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一种童年的味道,甜蜜而不腻人,吃了停不下来。这就是七八十年代孩童的甜美回忆—麦芽糖。后来,随着物质的丰富,传统的麦芽糖被遗落,甚至现在的孩子没吃过。今天就一起来了解家庭自制的麦芽糖,不仅把甜蜜留给孩子,也把这份童年的健康与美好传递给孩子。
“飘远”的麦芽糖,有着悠久的历史
说到八零后的童年回忆,麦芽糖绝对是最甜蜜幸福的那一个。
每次村口响起“搅搅糖”的叫卖声,村儿里的孩子就欢天喜地地奔向卖糖大爷,即使没钱买也喜欢围着、跟着,就为了那口难以抗拒的香甜,如果能吃上一口,甭提多欢喜了。
但不知何时起,那个“搅搅糖”的声音随风四散,越飘越远,远到现在的孩子基本没吃过……
麦芽糖在古代叫做饴糖,是一种来源于淀粉的糖。《食经》中的记载:“取黍米一石,炊作黍,着盆中。蘖末一斗,搅和。一宿则得一斛五斗,煎成饴。”意思是,将一石黍米,煮成饭放在盆里,加上一斗麦芽末,搅匀,过一夜便得到一斛五斗的溶液,把这些溶液小火烧煮浓缩就得到饴糖。
可以看出,这种糖来源于最为日常的粮食。现在多用糯米或大米,将其煮熟,再用小麦发芽后产生的麦芽酶混合反应而得。
麦芽糖有软、硬之分,软的是黄褐色粘稠液体,就是村口卖的搅搅糖,硬的最为常见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吃的灶糖。
麦芽糖的药用价值
麦芽糖源于日常粮食,与我们的脾胃最相投,擅入脾胃,因其味甘性温,可补虚寒、缓急症。
《本草纲目》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点出了麦芽糖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特别适合容易积食的孩子们食用。
《千金·食治》曰:“补虚冷,益气力,咽痛,除唾血,却咳嗽。”说出了麦芽糖有补中、益气、润肺、去咳的作用,非常适合体质羸弱,咽痛干咳的孩子。
在医圣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里,小建中汤中用量最多的就是饴糖。小建中汤对于身体瘦弱、大便干燥、肚腹疼痛的孩子效果很好,并且口感酸甜,非常好喝。
当然,除了孩子,对于脾胃虚寒、气血不足的虚弱人群,也都适合食用麦芽糖。
麦芽糖的家庭做法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老工艺逐渐被替代,现在纯手工制作的麦芽糖越来越难买到。不过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在厨房中仍然可以还原这个工艺,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感受这传统的魅力吧。
准备1斤小麦,清洗干净,浸泡一夜。次日,把浸泡好的小麦沥干水分,放到屉子上摊开铺平,每天浇三、四次水,大概一周左右,麦芽长到3-4厘米即可。
准备4斤糯米,浸泡5小时后,煮熟,倒出、晾凉。
将麦芽连根拔起,整颗清洗,沥干水分后,用料理机或破壁机打碎,也可用刀剁碎。
将剁碎的小麦芽和晾凉的糯米搅拌均匀,放到电饭锅里,50度保温,发酵5-6个小时,将汁水滤出,这就是麦芽糖的原浆。
将原浆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慢熬煮,粘稠后开始搅拌,注意搅拌不要停,防止粘锅。
麦芽糖的食用禁忌
对于麦芽糖的诱惑,孩子总是难以抗拒,很容易超量食用。麦芽糖的致龋性要低于蔗糖和葡萄糖,但它的粘度高,很粘牙,所以,孩子每日的食用量也要适可而止,不能无节制。
麦芽糖是七八十年代最美好的童年回忆,虽然我们回不到过去,但是可以把麦芽糖的甜蜜留给我们的孩子,为他们的童年制造更多快乐与幸福。
记得下方点“赞”、“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哦
文|致霓
编辑|素素
排版校对|小兰、赵一波
紫薯福利!打开公众号对话框输入关键词:感冒、发烧、痛经、失眠、抑郁、高血压、腹泻、祛湿、口臭、视力、颈椎......更多关键字期待你的触发。
推荐阅读
为了亿万家庭的健康
关注紫尘阁
让健康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