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齐华老师的社会化教学,以课堂效率为导向、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鼓励百花齐放,差异发展,团队协作促进学生优化成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提前预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
一些浅显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就解决了,在预习中,深入思考,还发现一些不懂的、存疑的问题。
2.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力。
小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先发表自己看法,再统一观点,逐渐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3.课堂交流,走向深层学习。
课堂交流,交换思想,发散思维,理解更深,兵教兵,军练兵,提高各个层面的学生,学生的学习也更深入。
在深化质疑时:孩子们提出问题:“为什么乘加和乘减都要先算乘法呢?”
我有意将算式3×3+2写成2+3×3,当学生认定“2+3×3”应该从左往右计算时,引导学生将算式还原,如将“2+3×3”还原成“2+3+3+3”,这时再问学生:“如果现在是你,你会怎样算?”“显然,应该先算3个3。”“为什么?”“3个3连加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先算比较简便。”“那么有乘法和加法时,你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应该先算乘法,因为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计算起来很简便。”显然经历了上面深入思考的过程,“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就不再仅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理性思考。同时,学生也再一次重温了乘法的意义。
又如,在很多学生印象中,等号表示结果。所以当学生刚接触混合运算时,学生振振有词:3×3+2先算乘法,3×3=9。事实上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表示结果,而对于“=”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意义,“表示相等”。那么教学中该怎样引导学生从“相等”而不仅仅是“结果”这一维度来掌握综合算式的格式呢?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追问:“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包括哪两部分?”显然,这不会难住学生,他们说“有3组坐满的旋转木马和1组没坐满的旋转木马”,适时让学生到台前圈一圈,学生把“坐满的3组”圈在一起。”这时候让孩子们看算式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固然明确了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乘加和乘减都要先算乘法”的本质问题。
需要改进:
1⃣️有的学生不参与或者是参与不积极;
2⃣️有的学生不能认真提取别人的意见,在学习单上不做补救、纠正,只是单单完成学习单试题。
3⃣️记录员记录不详实,只是完善自己的学习单,没有组员参与交流情况的记录。
社会化学习以表达为核心抓手,以“小组共学”为主要策略,通过表达开启思维、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