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父母可不可以骂孩子

文摘   2024-12-15 20:50   天津  

第 11 期  父母可不可以骂孩子


主讲:邹峰老师/糖姐

点击👆观看视频直播





以下文字部分为根据视频摘录


今天小课堂的话题源自于最近发生的两件事。

一件是我最近带的一个孩子,让我带他去买新手机。他现在用的手机买了还不到一年,当时花了4000多,钱还是借的。我明确表示不同意,因为理解孩子买新手机这行为是缓解焦虑的方式,所以我没有骂孩子,只是口气比较严厉的拒绝了。

另一件事是今天发生的,基地目前在开营准备中,前期需要清理打扫。连续两天都是我一个人在做这些事,于是让他和我一起打扫,结果他拒绝了。于是我半开玩笑说他一边怕胖焦虑的要死,一边又不愿意干点活减减肥。结果孩子很生气。

所以有了今天的话题“父母可不可以骂孩子”。




邹峰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是可以互相表达真实感受真实需求的,不是孩子一提出什么要求,家长就必须百依百顺。家长敢于否定孩子,反过来孩子也会敢于否决家长的要求,这是互相的。即使互相否决,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不会破裂,这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亲子关系。

糖姐: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之后反差特别明显,原来是管的特别严格的,孩子生病后,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迁就孩子,小心翼翼不敢说一句重话。

邹峰老师:曾经看到过一个视频,有一位主持人说她年轻的时候因为失恋崩溃了,茶饭不思,白天黑夜躺在床上。她妈妈对她很接纳,不唠叨不啰嗦,每天把吃喝的东西端到床前。这样持续一周后,她妈妈突然变脸了,冷冷对她说“你差不多了啊!再这样下去我不伺候你了啊。”她被妈妈这么一激,就正常了。

糖姐:这个前提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信任关系,双方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亲密关系的时候,就进入一个可以互怼的阶段。这阶段父母有可能话说的重了,孩子当时可能也会有一点不舒服,但过后孩子根本不会真正放在心上。

在陪伴家长的过程中,我经常提醒家长要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去掩饰自己的情绪。家长经常会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了,事事顺着孩子,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妈妈觉得自己掩饰好情绪孩子就有可能快一点好起来,这种状态下的妈妈其实内心很委屈。

拿洗衣服来举例,很多家长说孩子换下来的衣物直接放在房间地上,不知道自己洗干净。家长会催孩子自己洗,孩子就一直拖着不动,家长对此很苦恼。我认为家长如果觉得洗衣服这件事必须孩子自己完成,那就直接告诉孩子妈妈没办法帮你,需要你自己解决这些衣服。如果说孩子虽然晚一两天,但是还是自己洗干净了,那就没什么问题。如果拖很长时间也不去洗,可能是孩子真的完成不了这件事,家长需要接纳孩子,家长可以不生气不委屈的帮孩子完成这件事。

我女儿有时候会和朋友约晚上2-3点打游戏,我和她说:“你可以和朋友尽量约早一点的时间,2-3点太晚了。”我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听不听是她的事情。当家长平静表达真实的想法,亲子关系又比较好的时候,孩子是会听家长的建议的。

邹峰老师:有的时候家长也需要愉快的认怂。

糖姐:其实有些孩子住校的话,他会自己做这些事的,但是在家里就好像和父母是一种无形中对抗的关系,你越催我越不洗。

邹峰老师:所以昨天我让孩子干活他说不去,我立马愉快的认怂,自己干了,还开玩笑的骂了他一下。所以家长轻松的像开玩笑一样骂一下,是可以的。另外,家长如果小心翼翼的对待孩子,他会觉得你把他当成一个病人,或者觉得自己病得已经没救了。所以家长越是敢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越会觉得自己是正常的。

糖姐:家长要相信孩子不是这么脆弱的,如果有时候觉得孩子是真的生气了,就允许他生气,并告诉孩子“我这句话引起你不开心的情绪,我知道了,下次我不说了。”孩子有时候会处于紧张和急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可能会对父母很凶,这时候父母也不可能是一点都不委屈的。孩子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话,家长可以先接纳孩子,之后再表达自己的委屈,告诉孩子他的话让自己很难过,这时候已经平静下来的孩子会告诉家长他为什么会这样。

邹峰老师:我以前讲过“不受伤、不逃跑、不报复”这三要素,里面没有提到“不生气”。家长是可以生气的,但是生气的同时不要觉得受伤,想逃跑或报复。

糖姐:不指责不抱怨,特别是带着怒气的指责和抱怨,是最伤人的,这相当于一种攻击和报复。这和生气是不同的,人在愤怒的时候,会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时候说出的话是很伤害对方的。

精选评论:

内疚和自责都是最糟糕的内耗。

孩子发完脾气,其实自己也会感到内疚。


渡过父母学堂
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长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