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主水,旺于冬。而大寒,是一年中寒气最重的一个节气,确保肾气旺是防寒的关键,最首要的就是防止寒气的侵袭。这就要求人们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寒冬保健。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保阴潜阳就成了当下的养生原则。
我国古代就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早晨喝补气温阳的人参黄芪酒,借助早上自然界生发的阳气,有利于身体阳气的生发;晚上服用滋阴补肾的杞菊地黄丸,有利于身体阴液的滋补。
除了服用以上药物外,平日也可多食用一些滋阴潜阳且热量较高的食物,如大枣、黑豆、核桃、黑芝麻等。
另外,在饮食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阳气初发,如香菜、洋葱、芥菜、辣椒、生姜、大蒜、茴香等,但切记不可过量食用。
冬季进补到这时需收尾,偶尔吃些狗肉、羊肉无妨,但不宜再多吃生姜、大葱等辛散的食物,更不适合大量饮酒。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之说,因此大寒养生特别要注意防寒。头、后背、腹、脚依然是保暖重点。头为“诸阳之会”,外出应戴帽子;脚为“人之根”,晚上应足浴泡脚。
冬季里,自然界中的阳气处于一种封藏的状态,天气变得寒冷、干燥。人也要顺应大自然这种封藏之性,早睡晚起,必待日光,要等到日出再起床。
大寒期间,要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尤其是老人和体弱之人,应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季运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但室外运动最好等日出后再进行。而且运动前要多做准备活动,避免因为温度低,肌肉韧带和关节出现损伤。
大寒时节的运动还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
针对大寒期间容易出现的疾病,我们推荐几个穴位给大家:
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
经常按摩百会穴,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大寒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气,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
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对调理肝气有很好的效果。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钟。
因为燥易伤阴,按摩太溪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之人。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情志调达,运动有度;
精神内守,恬淡虚无。
愿大家身心康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