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无力变得有力?|| 渡过
文摘
健康
2025-01-05 20:51
天津
【渡过父母学堂】致力于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每周仅一次,周日九点发。您在陪伴孩子中的所有困扰均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们将在下周文章中进行回复。
面对黑白颠倒的孩子;面对一直玩手机的孩子;面对不愿意出门,将自己关在卧室里的孩子;家长们往往会有深深的无力感和焦虑感。我之前有篇文章回复一位家长,说“家庭状况现在看起来既焦虑又无力,那么父母变得不焦虑很有力,就能帮助孩子。”双手捏紧沙子,大家都能看到这只用力攥紧的手,大家都知道这只手在使力,但依旧无法挽留住沙子。这不是无力,只是“徒劳无功,无可奈何”。父母很有能力,只是在面对孩子的困难时,使不上力。双手捧沙子时,大家都能看到双手中的沙子,这也很有力,但看上去没那么费力。这是有力,而且四两拨千斤。无力感的来源
那父母如何变有力,首先我们得思考,父母怎么变无力的?首先,父母发现自己曾经对孩子使的力,没让孩子变好,反而变差,父母开始怀疑自己,不知道怎么办了。其次,孩子面临的学校同学关系问题,学业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都是父母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孩子来解决,但是孩子好像也没法解决时,父母也会感到无力。第一,你认同了孩子的无力感,你也感觉孩子面临的困境是自己无法解决的,或者你希望孩子解决,但孩子无法解决。第二,你跟孩子相处时,深刻发现了自己的无力,自己真的无法帮助到孩子。把改变的责任还给孩子,你不必认同孩子的无力感,孩子面临的困境是很困难,但不是没办法解决,只是现在没办法解决而已。美国心理学者苏珊·施蒂费尔曼,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育儿观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妨试着把孩子当成成年人,把自己当成孩子来对待。专注自己,放弃改变孩子。父母也是人,会有各种限制和欠缺,会累,会烦,会不知所措。父母找到各种资源弥补了自己的限制和欠缺,休息好了,情绪好了,才有可能好好扛起这个家,进而给到孩子最好的支持。对父母来说,最好的状态是有力而放松。这些时常被讨论的问题,用埃克哈特·托利的一句话,或者能做以最简洁的回答:最有力的教育,不在于父母对孩子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在于父母平日里在家中展现出的意识状态。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
家长可能还是有困惑:那要是大家都不解决问题了,那么问题要如何处理呢?A妈妈准备离婚,她很伤心:“我曾经见过很多孩子因父母离婚而痛苦,我明明知道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痛苦,但是我觉得这是目前最好的方式,我也无法再为孩子来维系这段婚姻,只是想起来我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要经历这些,我还是很伤心”A妈妈明白了:我无法彻底明白孩子内心的想法,所以我要靠近孩子这颗受伤的心,才能明白影响到底是什么.....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儿子提供良好的生活,他仍然会经历一些艰难,而我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阻止。我最多只能在他感到痛苦和失望时,满怀深情地陪伴他。如果我们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们远离痛苦的经历,仅次于此的最佳选择就是全心全意陪伴他们,让他们体会自己的悲伤和失望,帮助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B爸爸的儿子失去了一些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东西,他原本满心期盼的东西,B爸爸克服了自己无法保护他的悲痛,陪伴他一起学着放弃,最终释然。B爸爸没有解释,没有辩护,甚至没有尝试让他感觉好一点。B爸爸只是在旁边陪伴他,相信他的失望就像汹涌的海浪一样,终究会退潮,他会以自己的方式战胜打击,接受现实。为了孩子内心的成长,让他们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一切,须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否认,愤怒,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时讨价还价,最终战胜抑郁,能够接受现实。“抑郁阶段”,父母的内心需要足够坚定,能够承受他的悲伤或失望,这是一个重要步骤,帮助查理减少累积的挫折感,否则,他只要遇到自己无法改变或控制的事情,就很容易勃然大怒。除非孩子在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能够感受到悲伤,否则他永远无法进入接受的阶段。在教育孩子出现问题时,若我们回观自己,难免会追溯到我们的父母和童年。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要听话、要表现好”、“要成绩优异,要强于他人”等种种信念,时常造成了我们此刻情绪、心智和行为的制约模式。我们因循着过去被教育的模式,又以此来束缚孩子。你无法保护孩子永远不会遇到任何挫折或损失,接受这一事实,感受那种沉重的心情,依靠内心这种温柔而又坚韧不拔的力量,父母能够充满关怀地理解并接受孩子的感受,然后,帮助他走过否认、愤怒和讨价还价的阶段,让他面对自己真正的内心。即使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也会感觉别人能够真正理解他。1、当感到被孩子触怒的时刻,先忍下来发火指责,或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首先让自己安静下来,感受内在的情绪和头脑中纷沓而来的声音,花时间看见它们背后隐藏着什么。这听上去简单的事,实际并不容易做到。2、承认自己虽然已经是个成年人,但仍有许多不知所措的时刻,也有缺点与弱点。当与孩子相处快乐时,对他们表达谢意;偶尔做不到答应的事情时,对他们表达歉意;【渡过父母学堂】致力于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每周仅一次,周日九点发。欢迎关注公众号,收看最新文章。
后台回复1:领取免费“心理自助”或“家属陪伴”学习包,迈出康复第1步。后台回复3:加入渡过公益互助群,和万千抑郁青少年家长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