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戏说英国”征稿活动的应征稿件。
“戏说英国”是母爱桥慈善会与剑河风中文杂志社联袂举办的征稿活动,旨在活跃在英华人的文学生态氛围,用华人视角记录英伦三岛的有趣片段,并与各地华人以文会友,分享交流。征稿截止日为2023年11月30日,佳作将入选实体书出版。
我在英国收旧货
作者:陈志浩
说到英国,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古老悠久的城堡和庄园,还是富丽堂皇的王室宫殿?是伟大的文学巨匠,如莎士比亚和狄更斯,还是糟糕的天气和“大名鼎鼎”的国菜——炸鱼和薯条?到英国的第九年,我却痴迷于在英国的慈善商店里收各种“旧货”。英国的慈善商店是英国社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无论在都市还是乡村小镇,遍布在高街(high street)两侧。它们既是慈善事业的一种形式,也是社区互助和环保的一种体现。这些慈善商店通常由慈善组织经营,以销售捐赠的二手商品为主,包括服装、书籍、家具、家电、玩具等各种物品。在英国比较常见的有实体商店的慈善机构有乐施会Oxfam,英国心脏基金会British Heart Foundation,募款支持癌症研究的Cancer Research UK,致力于改善纺织行业并减少衣物浪费的traid,还有帮助老年群体的Age UK等等。据我观察,这些商店的面积通常不大,但里面的布局井然有序。有的会把衣服鞋子根据款式、颜色和季节分门别类进行摆放,在同一个商店中,很少能找出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因为这些衣物的来源都是附近居民捐赠的,所以你到每一家二手店去淘旧货的时候,就像是在拆盲盒。我最感兴趣的是在这些商店里买各种二手的盘子,寻找有趣的小物件。不过并不是每家慈善商店都会有质量上乘的物品,这个还需要分地区和碰运气。我喜欢逛英国的乡村,在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反而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2017年我写完硕士毕业论文,当时也懒得做攻略,就在爱丁堡当地报了一个华人的旅行社的跟团游,去苏格兰高地玩了三天。一路上听着大叔大妈们聊天吹水,顿觉一秒回国。途经皮特洛赫里小镇,我就下车逛慈善商店。当时被一个精美的瓷盘吸引住了,这个盘子摆放在一个角落的橱窗里,上面绘有精致的花纹和图饰,看起来像是来自过去的某个时代。我蹲下身子仔细打量,似乎感受到这个盘子散发出来的历史气息和韵味。慈善商店的老奶奶走过来和我打招呼,带着苏格兰口音的英语格外上头。她对我说,“今天的天气挺不错的,你对这个盘子感兴趣吗?它们都是我们店里最近收到的捐赠物品呢。”我回答说:“是的,我对这些盘子非常感兴趣,它们看起来有五六十年了吧?”老奶奶笑着告诉我,“这些盘子确实非常特别,是20世纪早期的,据说是一位附近的老爷爷家里的,他过世后,家人将他的这些物品捐赠给了我们的慈善商店。”我听了店员老奶奶的解释,更加被这些盘子吸引了,看了一下价格并不贵,5英镑(约合45人民币)。我决定购买,不仅因为它漂亮,更因为它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承载着很多人的故事,更显得独特,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奢侈品。同行的一位中国阿姨,之前不屑购买二手货,但在这家店里淘到了心仪的一套下午茶餐具。类似的经历我遇到过很多次,在英国的这些年,我逛过不下百家的慈善商店,淘过的旧货包括餐具、小电器、书籍、唱片、小摆件等等,而购物的过程总能感受到这些商店传递出来的温暖和善意。如果你觉得,既然这些旧衣服,旧鞋子种类这么多,价格又这么便宜,应该都是些低端人口去购买吧?那很不幸,你猜错了。慈善商店的消费人群很广泛,很多英国本地网红都会去慈善商店购物,在网上教人如何穿搭。时尚有时候是一种轮回,所以很多当下的年轻人、大学生也会去这种商店买衣服,走复古潮流风。也许有人会有疑问,这种二手商品购物习惯是如何走进英国的千家万户的呢?英国的慈善事业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而慈善商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它们起源于慈善组织和慈善机构的倡议,旨在筹集资金支持慈善事业,并提供就业机会给弱势群体。在20世纪初期至中期,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慈善商店变得更加重要。在战争期间,慈善商店提供了大量的物资给战争受灾地区的人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实行了严格的衣物配给制度,慈善商店成为了人们获取衣物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所熟悉的Oxfam,就是在二战以后,于1947年在牛津开设了第一家现代慈善商店,当时是为了援助希腊战后局势。援助号召发出以后,民众的捐赠从四面八方涌来,出售商品的一部分利润捐赠给了希腊。在这之后,像这样的二手零售店越来越多,最新统计英国本地有11250家慈善商店,每年可以为解决贫困问题、支持医疗研究、改善贫困儿童生活、提升老年生活质量等公益事业筹集到大约2.7亿英镑。而在这些店铺里,大约有26800名雇员和186800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有退休老人,青少年等等。慈善商店的存在,为英国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商业模型,也就是人、环境和利润都兼顾到的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也为2500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而对于很多老年志愿者,通常是独居老人来说,参加店里的志愿工作,能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孤独、增加参与社区工作、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作者介绍】
陈志浩,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商业管理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旅游者空间行为,旅游大数据挖掘等。
推荐阅读
【戏说英国】买书,在英国重拾信任
【戏说英国】英式下午茶
【戏说英国】十年英国之旅
【戏说英国】我的英国
【戏说英国】三明治的滋味
【戏说英国】园艺之国
【戏说英国】一个老套的英国
【戏说英国】追忆托笔先生
【戏说英国】香香嘴在伦敦
【戏说英国】在伦敦,要看戏
【戏说英国】在公园里种花和之后的一点点思考
【戏说英国】在英国当农民
【戏说英国】观 鸟
【戏说英国】爱跑步的英国先生被禁止跟中国朋友赛跑
【戏说英国】爱丁堡二三趣事
【戏说英国】在伦敦开画廊的二三事
编辑:申易 图片:网络
《剑河风》 - 中国视角, 剑桥精神。
《剑河风》2001年创刊于英国剑桥。谢谢阅读。鼓励转发。恭请来稿。
投稿电邮:jianhefeng@outlook.com
请长按以下二维码,欢迎订阅《剑河风》。
国际刊号:Jian He Feng/River Cam Breeze ISSN 1742-3759
《剑河风》是一个公益性文学社团。本着对文字的喜爱, 编辑部所有成员由志愿者组成, 在业余时间进行编辑工作。《剑河风》目前以微信公号为主,无法提供稿费。您的投稿如一月内没有回复, 敬请自行处理。在《剑河风》平台发布的作品, 并不代表《剑河风》编辑部的观点。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