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父母学堂】致力于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每周仅一次,周日九点发。您在陪伴孩子中的所有困扰均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们将在下周文章中进行回复。
我的孩子特别焦虑,面对学业也焦虑,面对人际关系也焦虑,看到孩子这么焦虑,我也很焦虑。
咨询师回复:
假设我不小心摔断腿了,非常疼,我不愿意相信,我不想面对这件事,也不想接受这件事。那我要怎么做呢?
没办法,我只能接受现实。
我们需要先接受孩子很焦虑这一现实,并且承认自己对此无能为力。
你能否把孩子的焦虑当作一种信息,先接纳孩子向你传递出这样的信息?
你在这里不逃离,也不忽略,只是接纳有这么一种情绪,然后去思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看从中有什么发现。
家长:我接纳孩子焦虑,但是我想要知道缓解孩子焦虑的方法。
回复:如果我说,只要你不焦虑,你的孩子就不焦虑。你怎么看呢?
家长:我不太明白,我觉得是孩子不焦虑了,我才不焦虑。
回复:好像家里的每个人都要为别人的焦虑承担责任,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的焦虑都是自己的焦虑,与别人无关。
孩子的焦虑不是你要解决的问题,焦虑不是问题本身,焦虑是一团迷雾笼罩掩盖了孩子的问题。我们需要接纳焦虑然后思考好奇孩子关注的,渴望的是什么,去回应这些渴望。因此我们不是像医生那样拿着针线去缝合伤口,而是牵着孩子的手去看看孩子想收到什么礼物。
孩子可以继续保持焦虑,但你可以不焦虑。如果我们先将孩子的焦虑先放一边,先看看你自己的焦虑。你的焦虑向你传递出什么信息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你在恐惧,担心些什么吗?
你内心有些什么期待与渴望吗?你希望在家里收到什么“礼物”呢?
家长:说实在话,我希望孩子别来烦我,但我有这样的想法,我又有点自责,我作为家长不应该这样想。
回复:好像照顾他人成为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你来说有点负担。
家长:这不是中国家庭的常态吗?我总感觉我应该做,我必须做,孩子一直来找我,我不可能让孩子滚开。我得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后才能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回复:我听到你的感受出现分离了,你在理智上觉得这是“中国家庭常态”,但在感受上已经感到“烦躁”了。我不确定是不是这样,当你说这是中国家庭常态的时候,好像你想表达的是,文化带给你压力甚至于是压迫,促使你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和感受去做。除了孩子的索取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东西压在你身上,让你劳累。
家长:是的,我自己压力很大,我想让自己能轻松一些。
回复:如果照顾他人的同时,也可以照顾自己,对此你会有什么看法呢?
家长: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很难做到这种平衡。
回复:你好像在说,你无法既爱自己,又爱孩子。我关心的是,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有这样的感觉?你可以不用回复我的信息,因为这段可能涉及到你的个人隐私了,或者说你的人生经历,这部分是你可以自己思考的,这部分信息也不会发布到公众号内。
扫码参与一对一心理咨询
【渡过父母学堂】致力于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每周仅一次,周日九点发。欢迎关注公众号,收看最新文章。
关注公众号福利:
后台回复1:领取免费“心理自助”或“家属陪伴”学习包,迈出康复第1步。
后台回复2:领取免费“心理咨询师匹配测评“。
后台回复3:加入渡过公益互助群,和万千抑郁青少年家长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