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次推文通过系统综述研究了磁共振成像(MRI)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面的诊断准确性,并将其与组织学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共纳入53项试验,分析了MRI在检测不同斑块成分(如钙化、纤维帽、不稳定斑块等)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MRI在检测斑块特征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别适用于不稳定斑块的评估,这有助于改进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和后续治疗。原文简要翻译如下:
背景: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主要为血栓栓塞型。此外,不断增长的斑块会导致动脉狭窄,从而引发灌注缺陷。血栓形成与复杂病变的破裂或侵蚀相关,这表明斑块的成分在未来缺血性卒中的发展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结果:在8168篇研究中,共有53篇(其中37篇使用1.5T MRI,17篇使用3T MRI)评估了MRI在检测13种特定颈动脉斑块特征的准确性,并纳入了本次系统综述,共涉及169次诊断准确性比较。MRI在检测钙化(3 T MRI:平均敏感性92%/平均特异性90%;1.5 T MRI:81%/91%)、纤维帽(1.5 T:89%/87%)、不稳定斑块(1.5 T:89%/87%)、IPH(1.5 T:86%/88%)和LRNC(1.5 T:89%/79%)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诊断准确性。MRI还证明对所研究的颈动脉斑块特征具有高度的组织区分能力,这为风险评估和随访可能从更积极治疗中受益的患者提供了重要依据。
结论:研究发现MRI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能检测出大量斑块特征。这些结果强调了MRI作为颈动脉斑块复杂性评估的首选成像方式的作用,尤其是在不稳定斑块方面。对斑块进行MRI可能有助于对患者进行风险分级,以指导管理和跟踪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组成的影响,特别是在临床试验和研究斑块进展和消退的前瞻性纵向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