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觉得“我会想”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思考
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160×30。
在教室里巡视,发现一共出现五种竖式,请学生板书在黑板上,并编上序号。
看到这几个竖式,学生会怎样想?
②号竖式的作者第一个举手。她说:“100×30=3000,160×30肯定大于3000,可现在480小于3000,说明我计算错了,正确的结果是4800,不是480。”
教室里响起掌声。掌声肯定的不仅有会思考,还有勇气。
有孩子说:“①号竖式是错的,因为竖式中两个因数的末位没有对齐。”
立刻有孩子反驳:“我们以前在三年级计算乘法时,因数末尾的0就可以不用和个位对齐。”
“他先算的是160×3=480,然后在后面添了1个0。”
还有孩子说:“④号竖式是错的,(手指着竖式)答案等于4800,48后面的这个0(第1个0)已经和个位对齐了,可是后面的这个0(第2个0)不知道和哪一位对齐。”
孩子们都认为③号和⑤号两个竖式是对的,但⑤号书写时有点麻烦。
请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教材中的竖式是什么样的。
孩子们产生疑问:为什么④号竖式是正确的?
静静观察,想一想是怎么算的?
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2个0。
最后,回想三年级学习的280×3,先算28×3,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原来,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是相通的。
还有,160×30竖式的简便写法与280×3竖式的简便写法一样,背后都是有道理的哦——28个十乘3等于84个十;16个十乘3个十等于48个百。
请5种竖式的作者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原来,竖式①的作者根据“口算16×30的方法列竖式,先算16×3,再在后面添0,所以先算160×3,再在后面添0”;竖式②的作者根据“0乘0等于0”列竖式;竖式③的作者根据“相同数位要对齐”列竖式;竖式④的作者根据“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末尾添0”列竖式;竖式⑤的作者根据“刚刚学习的例题145×12”列竖式。
通过分析,孩子们发现了每一位同学在列竖式时都是有思考的,都是基于已有的经验列的竖式。
肯定每一种竖式的作者爱思考,同时,感谢他们呈现作品,让我们在对比辨析中,明白并掌握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列竖式比较简便。
课堂中,对每一份思考的肯定,都是在助力孩子建立“我会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