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滋养血管类型与斑块易损性相关

企业   健康   2024-04-26 10:05   上海  


有人认为滋养血管阻塞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起点,有人认为滋养血管的珊瑚样分支可作为斑块易损性的标志,一切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介绍一个来自韩国团队的研究(2020年5月发表),该研究使用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ICG-VA),研究了颈动脉管壁滋养血管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




血管滋养管(vasa vasorum,VV)存在于主动脉、腔静脉等大型血管壁中的小型血管,负责供养大型血管的血管壁。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广泛的滋养血管网络被认为是炎症细胞或促血管生成因子进入管壁的通道。


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video angiography,ICG-VA)通常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搭桥手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以确定血管通畅程度并实时观察损伤状态。在本实验中,ICG-VA主要用于确定滋养血管类型。


按来源,滋养血管主要可分为三种(参考下图):

  • 内源血管滋养管(Vasa vasorum internae,VVI),直接源自于血管腔,进入血管壁中。

  • 外源血管滋养管(Vasa vasorum externae,VVE),源自于动脉分支,之后再回来供养同一血管。

  • 静脉向血管滋养管(Venous vasa vasorae,VVV),源自于动脉壁,但之后注入临近的静脉。




具体实施:

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纳入69例行CEA的患者(症状性患者,狭窄程度≥50%;无症状患者,狭窄程度≥70%)。CEA期间,在切开颈动脉之前,由一名麻醉师在进行血管造影时静脉注射ICG,分析造影结果,确定管腔狭窄情况以及滋养血管类型。


CEA术后,对切除的颈动脉斑块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用以下特征定义易损斑块1)较大的脂质核心;2)薄的纤维帽; 3)纤维帽肩部的炎症变化; 4)纤维帽内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


此外,我们使用CD68(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7(肥大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CD4和CD8(T细胞的表面标志物)抗体对斑块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探索这些细胞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结果:

所有患者均观察到了滋养血管,其中外源血管滋养管(VVE)11例(16%),内源血管滋养管(VVI)57例。VVE型与颈动脉易损斑块(90.9%,p = 0.017)密切相关。与稳定斑块相比,不稳定斑块中观察到CD68染色的巨噬细胞和CD117染色的肥大细胞的频率更高。


外源血管滋养管(VVE)代表性病例。 一名67岁的女性反复出现左侧运动无力和语言障碍。A:扩散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岛状皮层急性梗塞。B:颈动脉血管造影,管腔狭窄,管腔面形态不规则(箭头)。C: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图像(ICG-VA),外源血管滋养管(箭头)。D:术中发现斑块不稳定特征-动脉粥样硬化内的坏死核心。

内源血管滋养管(VVI)代表性病例。一名65岁的男子出现构音障碍和左偏瘫。A: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显示右半球多灶性急性梗塞。B:颈动脉血管造影,管腔狭窄,管腔面形态规则(箭头)。C:ICG-VA图像,延迟描绘VVI,具有丰富的血管通道(箭头),术后ICG-VA图像显示滋养血管网络消失(底部)。D:术中发现稳定斑块特征-管腔表面光滑(圆形)

图4.静脉向血管滋养管(VVV)的代表性病例。一名64岁的男子左侧短暂性脑缺血反复性发作,有吸烟史。A:颈动脉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B:ICG-VA,延迟显示VVV(箭头)和颈动脉球。C:术中发现稳定斑块特征-外表面和内表面光滑。



结论:

外源血管滋养管(VVE)的早期出现以及许多微血管通道的存在,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营养,与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此外,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浸润程度也可能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有关。


原文截图:

(这是一个类似横截面的研究,探讨相关关系)







斑块视界
易损斑块诊断技术研发商,专注斑块诊断,阻止卒中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