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父母学堂】致力于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每周仅一次,周日八点发。您在陪伴孩子中的所有困扰均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们将在下周文章中进行回复。
强迫症的孩子一直想洗手,洗到手都烂了还想要洗手,不洗就很痛苦。那家长是让孩子洗手,还是强制阻止孩子洗手?
有强迫思维的孩子一直在担心没锁门,想要去检查门有没有锁,那家长是允许孩子一次又一次检查,还是拉住孩子不让孩子检查?
家长在纠结做与不做,是担心让孩子做了会增加其强迫思维;而不让孩子做,孩子就会产生极其强烈、极其明显的不适感,可能孩子会当场崩溃。同时也许家长事实上也阻止不了孩子去做强迫行为。
家长之所以这么纠结,是因为家长的底层逻辑是,不想让孩子不舒服,害怕孩子不舒服。但无论做与不做,孩子都不舒服——这就变成一个无解的难题。
要想帮助孩子,家长首先得改变思维:强迫症本质上是焦虑症的一种,孩子的强迫行为只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所以问题不在于处理孩子的不舒服,而是如何能处理孩子的内在焦虑。
当家长这么思考,那么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允许孩子做强迫行为
如果是为了缓解焦虑,那么强迫行为做与不做就不是关键,关键让孩子意识到,强迫行为做了也缓解不了焦虑。
所以,家长可以允许孩子做强迫行为。但允许孩子做强迫行为,根本目标是让孩子明白,做了强迫行为,焦虑也不会消失,并且会越来越严重。
即强迫行为≠缓解焦虑,强迫行为=无效行为。
这样的理念在每一次孩子做完强迫行为后需要告诉孩子。
因为开始做强迫行为就会根本停不下来。每次强迫一开始,就开始做,然后想法越来越明显,每次执行完强迫症获得几秒钟短暂的舒服感后,焦虑感会再次涌入,想法会更加强烈,没完没了。开始做就停不下来。强迫行为只是缓解暂时的焦虑,其实并没有处理深层焦虑。强迫行为只能让孩子短暂的恢复正常,焦虑感会减轻一点。短暂的恢复正常会让孩子体会到正常状态下的放松感,舒适感,执行行为的顺畅感。
允许孩子做强迫行为,那么需要内在坚定一个观念:“想法不可控,不要指望通过打压能让他们消失”,强迫症最终治疗目的是调整认知,也就是让孩子对事情发生的低概率性,执行行为的无效性有准确的认识。摆正观念,慢慢的练习,慢慢的增加时长,做不到不自责,这本来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不允许孩子做强迫行为
当然,家长也可以不允许孩子做强迫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强制戒断。
假设家长不允许孩子做强迫行为,就需要用实际数据或现实让孩子看到,不做强迫行为也不会发生孩子想象中的糟糕情况。
也就是不做强迫行为≠变得更糟。
不允许孩子做强迫行为,那很大程度上孩子要靠主观努力,要靠不断练习,不断忍耐,体会到正常状态下的数舒适感,让观念软化,学会稳定情绪。
转移注意力是被验证比较管用的方法,家长可以在强迫思维出现时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在强迫再次发生时不要陷进去,强迫行为执行次数减少,强迫思维出现概率降低。
调整认知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体会到正常状态下,行为执行的顺畅感、正常状态下大脑的舒服感,放松感,这样才能让孩子逐渐确信执行强迫行为的无效性,事情发生的低概率性,执念才会慢慢软化,认知才能有效调整。
让孩子知道强迫行为的无效性,事件发生的低概率性,让孩子懒得去做,执念慢慢软化,这样才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目的。
你可能会说强迫症很难忍着不做,每个强迫症孩子都知道。强迫症就是因为很难忍,才会好不了,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其实跟成瘾行为没有任何区别,强迫行为做完之后的孩子就没有那么焦虑了,而这样不焦虑的感觉会引导这你们一直做下去。
吸毒怎么戒掉,靠意志力;强迫怎么停止,靠强忍,不然会没完没了好不了。在没有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只能这样做。
如果孩子不去做强迫行为,不释放焦虑,焦虑会肯定会通过其他途径释放。这也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就是不用病理性的方式释放焦虑,而是采用健康的方式释放焦虑。
最后还是想要强调,虽然本文没有提到强迫症治疗的药物,但我也认可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果想要快速见效,服用抗焦虑,治疗强迫的药物是最简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