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家长深挖孩子的创伤 || 渡过
文摘
健康
2024-10-13 20:50
天津
【渡过父母学堂】致力于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每周仅一次,周日九点发。您在陪伴孩子中的所有困扰均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们将挑选部分留言在下周文章中进行回复。
家长有时候希望通过深挖孩子的创伤,来“根治”孩子,让孩子能够没有创伤。所以家长有时候就不自觉的触碰孩子的创伤,最典型的就是,无论孩子做什么,家长都会把孩子的行为和创伤联系到一起,然后就是要么不敢跟孩子提,要么就是不断揭开孩子创伤。比如,之前家长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产生了创伤,然后家长就不太敢跟孩子接触,或者不敢跟孩子说话,生怕激活孩子的创伤。又比如,孩子去学校没交到朋友,很伤心。家长就开始着急,心想:孩子被孤立的创伤又要发作了,这太可怕了,不行,得把之前的创伤处理了。所以家长就会开始问孩子有没有想到之前的事儿。当然,很多人其实受到了精神分析理念的影响,爱深挖那些伤心事,一直挖到小时候,想找到那最痛的一点去治。但结果呢,好多人被挖得太深,反而痛得不行,走不出来,心里头那伤还老反复,越来越难过。这明显不是咱们想要的结果嘛。其实吧,这事儿没绝对。要不要挖,得看孩子的防御机制是不是把伤都挡在外面了。如果挡住了,那就得挖;如果没挡,那就不用挖。没防御的人,伤就藏在潜意识里,没啥保护;但有强大防御的人,伤上面盖了好多层保护壳,这些壳反而成了治愈的绊脚石。不把这些壳打破,人就变不了。所以,对后者来说,挖伤才是打开这些壳的钥匙,让他们真正认识自己。说实话,没防御的人少,防御不强的也不多,他们通常性格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心也宽。说到底,治伤不是挖得越深越好,得看情况来。除了传统精神分析关注童年经历的影响,其实还有许多后现代的心理治疗并不关心孩子之前有多少创伤,而是更注重现在的资源和力量——不管之前多么困难,孩子都坚持到了现在,这一定是因为TA身上有着能对抗创伤的力量。当然,创伤仍然持续对孩子有影响,让孩子感觉到痛苦,但我们也可以不揭开创伤,而是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再帮他们筑起一道“心墙”,保护起来,这样就行了。想把潜意识里的东西都翻出来,但这过程长啊,还可能没完没了,让人反复经历痛苦,原地踏步。如果不用揭伤疤也能成长,多接触点好的事物,人就慢慢变好了,何必非要把伤口撕开呢?图源:unsplash
关于创伤修复,我比较推荐《身体从未忘记》、《必要的创伤》这两本书,书中为大家提供了应对创伤的方法:通过接纳,建立新的回路。在平时,孩子可以通过“Yes、是、行”的练习,去欣赏和包容身边发生的一切。当发生好事的时候,对自己说“Yes、是、行”;发生了坏事的时候,也对自己说“Yes、是、行”。通过这样的练习,接纳现实中的顺与不顺。我倒不一定要去改变、不见得需要去阻挡,更不要说还非去修正不可。当落在“Yes 、是、行”中的时候,就落在了一个没有条件、没有干扰、没有阻碍的状态。这样,就活出了一种无限和自在。这样的练习,带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人从时空的架构中撤退出来。这就像开辟了一块中场休息的点,打断了因果,让创伤的回路中断了。这时会发现,经历创伤的不是自己,更不是自己的全部。这些都是平安的瞬间,不断地练习,这些瞬间会带来更多平安地瞬间,将曾经折磨自己的创伤消融。也试一试这个方法,帮助孩子用“Yes、是、行”去面对创伤。Embracing Neurodiversity 拥抱神经多样性
【渡过父母学堂】致力于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每周仅一次,周日九点发。欢迎关注公众号,收看最新文章。
后台回复1:领取免费“心理自助”或“家属陪伴”学习包,迈出康复第1步。后台回复3:加入渡过公益互助群,和万千抑郁青少年家长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