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什么事能不能不要闷在心里,能跟妈妈聊聊吗?
我们对这件事是这样看的。
01
首先,我想说,憋在心里往往并非孩子的自愿选择。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倾听与关爱,或许只是尚未遇到那个合适的倾诉对象。那么,作为父母,要如何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呢?这确实是个挑战,因为改变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应首先探究孩子不愿倾诉的根源,无论是出于不信任,还是认为倾诉也无法改变现状。
不论原因何在,我们都有责任去寻找改变的方法。家长可以通过自己日常行为的一点一滴,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愿意倾听你,我渴望成为你的倾听者,并且我正在为此努力改变。在持续的行动中,或许能逐渐赢得孩子的信任,因为行动往往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或是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学习如何更好地爱孩子,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同时,家长应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并理解他们的喜好与厌恶,细心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从而加深对孩子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孩子,而这份爱,也定将见证孩子的积极转变。
——23岁双相女生
昵称:残露
亲子对话
02
不知道你家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方法和情况如何,但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想分享一些为何有时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的原因。
前段时间,我妈妈为我安排了新的学校。在去之前,她曾向我承诺,如果我无法接受住校生活,她会与老师沟通看是否能改为走读。然而,在与班主任交谈时,班主任主动询问我是选择走读还是住校,并明确表示除非有心理问题或身体原因,否则学生必须住校。我当时希望如实反映情况并选择走读,但妈妈却阻止了我,向班主任表示我愿意住校。那一刻,我深感不解。回家后,我询问妈妈为何不按约定行事,她给出的理由是担心我刚入学就提出心理问题会让老师产生偏见。这个理由让我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因为父母之前的承诺并未兑现,这让我感到难以接受。
第二天,我试图再次与妈妈沟通,希望能得到一个走读的机会。但还没等我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妈妈就开始指责我,认为我是在“给自己找退路”,“走读了第二天又不去了”,还说我“总是有无数的理由”。这样的对话在我家并不罕见。我原本只是希望能进行一场平等的沟通,但往往被贴上“退缩”的标签。久而久之,我便不再愿意开口,因为每次尝试沟通都只会换来指责,仿佛所有的错误都在我身上,而我只是在强迫他们承认他们的错误,而非真正寻求解决之道。
请反思一下,自家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是否应该在改正这些沟通方式之后,再尝试与孩子建立更健康的交流关系呢?
——18岁重度抑郁重度焦虑女生
昵称:狗一条
亲子对话
03
从这个问题中,我能深切感受到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妈妈渴望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当看到孩子心中有事隐藏,妈妈的心中便充满了担忧与恐惧,既想靠近孩子,又不知该如何恰当地接近。
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随着年岁的增长,孩子心中拥有秘密,并逐渐学会保留地向家长表达,这其实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分忧虑。孩子有时不向家长倾诉,或许是因为他们尚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但请相信,您依然是孩子心中最信任、最可依赖的人。面对孩子的犹豫,家长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空间,允许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做真实的自己。同时,家长也应提升自身的信任度,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处理个人的情感与事务。
在这段孩子不主动表达的时间里,请家长尽量控制自己的焦虑与担忧情绪。作为孩子,我们不愿看到家长因过度关心而陷入“畸形”的生活状态。建议家长在等待三到五天后,以温和的态度询问孩子的近况,表达您对她的关心即可,无需过多言语,点到为止。这样的沟通方式,既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怀,又能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2岁情绪障碍女生
昵称:教主
亲子对话
04
为什么不愿意和你们交流?是因为觉得说了也无济于事,只会换来批评、指责或是不解,而非实质性的建议或帮助。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开口呢?很多时候,家长习惯于以长辈的身份进行说教,而非以朋友的身份去倾听和理解,这正是孩子们更愿意向朋友倾诉的原因。
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在日常中更多地关注了孩子的问题,并因此指责、谩骂他们?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与父母的交流。否定孩子,就是在质疑他的能力,宣告他的失败,指出他的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面对父母的否定,孩子要么选择反抗,要么选择沉默以对。
请相信孩子,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然后再进行教育。不要一味地否定他们,而是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应该总结与孩子的交流情况,检查自己是否有过激或冷淡的言行,并努力改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更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18岁焦虑抑郁女生
昵称:长歌
亲子对话
——————————
完
隔空亲子对话
家长们可以询问你想要问抑郁症孩子们的问题,我们会每周精选一个问题,联动渡过社群的青少年,以孩子的视角来回答家长的困惑!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参与隔空亲子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