地。   

徐志摩先生情洒康桥,康河悠悠流淌的河水见证了先生对康桥深情的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情怀。康河水面上轻轻泛起的涟漪仿佛在告诉我,欢迎你,再次轻轻地来。那河岸边随风摇曳的金柳也像是频频地在向我摆手说,再会,请你轻轻地走,请带走我永远的思念。

2024年4月28日

【作者介绍】刘恺,牙医,陕西渭南人,甘肃作家协会会员

推荐阅读

致十七岁

英国剑桥:科技战争最隐秘的角落 | 衣公子

父爱如山

【戏说英国】英国人的口音

True Love

【戏说英国】红邮筒中寄家书,不亦乐乎:我眼中的英国邮政

【戏说英国】我在英国收旧货

我的名字叫王捧柱

【戏说英国】买书,在英国重拾信任

依然爱我

【戏说英国】英式下午茶


本期编辑:折岸     图片:来自作者

《剑河风》 - 中国视角, 剑桥精神。

《剑河风》2001年创刊于英国剑桥。谢谢阅读。鼓励转发。恭请来稿。
投稿电邮:
jianhefeng@outlook.com

请长按以下二维码,欢迎订阅《剑河风》。

国际刊号:Jian He Feng/River Cam Breeze ISSN 1742-3759

《剑河风》是一个公益性文学社团。本着对文字的喜爱, 编辑部所有成员由志愿者组成, 在业余时间进行编辑工作。《剑河风》目前以微信公号为主,无法提供稿费。您的投稿如一月内没有回复, 敬请自行处理。在《剑河风》平台发布的作品, 并不代表《剑河风》编辑部的观点。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剑河风
《剑河风》于2000年酝酿, 2001年1月创刊。 剑桥永远充满魔力。让我们重拾记忆, 记录剑桥人和剑桥事,感悟剑桥文化。《剑河风》- 中国视角, 剑桥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