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戏说英国”征稿活动的应征稿件。
红邮筒中寄家书,不亦乐乎:
我眼中的英国邮政
作者:王阳春
初到英国,人们大都会被街上红色的邮筒所吸引。有人说,红色代表十万火急,以此显示英国邮政系统的高效率;有人说,英国皇室用红色显示高贵,英国人民也喜欢红色作为主色;也有人说,红色代表写信人真诚炽热的情感。但其实,1840年,邮筒最初被引入英国时,它并不是现在经典的深红色,而是被漆成深绿色。但由于公众来信抱怨说,在多雨多雾的伦敦,深绿色并不醒目,人们在匆匆走路或骑行时,很容易撞上去,邮局便决定将邮筒都刷成鲜艳的红色,由此可见英国人傻萌的一面。
如今,英国邮筒种类很多,有经典的圆桶式,有墙壁嵌入式,也有灯箱式邮筒和生气的人样式邮筒等,好像邮筒届的时尚秀场一般。另外,邮筒的颜色也不再是单一的红色,比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每获得一枚金牌,英国皇家邮政就会将冠军家乡的一个红色邮筒涂成金色并永远保持。不仅如此,邮筒正面上半部分,贴有日期牌与说明卡,就像是一张时光机,上面写着下次邮递员来收信的日期以及附近邮局的联系方式。而邮筒的下半部分则是一个大皇冠及表示邮筒设立所处时期的字母,比如,E||R表示该邮筒是在伊丽莎白二世时期设立,像极了博物馆里有些古董上刻着的“大清雍正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之类的底款。
在英国读研究生时,我也总是被这些红色邮筒所吸引,它们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帮妈妈读信和代写信的时光,我常想象着自己将一封家书塞进一个古董似的邮筒里寄给妈妈的场景。但直到研究生毕业后,我才通过红色邮筒寄了封明信片给她。这封明信片经过了两个月终于被送到妈妈手里。或许是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也或许是第一次接收到女儿对她爱的表达,当读完明信片的那一刻,妈妈哭了。她说,小小的我帮她读着远方亲人来信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转眼我却已经长大,成为在更远的远方写信给她的人,而这个远方,可能是她这辈子永远也无法到达的地方。
我来自新疆南疆的一个小农村,小时候,最期待的事就是每周四中午,当骑着摩托车、载着墨绿色的邮件包的邮递员来到学校后,在他送来的那一大沓信件里,找到甘肃的姨姨舅舅们写给妈妈的信,拿回家后一遍遍地读给妈妈听。信里写都是远方亲人们的日常琐事,以及对妈妈的关心和问候,都是很简单朴实的句子,但也是我迄今为止读到最喜欢且难忘的文字。妈妈没有上过学,所以每次回信都是我代笔,写好后,我们一起把信寄到县上的邮局,等待回信。有时候,远方的姨姨舅舅们也会随信附带寄一些东西过来,无论是信件还是一起邮寄过来的东西,妈妈至今都好好保存着。后来仅四五年的时间,电话和智能手机就陆续普及起来,我再也没有给妈妈读或代写过信,直到遇见遍布英国大街小巷的红色邮筒。
英国的书信和卡片文化就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派对,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角落会有怎样的惊喜。除了标志性的红色邮筒外,各大超市的“贺卡角”更是别有洞天。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花样繁多的贺卡,从生日、节日到纪念日,应有尽有。有专门为父母结婚纪念日准备的贺卡,也有为朋友获得驾照而欢庆的贺卡。
但这还不止!在与每一种具体角色相关的贺卡中,又被进一步细分出各种场景。比如,与女儿相关的贺卡可以分为:女儿、女儿的第一个圣诞节以及女儿的第一到21个生日(过了21岁后大都是整十岁的贺卡),也有继女、教女、女儿及其伴侣、女儿及其女友、女儿和女婿等贺卡。类似的,与儿子相关的贺卡也会被细分。买了贺卡写完之后可以装进信封、贴上邮票投递进邮筒,或者直接去邮局邮寄。这种传统的书信文化充满乐趣和温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欢乐和情感的交流。
此外,英国的邮政系统也十分发达。它就像一个隐形的英雄,悄悄支撑着整个国家的生活。
在英国,几乎所有的文件、银行卡、账单、甚至护照、BRP卡等都会通过邮局来寄送。现代邮政和邮票制度的雏形就在英国诞生,1840年发布的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也是英国的杰作。其实,早在英国邮政系统开始使用邮票之前,书信往来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不同之处在于,在1840年前,在英国写信可不是能随便掏腰包的事情。比如:在简·奥斯汀(Jane Austen)这样的知名作家生活的年代(1775-1817),邮费取决于信件的重量、距离和数量等因素,且常常由收件人支付。所以,写信人必须确保内容简洁有价值,否则,收信人可能会因为被“收费”而心情堪忧。奥斯汀本人在书信往来中就是一位精湛的表达者,她信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心的馈赠。奥斯汀曾在收到来信后称赞信中叙述到位、简明扼要、清晰易懂,这也正符合她本人的写作风格。此外,奥斯汀的一些小说可以看作是她给家人的另一种书信。奥斯汀出生于一个贫穷却充满爱的家庭,她曾与一位名叫汤姆•勒弗罗伊的年轻人谈婚论嫁,但最终因双方贫困而分手。在写给姐姐的信中,奥斯汀写道:“星期五——我和汤姆•勒弗罗伊最后一次谈情说爱的日子到了。当你读到这封信时,一切都将结束——写信时,我心中充满了悲伤,泪如泉涌。” 从那时起,奥斯汀开始写作书信体小说《埃琳诺与玛丽安》,它正是《理智与情感》的前身。
近年来,随着“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们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愈发便捷,等待来信的日子似乎渐行渐远。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慢节奏生活里的手写信件所蕴含的关心与祝福、日常琐碎的寒暄中所流露的真诚与温暖以及其可被反复品味的余韵,甚至是寄信时想象对方收到信时的惊喜,或是经漫长等待后终于收到回信时的喜悦都是无法被替代的。英国的红色邮筒像是一个个温柔的守护者,静静地站在街头,时刻提醒着路过的人们:在享受快节奏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以慢下来享受生活中每一个因为用心而变得精致温暖的时刻,慢下来去用心经营维护那份珍贵的感情。
作者简介:王阳春,母爱桥伦敦总部志愿者,文学爱好者,2023年获得英国利兹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推荐阅读
编辑:金澈 图片:网络
《剑河风》 - 中国视角, 剑桥精神。
《剑河风》2001年创刊于英国剑桥。谢谢阅读。鼓励转发。恭请来稿。
投稿电邮:jianhefeng@outlook.com
请长按以下二维码,欢迎订阅《剑河风》。
国际刊号:Jian He Feng/River Cam Breeze ISSN 1742-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