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之前的推文中,我们曾介绍过"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章,有兴趣的可前往阅读:
本次介绍的研究发表于2024年,研究首先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肠道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显著富集。接下来聚焦病例组,根据斑块样本中细菌DNA的检测结果,将斑块分为阳性斑块和阴性斑块,比较两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和肠道菌群差异,发现阳性斑块组的11个细菌属(如克雷伯氏菌属和链球菌属)上调,这些细菌属也存在于斑块中,这表明这些细菌可能具有从肠道转位到斑块的潜力。原文简要翻译如下: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狭窄、或斑块破裂形成局部血栓,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因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SCAS)患者通常表现为轻度的脑缺血症状,如轻度缺血性中风、短暂性缺血性发作或暂时性失明,并且与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相比,复发心血管和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因此,预防和治疗SCAS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人体肠道菌群(GM)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细菌占其组成的99%以上,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认为GM与SCAS密切相关,然而,还需要更多证据来证实GM在SCAS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对颈动脉斑块和粪便样本中细菌DNA的检测,探讨了检出细菌DNA的SCAS患者的GM特征,旨在为随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共招募了27名健康对照(NHF组)和23名SCAS患者(PFBS组)。根据斑块样本中细菌DNA的检测结果,将23个SCAS患者样本分为阳性组(PP组,6例)和阴性组(17例)。相应地,将患者的粪便样本也分为阳性组(6例,PRSOPWPP组)和阴性组(17例,PRSOPWNP组)。利用16S rDNA V3-V4区域基因测序分析了来自两组的粪便和颈动脉斑块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果:SCAS患者(PFBS组)与健康个体(NHF组)的GM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我们发现
NHF组和PFBS组的GM主要由四个丰富的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组成;
其中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在PFBS组中显著富集。
PRSOPWPP组和PRSOPWNP组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同样以这四个门为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拟杆菌门在PRSOPWNP组中富集,而广古菌门在PRSOPWPP组中富集。
斑块样本中细菌DNA的检测率约为26%。与PRSOPWNP组相比,PRSOPWPP组的GM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别是肠道中的11个细菌属(如克雷伯氏菌属和链球菌属)上调,这些细菌属也存在于斑块中,这表明这些细菌可能具有从肠道转位到斑块的潜力。在微生物基因功能预测方面,氟苯甲酸酯(Fluorobenzoate)降解等途径在PRSOPWPP组的GM中显著上调。
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了检出细菌DNA的SCAS患者肠道菌群的显著变化,为进一步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微生物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