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

文摘   2024-07-24 02:09   英国  


翻~山^越~岭


文 / 于 山


我的家乡是一个叫“芳山”的自然村落,曾是四户人家为了逃避城市的战争,拖儿带女、背包踏足找到的原始森林,安居下来的。现今人口不足一千,坐落在浙北竹海边缘,属于吴兴、安吉和德清三区交界地。


英国峰区 2023 于山摄


小时候,最害怕的是随处可能遇见的毒蛇和晚上的狼嚎——经常被母亲当作管教不听话时的利器,非常奏效。记得曾经村里的猎人捕获过类似豹子的野生动物,当时全村的人都去围观,小孩们被警告,如果蜱虫跳到身上,那可是大麻烦!所以我只是跟着姆妈去远远地、偷偷地看了一眼。所幸这可怜的厮没被宰了吃掉,而是被政府接走了。野猪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捕获的必然是被村民们八路红烧。

英国峰区 2023 于山摄


作为一个山里人,自然而然地偏爱和“山”有关的言语。“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只上过两年小学的母亲,喜欢用这童谣绕口令锻炼我和哥哥说话,咿咿呀呀学语,最后一句必然混淆一气,姆妈会哈哈哈大笑而过,啥时候忙着农活想起来了,有心情了,就会再教我们。姆妈的教,从不强求,错了就爽朗地笑。她一定没有想过,童谣会一直埋在女儿的记忆里,不曾被忘记,飘洋过海,又留在了子孙们的记忆里。

英国湖区 2022 于山摄

依稀记得母亲第一次带我和哥哥上山干活,到了自家的竹山后,她先教我们识别一种生长在竹林地表的草药。母亲干活时,我和哥哥就在附近採摘。并不记得那时我是七岁还是五岁,也不记得是如何跟着妈妈和哥哥翻山越岭去到那片竹林……还记得的是姆妈教我识别的那种草药,方言叫“老伐犊”(老不大,俗名“千年不大”,中文学名“矮地茶”,紫金牛科)。矮矮的、小小的一株株遍地生长,结大红色的小果子。

图片来自新浪网;参考:https://baike.baidu.hk/item/%E7%9F%AE%E5%9C%B0%E8%8C%B6/596831

还记得,爸爸去竹山干活也曾带着我,依然不记得我是如何跟着他翻山越岭抵达竹山的。可那次走进竹林就闻到了兰花香,幽幽冉冉地、不含一丝羞涩地散发着的香气,沁人心脾。我们随着香找到了那棵竹林深处的春兰,扁扁长长的叶子间藏着小小淡淡的一支花,一点都不起眼,却如此深刻——一种嗅觉的记忆,被深深地刻入神经细胞,再次遇见时会激活深藏多年的信号,瞬间穿梭时空,回到过去。


就这样,小时候的我,跟着大人、跟着哥哥爬过很多山;长大一些后,喜欢约上同学、朋友们去爬山;多次体验“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境地——都已是曾经的我了。如今安居在一个大平原,有旅行的机会必定希望去有山有海的地方。

英国峰区 2023 于山摄


曾在工作和生活的真相中,忧郁不得志,依然写着《美梦成真》——即便希望渺茫,也继续极力守护自己的理想,做着自己的美梦。断断续续四年十个月,跨越新冠疫情的时日,从头再来——剑桥大学的E老师当时好言相劝地评判我:太倔强了!虽然我嘴上说:恳请老师继续帮助和支持我,如果这次不成功,我就放弃这个计划,另选蹊径,可以吗?老师同意了。但我自己听到了声音:如果再次失败,那就再试一回!


坚持了做自己想做的,可以说是有一些自私倾向,也有一些完美主义。其本质原因是:不希望自己牺牲,不愿意留下任何余地让自己如此回忆,也不希望将来有人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妈妈在事业黄金期生了你们,可怜她自己的父母去世得早,决定全职照顾你们长大,从那以后就做不了她喜欢的科研了,为你们牺牲了……我会用尽力气去阻止某一个人、某几个人、乃至社会、团体,让我成为如此一个“牺牲者


有幸在和平的国度里过日子,面对绝大多数的境地,我不喜欢用“牺牲”这个词,我也一丁点儿都不觉得自己是牺牲了。可现实中,有时候,你不得不选择成为“牺牲者”,或是“落寞”地被动“牺牲”。但是!“留得青山在”,你可以再次努力——努力别让自己成为“牺牲者”,努力在逆境中去找到那棵隐藏着的兰花,在自己有限的三万多天的生命界限里,不论别人如何评价,不论社会是否对你有所认可,事实是只有你自己明白自己做了什么——至少你不是一个自标的“牲者”,那么这些努力就都值得!


E老师依然认为我很倔强,但是我也感受到了,他开始佩服起我来。2023年秋,那个美梦竟然成真了!我们相约酒吧,干了一扎啤酒!

英国湖区 2022 于山摄


可如今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在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真相中,科研的理想又几近破灭。我是一个翻山越岭的人,怎能让美梦成真如此短暂地灰飞烟灭?

我,只是一个人——一个想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明白现实:一个不希望成为别人的人,往往为了梦想的实现必须要先学会和别人合作,如若成功,初心尚存,还得继续不懈地努力,方(有可能)成!如若所谓的成功以后,踌躇满志,那也就等于成功做了当初的别人。几乎手无寸铁地没有资本,只有一腔热情和近乎黑白分明的孜孜以求,如何去对抗社会和团体的规则打怪升级?!往往在所谓的胜利之前就已经存活不下去了,就像那位我遇见过的最人本主义的教授,裸辞,主动选择归田弃甲隐居山林。还是……依然决定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认真面对?必须不让自己的人生因为自己的态度而生遗憾!

英国峰区 2023 于山摄


长者言:科研界,没人会给你雪中送炭。我想,的确是这样,而且,如果谁能在被故意限制的资源下,织出“锦”,那是真本事,届时必定会有很多人“添花”。没有背景、不靠靠山,自己撑伞,挺好。至少还有机会让自己做到“无法阻挡”地前行,每一个脚印都是深刻的,都是自己的。用姆妈的话来说:这是“贼骨头”(小偷)、强盗都拿不走的东西。


“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解读的意义。社会认可的成功,或许并不是个人认可的成功;被社会忽视的,或许我会认为是一种极大的成功——社会并不知道所有真相,我们每一个人也不知道所有真相。

图片来自音音 摄于浙北山区


真爱,于人,于事,都是不容易死的。《True Love》,是在犹豫彷徨中,尝试用英文表达了一些意思,稚嫩的,不知道是否用词意切,但情真,是内心深处的一声呐喊。

The passion like fire

The steps forward

She is unstoppable!


她的热情似火

她的脚步前行

无法阻挡!

图片来自音音 摄于浙北山区


我们都是人生的孩子——孩子,你再翻一座山吧!习惯了翻山越岭的人生,你就不会因为跌到谷底而感到走投无路,不会在山顶意得志满,不会在面对大山的雄雄峭壁时望而怯步了。亲身去体验走到山前必有路的道理,去耕耘“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力量、信念和意志。


扪心自问地前行吧!翻山越岭,孩子,记得哦!


【作者简介】于山,浙北山里人,剑桥大学病理系病毒学博士,从事实验室病毒研究十余年。2011-2014年以博士后研究员身份供职于“诺奖工厂”(英国医学协会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LMB),其中一项科研工作被遴选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2013年参加的LMB新大楼剪彩访问中做了展示。2014年离开LMB做全职妈妈2020-2021年供职于英国灯塔实验室和剑桥大学新冠疫情一线,停职科研近十年现任剑桥大学英国皇家基金全额资助研究员,致力于由病毒感染引起新生儿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得空喜爱码字,热爱运动。


【推荐阅读】来自于山

美梦成真

父爱如山

【戏说英国】何为Posh?

【戏说英国】在英国遇到的几位老人

于山:孩子和诗

秋天的树

剑河成长| 于山:周六亲子小记

剑河成长| 于山:周六亲子小记-续

剑河成长| 于山:我是为了孩子才……

剑河成长| 于山:遇见

剑河成长| 于山:冬日里的春夏

剑河成长 | 于山:想爱,你总是会有办法的

【剑河风20周年系列】殊途同归 (连载一)

【剑河风20周年系列】殊途同归(连载二)

【剑河风20周年系列】殊途同归(连载三)


编辑:小  宇      图片:来自作者和网络

《剑河风》 - 中国视角, 剑桥精神。

《剑河风》2001年创刊于英国剑桥。谢谢阅读。鼓励转发。恭请来稿。
投稿电邮:jianhefeng@outlook.com

请长按以下二维码,欢迎订阅《剑河风》。

国际刊号:Jian He Feng/River Cam Breeze ISSN 1742-3759

《剑河风》是一个公益性文学社团。本着对文字的喜爱, 编辑部所有成员由志愿者组成, 在业余时间进行编辑工作。《剑河风》目前以微信公号为主,无法提供稿费。您的投稿如一月内没有回复, 敬请自行处理。谢谢支持。







剑河风
《剑河风》于2000年酝酿, 2001年1月创刊。 剑桥永远充满魔力。让我们重拾记忆, 记录剑桥人和剑桥事,感悟剑桥文化。《剑河风》- 中国视角, 剑桥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