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父母学堂】致力于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每周仅一次,周日九点发。您在陪伴孩子中的所有困扰均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们将挑选部分留言在下周文章中进行回复。
解忧信箱来信
孩子每周都要买一样大件(含虚拟物品),几百到几千不等,买了就放下了,下周会有新的目标要买,又放下。必须实现,不然就寻死寻活,如此循环往复。这是心理问题还是精神问题?但在医生那里,他并不承认自己是这样的,很气愤父母的描述。
解忧信箱回信
我认为孩子喜欢买东西,其实很容易理解,从精神医学角度看,或许是躁狂发作时期喜欢买买买,喜欢寻死觅活,情绪或许激动不稳定。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有囤积癖好,发展到类似成瘾行为,没有目标与动力,将购物娱乐作为生活的主要目标。
说老实话,如果仅仅有情绪不稳定和购物冲动这两个表现,这个孩子的情况到精神科估计也不算很严重的,在心理咨询里也不那么危机。我反而很关注这个情况“但在医生那里,他并不承认自己是这样的,很气愤父母的描述。”这说明了父母描述的情况,和孩子感受到的状况并不一样。
所以当下主要问题是,孩子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1)基础信息
孩子年龄、性别
孩子病史,是否服药,是否有器质性疾病
孩子当前是否上学,上几年级;若没上学,休学或请假多久
(2)孩子为何要买东西
孩子喜欢买东西持续多久了?
孩子买了些什么?这些东西是使用类的,还是展示类的摆件?
这些东西为何重要,为何一定要买?
买东西给孩子带来的积极体验是什么?给孩子生活带来的变化是什么?
孩子是如何找寻每周购物的新目标,孩子花多少时间在购物和寻找目标上?
(3)不给孩子买,孩子就寻死觅活,循环往复
孩子如何寻死觅活?
当孩子寻死觅活时,家长如何反应?
这一循环如何建立的,孩子如何“引导”这一循环的建立,家长如何“引导”这一循环的建立?
(4)买东西对谁有影响
孩子每周买东西对这个家庭里的谁影响最大?
孩子是否知道这一影响,是明知故做,还是懵懂无知?
假如不买东西,孩子需要面对的生活是如何的?没有了购物后,孩子每天会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指孩子真实的反应,可根据之前没有购物前的生活状况推测)?
假如孩子沉迷购物是为了避免一些痛苦的感受,或者为了避免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父母认为孩子是为了避免什么?
家长期望孩子不购物后,孩子的生活发生哪些改变?
一种可能性是,孩子病情很严重已经缺乏自知力了,这种状况多见于重度抑郁躁狂发作期,或精神分裂发作。自知力缺失是指患者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受损的情况。例如躁狂发作期的人一直说话,说到嘴唇干裂出血了,自己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强调自己很好。这是自知力缺失的表现之一。
另一种可能性是,父母添油加醋把孩子描述的特别不好,或者说夸大了孩子的表现。这个孩子不认同父母描述的情形,且很生气。这一情况更多的是亲子沟通之间出现了问题,孩子和父母之间似乎隔了层纱,双方心理距离有点远,其实并不能相互理解。
但无论是从精神医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的问题都会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基础。两者虽然看上去一个吃药治疗,另一个谈话治疗,治疗手段不一样,但吃药也是为了让患者能稳定情绪症状后,便于心理的疗愈,两者本质上殊途同归。
解忧信箱来信
我儿子说讨厌学校 让他说出来哪里不好 他又不说这到底是为何?
解忧信箱回信
有时候讲感受讲不出来,也很难讲清楚。说不出来哪里不好,就说明这个感受是很个人化的,也是很细腻的感受。
孩子既然说不出来感受,那就不必强求让孩子说感受,可以让孩子讲故事。
对于孩子来说,讲故事往往比谈感受更容易。把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讲出来,孩子早上起床累不累,如何做心理斗争起床;早饭有没有时间好好吃。在学校坐哪个位置,周围都有谁,孩子是否熟悉;上课的是哪个老师,这个老师怎么讲课;课间操孩子去不去,一般和谁一起去;午饭孩子一般和谁吃,食堂饭菜好不好吃?在学校里有没有让孩子觉得感到舒服的喜欢的,有没有不好相处的同学老师......
对孩子在学校的日常多一些好奇,就能明白孩子为何讨厌学校了。
另外,在倾听孩子故事的时候,家长适时作出一些情绪表达和反应,那么孩子也就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解忧信箱来信
我孩每天玩手机,我如何能帮她找到一点快乐,抑郁孩子。
解忧信箱回信
玩手机也挺快乐的,而且是孩子自己能找到的快乐,别打扰她的快乐。
在不打扰,接受她以玩手机的方式找快乐的前提下,给她提供一些新的选择。
不过快乐这个事情挺主观的,大部分的快乐来源于兴趣爱好,自我价值感,人际关系。可是抑郁的孩子,本身就缺兴趣动力,低自我价值感,缺人际关系。
家长能做的,就是欣赏你的孩子,帮助其拥有一些自信心,便于她积攒动力,开启兴趣和人际关系。
欣赏不是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夸奖她,而是我家的孩子就算啥也不做都很好。
可能家长会觉得,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惯着孩子,能行吗?
抑郁的孩子大部分都会退行,退行的意思是回到小时候特别需要家长关注的时候。
回忆一下,孩子小时候,父母有没有好好的夸奖鼓励孩子,有没有欣赏孩子?这可能是TA一直需要的。
解
忧
信
箱
您可以倾诉你关于家庭陪伴的困惑,您的困惑将会渡过内部签约咨询师或陪伴者进行回应。
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即可投稿陪伴信箱。
您参与投稿代表您默认您的困惑有可能发表在这个公号上并得到回应;
如果您有关于发表文章的任何顾虑也可在信箱中留言,父母学堂编辑将会与您沟通,共同协商妥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