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若采取灵活上学制,或许孩子们情况会有所好转 || 渡过

文摘   健康   2024-12-01 20:50   天津  

【渡过父母学堂】致力于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每周仅一次,周日晚九点发。您在陪伴孩子中的所有困扰均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们将在下周文章中进行回复。



近期与许多准备复学的孩子沟通,孩子都很努力,但是复学依然不那么顺利,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难以坚持连续上学。有的是一个月会请假三四天,上七天休息3天,有的是上三天休息1天,有的是上半天休息半天。
其实难以坚持连续上学这件事,大多数家长都很看得开,觉得孩子能努力去上学就很好了。
但家长愿意接纳孩子,学校却不太乐意。
有的班主任会在批准请假申请后抱怨孩子请假太多影响了班级里的秩序;有的任课老师对孩子请假并不知情,当孩子返校后跟不上进度,任课老师也会加以责备;有的老师对孩子请假这件事不理解,直接在同学面前明嘲暗讽说有些同学就是太懒惰了......
这些情况都是真实发生过的状况,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现有的学校体制下对于复学孩子的容忍度并不高,教师缺乏对疾病的理解,而学校也缺乏应对学生缺勤情况的机制。这是国内多年实行的集中教育制度,对学生实行统一化管理的要求导致的。
以前休学拒学的学生少,所以还可以当做个例处理。但现如今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都能有几十个频繁请假休学的孩子,数量已然不在少数。
情况已然发生变化,无法适应现有集中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多,而家庭资源和教育资源又不足以让每个孩子都花大钱去请私教或上高端私立中学。
教育体制能否为现状进行适应性调整就变得重要。
我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调整是,学校在制度层面承认灵活上学的合理性,并且在配套师资和学校课程安排上给予便利。
例如不是由学生提出休息几天,再由教师判断是否准假,而是在学校安排中就保留几种灵活上学的安排:例如只上早课,不上下午和晚课;例如上3天休息1天;又或者延长学制,将3年变为4年学制(这和再复学一年不同,4年学制学习安排会稍缓,而学习3年再复读1年则每年的进度都很紧张);或者参考复读班的做法,单独开辟复学班等。
我知道这样的调整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肯定是会带来一些不便,甚至这些预想有点像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但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就是畅想,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只是提出一些思路。
作出这些调整有几点好处:
一是孩子心理压力减轻,对于休息与请假没有了心理负担;
二是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处理,以往合班一起,长期请假会导致流言蜚语产生,又或者经常不去学校就与同学疏远。采用这样的制度承认了这一情况的合理合法性,又相对应找到组织,同学之间关系会更加稳定,休学的孩子们能感觉到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是这样;
三是对于家长而言,和学校的沟通成本会减少,且对于孩子是否能完成学业也有了信心,因为学校也允许孩子慢慢学。
四是对于学校而言,其实开辟了一个缓冲空间,为有情绪障碍的学生提供了较为缓和的完成学业的方法,减轻了家校生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也间接减少了学生出现极端行为的风险性因素。
可能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灵活上学制不那么容易搞,没有经验还得摸索,资源不够很难推行。其实不然,灵活上学制在国内外均有实践,只是尚未推广。
我举一个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例子:全日制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全日制是一个惯称,是指学生在国家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日在校学习,通常用于普通高等教育。一个是全天上学,另一个是周末集中授课。这一硕士培养模式已经实行多年,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根据学生情况所安排的灵活上学制。
再有在国外也有许多国家支持灵活上学制。例如德国公立学校实施半日制教育,此外,以色列、新加坡也是实行半日制教育。半日制是指非全日制,即除星期日外每天只需到学校上半天课的制度。
新加坡中小学都实行半天制,大多数小学都只上半天课,下午十二点半或一点,就已放学,之后的时间全归学生自由支配。而中学也有些会到下午四五点放学,但只有上午上课,下午的时间留给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但是新加坡半天的课程是要连续上四五节课,每堂课40分钟,中间只有一次20分钟的teabreak(休息)。
值得一提的是,芬兰小学每天只4-5节课,基本相当于我国半天的课程,每年还有三个月的暑假,这与其他国家的教育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芬兰小学教育一直以来备受瞩目,一项专门评估成员国学龄儿童教育水平的项目,连续3年将其放在第一名,我这里说前三也是很保守了。
芬兰小学教育的一个特点是每天只上半天课,平均每周只有20个小时的课程时间,这是因为芬兰的教育专家们认为,孩子需要充足的休息和时间去探索和玩耍。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吸收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短暂的课程时间也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发挥,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潜力,同时,芬兰每个班级的学生较少,大概14-25名,但管理学生的教职工很多,一个班级管理人员会有1-3名,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来更好学习。另外,多会有一个专门接纳特殊群体的班级,一般是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学生,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这些措施保证了芬兰的小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最后,直到13岁时,芬兰的学生才会得到数字代表的成绩,这让他们很少从小被冠上差生的头衔。
大家可能会说,国内外国情不一样,人口基数不一样,做不到这样。
其实我国也曾实行过半日制上学制度,那时在刚解放的时候,各方面资源匮乏,师资紧缺,所以只能实行“二部制”,一部分学生上午上半天,另一部分下午上半天。学生上午上课,下午劳动。1964年,江苏省委还曾发布过《关于发展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的规划》,里面提到“可以使青少年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就学到一定的生产技能和知识,有利于发展工农业生产。从长远来看,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
当然这个年代的这个政策有其历史特殊性,期间掺杂着复杂的政治历史,在此不多说。
但可以看出,我们国家也曾使用过这样的政策,而这一代只上半天课的学生也成长起来了。
或许学生拒绝上学这件事的根源还是在于经济环境压力,社会竞争氛围太强。但改革有时候很难大刀阔斧直接从经济切入,也很难彻底改变社会内卷氛围,让社会降低学历内卷的动力也困难的。
可总要有些改变先发生,才能带动后续的变化产生。
历史是复杂的,但我们仍可以对未来充满想象力。
既然现在的全日制集中学习制度已经让不少人不堪重负,那么为什么不能试试灵活一些的上学制度呢?
或许制度上灵活一些,家长、老师、学生们都能喘一口气。

——————————


【渡过父母学堂】致力于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每周仅一次,周日9点发。欢迎关注公众号,收看最新文章。
关注公众号福利:
后台回复1:领取免费“心理自助”或“家属陪伴”学习包,迈出康复第1步。
后台回复2:领取免费“心理咨询师匹配测评“。
后台回复3:加入渡过公益互助群,和万千抑郁青少年家长一起成长

渡过父母学堂
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长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