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新: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文摘   2024-09-17 16:00   英国  



编者按:今年8月的最后一周,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了《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二季)六集,其中第二集《寒江雪》由数学家、诗人蔡天新带领我们重走柳宗元的贬谪之旅,发现他作品中的天地、山水和内心。2008年春夏之交,蔡天新访问剑桥大学期间,曾做客《剑河风》。今此,我们特刊发蔡天新的散文《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原载《人民文学》2023年10月号),并配以纪录片视频。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蔡天新

人民文学 2023年10期

今年清明节前后,我应央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总导演李文举的邀请,作为第二季“柳宗元集”的嘉宾,前往湖南和广西拍摄了十余天。关于柳宗元(773—819),人们知道最多的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五言绝句《江雪》、散文游记《永州八记》和寓言故事《捕蛇者说》等杰作,以及他被贬谪永州十年和柳州四年的大致经历。如今,这两座地级市均以柳宗元为首要的文化偶像,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例。

这部系列纪录片每季五集,上一季有三位我相熟或相识的嘉宾——诗人西川向导杜甫、郦波向导王维、杨雨向导岑参,另两位是作家韩松落和书法家鲁大东。新的一季,西川(向导韩愈)和杨雨(向导白居易)等四位继续担任嘉宾。今年恰逢柳宗元诞辰一千两百五十周年,我们的“柳宗元集”率先开工,两位制片人提前从北京开来一辆满载的皮卡车,其余人马飞抵长沙后租了两辆越野车,加上我共十二人。那些日子里,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十二个小时。

抵达长沙当天,我们便去了湘江西岸的一处湿地拍摄外景,那是柳宗元两次遭贬和往返长安必经的水路,也是杜甫晚年自我放逐到过的地方。翌日晚上,我应湖南名校长郡中学的邀请,给同学们做了一场讲座。摄制组提前进入会场,长郡中学用上好的盒饭招待我们。结束后我们来到最热闹的坡子街,长沙不愧是娱乐之都,那天并非周末,可子夜时分依然人声鼎沸,街上的霓虹灯一点儿也不逊色于香港的旺角或弥敦道。值得一提的是,摄影师王路为了能够进入他看中的一家咖啡馆费尽心机。

出发去湖南之前,我已经做了功课。首先,让我既意外又欣喜的是,“唐宋八大家”的命名人、明初文学家朱右(1314—1376)竟是我的台州同乡。台州两晋时称章安郡,郡治设在椒江入海处北岸的章安,即今日台州市府所在地椒江区章安街道。但到明代,已改称台州府,郡府也已迁至临海,章安变成了一座小镇。朱右体貌端雅,在翰林时,每以辞章献,奏对精密,顾盼有威仪,明太祖朱元璋很器重他,常以“老朱”相称。

正是朱右,把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佳作合编为《六先生文集》(十六卷)。明中叶,湖州作家、藏书家茅坤(1512—1601)重编了一套大部头的《八先生文集》,依然是那八位作家,只不过三苏各自独立出来了,“唐宋八大家”的地位由此确立。至于朱右为何要称“六大家”,个人觉得,可能他认为苏洵和苏辙的作品相较于其他六位稍显逊色。

柳宗元像

这八位大家全是唐宋两代倡导古文运动的积极分子,韩愈和柳宗元是先行者。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大为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韩柳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这是一场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复兴儒学,其形式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先秦和两汉的散文质朴自由、无拘无束,易于反映现实、表达思想。而六朝以来的骈文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和典故,形式僵化、内容空虚。骈文作为一种文体,已成为文学发展进步的障碍。

这与五百年以后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颇为相似。大约十四世纪,在意大利一些经济较为繁荣的城市,人们开始追求世俗生活的乐趣,虽说这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当时一些市民和知识分子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却苦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可以取代,于是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主张。文艺复兴并非单纯地复兴古典文化,而是积极表明新文化以古典为师。正如意大利有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唐代古文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像

说到韩愈(768—824),他与柳宗元的政治观点并不一致,两人性格和结交的朋友也不同,韩愈属于保守派,而柳宗元是“永贞革新”的主将。韩愈虽然也有坚毅执着的一面,但行事较为慎重。而柳宗元则积极进取,做事雷厉风行。两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逐浪浮沉,境遇有所不同,有时难免起冲突。然而,他们在审美趣味,尤其在文学的革新主张方面却高度一致。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古文运动中相互支持,共同缔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其中表现出的风范和品质,堪为后世文人的典范。

如果要说柳宗元一生中最亲密的朋友,那非刘禹锡莫属。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比韩愈小四岁,比柳宗元大一岁,两人同年进士及第。他们在思想倾向和政治态度等方面基本一致,在文学创作方面更是共同切磋、相互勉励。公元八○三年,柳宗元从蓝田尉任上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深入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两年以后,即永贞年间,他和刘禹锡都参加了著名的“永贞革新”。

所谓“永贞革新”,又叫“二王八司马事件”,是指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以王叔文(绍兴人)、王伾(杭州人)和刘禹锡、柳宗元等为核心的革新集团,在唐顺宗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他们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改革持续时间仅一百余日。最后因为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了唐顺宗李诵,迫使其禅让太子李纯,将其立为宪宗,而以失败告终。当年九月十三日,两王被贬,刘、柳等八人被贬为司马。

与此同时,韩愈从广东连州山阳县令获赦返回京城。说到宦官出身的俱文珍,他历事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官至右卫大将军。韩愈与他关系非同一般,早在七九七年,韩愈就写过一首题为《送汴州监军俱文珍》的献诗,开头两句:“奉使羌池静,临戎汴水安。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大意是说,俱文珍奉命出使羌地,那里的青海湖一片平静,在汴水一带亲临战场,又确保一方安宁。他心中有冲天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为了报效国家披荆斩棘,剑锋闪烁逼人的寒光。由此可见,韩愈与刘、柳在政治上确是对立的。

千秋岭小学,龙兴寺原址所在,柳宗元在此作江雪,作者摄

永州(零陵)位于湖南南部潇水河畔,我们先去祁阳区看了浯溪与湘江交汇处的大唐中兴颂碑,碑文由柳宗元出生前一年去世的诗人元结撰写,颜真卿书。遗憾的是,碑文仍在,浯溪却成了一条小水沟。接着我们又向西南去了东安县的周家大院,那儿有一些古旧的院落和村民。油菜花已败落,春天正在北去,我们不由想起柳宗元的诗《零陵早春》:“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在零陵西北潇水和湘水汇合处,有一座萍岛,是有近三百年历史的萍洲书院所在,我们乘渡船前往,湖南的别称潇湘即得名于这两条河流。

在永州,我们徜徉在柳宗元的世界里。诗人初到时借住的龙兴寺遗址,如今是一所叫千秋岭的小学校,当年,他年逾七旬的母亲就是在此去世的。有一天,他从岭上眺望潇水,写下了名诗《江雪》。我在一间小教室里,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课,还带领孩子们一起朗诵: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之后,我们去了潇水上游的朝阳岩,也就是柳宗元诗中所写的西岩。我们雇了两艘船,来回游弋于江中。在一处悬崖上,我看到古人仿他的笔迹刻写了他的诗《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类似民歌的语调,让我想起骆宾王的《咏鹅》。

过潇水大桥(另有可合开的浮桥),我们登上了西山,也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写到的那座山。山顶有一座废弃的大池,据说是前些年为山下的造纸厂供水之用。长高的树木挡住了风景,却挡不住文字的描述。诗人似乎在说:“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不知不觉间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游过西山后才知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记下。这一年是元和四年。”那以后,我们又去了柳文写到的钴鉧潭、小石潭等地。

钴鉧潭,作者摄

“闷即出游”,柳宗元的信念竟然与我年少时的想法一致。这些优美而有思想的诗歌和散文让他感觉到生命的真实意义,帮助他从谪贬的忧郁状态中渐渐解脱出来。在柳宗元来到永州五年后,他发现了曾为冉氏居住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从龙兴寺半岛搬到这里,并将其改名愚溪。他在《溪居》一诗中写道:“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簪组是古代官吏的冠饰,诗人的意思是,我久为做官所累,幸好有机会谪贬到南方这少数民族地区来,解除了无穷的烦恼。虽然他可能是在说反话,但能够调侃也说明了心态的变化。

柳子庙亦位于潇水西岸,在愚溪之滨,占地约两千平方米,始建于北宋一○五六年。庙系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前殿为戏台,飞檐翘角,远远看去不同凡响;后殿里的白色大理石雕像英气逼人,眼神略显迷惘。庙前的柳子街长五百五十米,始建于唐朝,原本是“湘桂古道”的一部分。如今,它是我国首批三十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湖南仅此一处)。最吸引游客的当数柳子家宴,每年清明和重阳时节,沿柳子街摆开百余乃至数百桌宴席,这是对诗人最好的祭奠,也是对爱诗者最好的慰藉。我见到了柳子家宴发起人倪大姐,是位退休女工,她告诉我每桌十人,每人餐费百元,网上报名者众多。

作者采访柳子宴发起人倪大姐

离开永州以后,我们分乘三辆汽车去了柳州,途经桂林下高速用了晚餐。我去了漓江东岸的訾洲公园,原本那是江心洲,对岸是象鼻山。岛上有许多塑像,我找到柳宗元的浮雕,旁边刻着《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全文。其时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他的好友裴中丞出任桂林刺史,建造了訾家洲亭,邀他写文记之。开头有一句“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唯是得之”。后世有学者考证,谚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源自此句。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碑文,作者摄于桂林

柳州,一座被柳江环绕的工业重镇。柳江发源于贵州独山县,是西江第二大支流,属珠江流域。唐代的柳州远离中原,可谓基本上没有开辟的荒凉之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且周边居住着不服管辖的少数民族,社会秩序尚不稳定。那年秋天,诗人登上柳州城楼,想起刘禹锡等四位被贬的同道,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开头两句是:“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更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作为一州之长,柳宗元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他努力发展农林牧业,植树造林,解放奴婢,普及文化和教育事业。

我们去了一家网红螺蛳粉店,又乘电梯登上三百零三米高的云顶平台。俯瞰柳州城,四周的山尖尖的,这里是喀斯特地貌。虽说柳宗元在他的时代尚不知喀斯特为何物,但他在一首送别诗中写道:“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侯公园面积很大,始建于一九○六年,是华南最早的公园。但柳侯祠是一座普通的祠堂,其前身罗池庙是在憎恨“二王八司马”的唐宪宗死去两年后建的。与永州的柳子庙相比,仅以“荔枝三绝”原碑闻名,还有柳宗元的衣冠冢。离开柳州,我们驱车前往衡阳。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幸好途中景色优美,尤其是鹿寨县的响水石林,而衡山的云一如既往的奇幻。

八司马图中白衣柳宗元,其右刘禹锡,作者摄于柳州柳侯祠

衡阳是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分别之地。公元八一五年,两位诗人再次遭贬,分任柳州和连州刺史。他们从长安出发,沿汉水到长江,过洞庭湖,溯湘江到衡阳。柳宗元先是写下《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刘禹锡作答诗《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或许意识到这可能是永别,柳宗元又接连写下《重别梦得》和《三赠刘员外》,末句是:“今日临歧别,何年待汝归?”果然,四年后的冬天,刘禹锡丁母忧北归,到衡阳时恰遇从柳州来送讣告的信使。他展读柳宗元遗书,号啕大哭,悲伤异常,先后写下两篇祭文。遵照柳宗元的遗嘱,刘禹锡把他的诗文编成三十卷文集出版,还把他的儿子柳周六抚养成人。

我们来到衡阳北郊的衡山,登上了天柱峰。八一一年秋,时任衡州刺史的吕温在任上病逝,年仅四十岁,柳宗元在永州挥笔写下七律《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开头第一句:“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吕温原本是王叔文集团得力干将,永贞革新失败时,他刚好出使吐蕃未被贬谪,两年后他先被贬道州,再贬衡州。吕温不仅坚持革新,同时也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他和柳、刘常有书信往来。刘二十八即刘禹锡,他惊悉噩耗后先写了一首悼诗,柳宗元是和他,诗中把吕温的死比作天柱峰的摧毁。

最后一站是汨罗,我与刚从海南归来的作家韩少功相约于屈子祠。八年前,我们在海口诗会上相识。韩少功生于长沙,早年曾在汨罗生活十年,其中前六年是插队落户,后四年在县文化馆工作。我们聊起一个作家如何奠定文学史地位等话题,他认为必须要经过生活的磨砺。柳宗元首次遭贬永州,路过汨罗,写下《吊屈原文》,倾诉衷肠。十年后他接到诏书,返回长安时又过汨罗,心情大不一样,写了一首《汨罗遇风》:“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他告诫江水别兴风作浪了,那不仅耽误行程,也辜负了这清明的时代。

柳宗元献给屈原的诗文中提到的杜若

历经磨难,诗人依然那样的单纯,这种单纯是基于他在永州取得的文学成就和自信。不曾料想,回长安不久他便再次遭贬。也正是这两次谪贬,成就了一代文宗柳宗元。时至今日,每位中国人出游,心中又何尝不曾怀有唐诗?返回长沙以后,我又见到作家王跃文。我们谈起流寓文化对湖南的影响,从屈原、贾谊到柳宗元、刘禹锡,这些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贬官或谪居湖南,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另一方面也使得潇湘本土作家难以出头,直到二十世纪前半叶才出现了沈从文、丁玲,还有古华、韩少功、残雪、张枣等当代作家、诗人。

殊为不易的是,柳宗元不仅是文学家、政治家,他还是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自先秦“百家争鸣”,到汉代以后释儒道“三教并立”形势下的经学统治,“天人合一”都在我国思想界、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引申出了唯心主义天命观和先验的认识论。简单地概括,这种“天人合一”思想至少有三个内容,其一,“天”是有意志的、主宰的,人有“天命”和“天意”;其二,“天”的规律与人世间的规律是相一致的;其三,“天”有能力对“人”进行赏罚,“人”则能以其行动感动“天”。

与“天人合一”观点相对立的是所谓的“天人相分”。从战国末期儒学的异端荀子,到东汉信奉道教的思想家王充,都有着唯物主义思想。荀子认为自然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同时,他也认为天管不了人的事。他的“天人相分论”第一次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来,是对天命论的批判。可是,限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这一理论没有形成特别大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迅猛发展,唯心主义兴盛一时。只有到了中唐,随着天文学和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在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合力努力下,天人相分说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在《天问》里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到柳宗元的时代已逾千年,一直无人回答。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天对》,回答了屈原的问题。例如,屈原问,是否有造物主?柳宗元回答:宇宙悠远渺茫,只有元气是唯一的。柳宗元将荀子的元气说发扬光大,让我想到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的空气说。又如,屈原问,东南西北哪一方更辽阔?柳答:每一方都是广大无边的,时间也是无始无终的,太阳东升西落是永恒的运动。他认为,昼夜交替,阴阳交错,促使万物生长。

柳宗元还解答了屈原的疑惑。中国远古的神话传说,天由八根柱子支撑,后来天神打仗,柱子折断,屈原问,“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成为大海)”是否当真?柳宗元答曰:天不是房子,不需要柱子,东南海洋,西北高山,这是元气运行的结果。神话又说,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变,创造了世界。屈原问这是否当真?柳宗元反对宿命论,他说,人难免一死,有的长寿,有的夭折,但却难免一死。《天对》表明,柳宗元在天文学方面有较高的修养,他本人到永州以后因为体弱多病,也研习过医术,还曾亲自种植药材。

今人之《天问天对注》上海人民出版社

柳宗元作为一名思想家,还表现在他尊崇和颂扬佛教思想。在中国学术史上,唐代佛教是与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并列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就所在。唐代诗人中,信佛的大有人在,例如王维和白居易,前者的诗中常蕴含禅意,后者研习过禅宗、律宗、华严宗,但两人均无论述,可谓是赏玩和享受的心态。柳宗元不仅钻研过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和律宗,且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到永州后居住的龙兴寺住持重巽便是天台宗高僧,永州和柳州都接近禅宗和净土宗活动中心衡山,他为寺庙和僧人写过不少碑记和记事,有的流传至今。可以说,柳宗元既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思想,又相当热情和诚挚地宣扬佛教。这方面他与韩愈也是意见向左的,后者正因为谏迎佛骨而遭贬潮州。

可是,在文学理论方面,韩愈和柳宗元又是英雄所见略同,两人对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均为“文以明道”。他们为复兴儒学倡导的“古文”要表现的正是“圣人之道”,且在理解和运用方面持开放态度,不局限于儒家的言论,并强调要关注社会现实。正因如此,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请韩愈撰写了墓志铭,而这位诤友欣然应允,一方面他既对柳的文章、学术和人格极口称赞,另一方面又对柳的政治主张全盘否定,以至于到了北宋,倡导新“诗文复古运动”的欧阳修、苏轼等人也继承了韩愈的二分法。不过,同样谋求变法的王安石却夸赞有佳,他在《读柳宗元传》一文中盛赞其“天下之奇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时在诗歌和散文两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的着实不多,而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方面均有重要建树的同样罕见。在这几方面,韩愈和柳宗元的表现均非常突出,难怪朱右要把他们排在“唐宋八大家”前列。1104年,22岁的宋徽宗赵佶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因此才有了后来永州的柳子庙和柳州的柳侯祠。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皇帝中的艺术家重文但也不弃理,五年以后,他又将前朝的一些算学家祭祀封爵,其中魏晋数学家、割圆术的发明人刘徽被封淄乡男,使得孔孟之乡的山东(原本不知其籍贯)有了第一位大数学家。

2023年夏天,杭州天目里


蔡天新

浙江台州人,山东大学理学博士、浙江大学数学学院教授。著有文学(含诗集、随笔集、批评集、旅行记、回忆录)、学术和普及著作30多部,外版著作20多部,其中英文版8部。另有译诗集《美洲译诗文选》《鲁拜集》,主编《现代诗110首》(三卷)《高铁/地铁之诗》《冥想/漫游之诗》等,曾获贝鲁特Naji Naaman诗歌奖(2013)和达卡Kathak诗歌奖(2019),2018年受邀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2022年入选当当网第8届影响力作家。


推荐阅读
诗人与《数学简史》
蔡天新 | 降示
蔡天新丨每一片云都有它的名字 (中英文诗选)
再 别 再 见
翻~山^越~岭
Love Will Rest Upon Your Finger / 爱栖指尖
再会康桥
英国剑桥:科技战争最隐秘的角落 | 衣公子
【戏说英国】英国人的口音
True Love
宁一中:庚子春祭(外五首)
宁一中:云 惑(外五首)
王捧柱: 趣谈剑桥大学材料系四位各具特色的院士


本期编辑:金澈    图片:作者及网络

《剑河风》 - 中国视角, 剑桥精神。

《剑河风》2001年创刊于英国剑桥。谢谢阅读。鼓励转发。恭请来稿。
投稿电邮:
jianhefeng@outlook.com

请长按以下二维码,欢迎订阅《剑河风》。

国际刊号:Jian He Feng/River Cam Breeze ISSN 1742-3759

《剑河风》是一个公益性文学社团。本着对文字的喜爱, 编辑部所有成员由志愿者组成, 在业余时间进行编辑工作。《剑河风》目前以微信公号为主,无法提供稿费。您的投稿如一月内没有回复, 敬请自行处理。在《剑河风》平台发布的作品, 并不代表《剑河风》编辑部的观点。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剑河风
《剑河风》于2000年酝酿, 2001年1月创刊。 剑桥永远充满魔力。让我们重拾记忆, 记录剑桥人和剑桥事,感悟剑桥文化。《剑河风》- 中国视角, 剑桥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