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思维的碰撞

百科   2024-11-13 18:34   山东  


根据已知信息,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来源:北师大版数学课堂作业本)

学生方法一:

1.s阴1=半圆面积-三角形面积   2.s阴2=梯形面积-半圆面积   3.s总=s阴1 +s阴2。

计算过程:

s半圆=5×5×3.14÷2=39.25(cm²)

s三角形=5×10÷2=25(cm²)

s阴1=39.25-25=14.25(cm²)

s梯形=(10+20)×5÷2=75(cm²)

s半圆=5×5×3.14÷2=39.25(cm²)

s阴2=75-39.25=35.75(cm²)

s总=s阴1+s阴2=14.25+35.75=50

学生自我优化方法:

优化思路:s总=s阴1 +s阴2=半圆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半圆面积=s半圆-s三角形+s梯形-s半圆=s半圆-s半圆+s梯形-s三角形=s梯形-s三角形

(方程组加减消元思想)


s梯形=(10+20)×5÷2=75(cm²)

s三角形=5×10÷2=25(cm²)

s阴=75-25=50(cm²)

学生方法二:

转换成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S阴=2s三角形

计算过程:

s三角形=5×10÷2=25(cm²)

2×25=50(cm²)

学生方法三:

S阴=2/3s梯形:(去除多余的部分,剩下3个三角形底为10,高为5)

计算过程:

s梯形=(10+20)×5÷2=75(cm²)

2/3×75=50(cm²)

学生方法四:

S阴=s正=对角线×对角线÷2(对角线=直径)

计算过程:

10×10÷2=50(cm²)

教学随想

  1. 简单的素材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 

  2. 教师和家长都要注意到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和变通性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变化的情况。

  3. 接下来教学中,对于几何图形的教学,注重可视化的教学方法。


              希望此题的思辨过程会给您带来启发和思考!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