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滋养血管多,斑块就不稳定?

企业   健康   2024-04-26 10:05   上海  

导读:动脉内膜糖萼和外膜滋养血管均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的2024年新发的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旨在探讨动脉外膜滋养血管(AVV)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低回声斑块(vs.混合斑块)和冠脉狭窄>50%(vs.<=50%)的AVV密度显著较高,AVV或许可以作为评估斑块稳定性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原文简要翻译如下:



背景: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全球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既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壁的内中膜层,而外膜的结构和功能往往被忽视。近年来,有研究提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起源于外膜,并逐渐迁移至内中膜,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动脉外膜滋养血管(AVV)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外膜可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和其他具有各种生理功能的成分,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血管壁的新陈代谢主要通过AVV网络进行。然而,在病理生理条件下,AVV网络发生异常增生,丧失其正常功能引起代谢废物积累、血液渗漏并促进AS进展。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抗AVV疗法。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两个问题:

  • 颈动脉AVV密度能否反映斑块稳定性?

  • 是否可能通过声动力疗法(SDT)来降低AVV密度?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纳入160例具有冠状动脉疾病或颈动脉斑块的受试者,斑块由超声、冠脉造影和CTA确定。

根据颈动脉超声影像,将患者分为低回声斑块组(HP)和混合斑块组(MP)。

  • 低回声斑块(HP):相对于血管外膜显示出低回声信号,并伴有声学阴影(低回声区域 > 斑块面积的80%)。

  • 高回声斑块:相对于血管外膜显示出等回声或高回声信号,并伴有声学阴影(高回声区域 > 斑块面积的80%)。

  • 混合斑块(MP):斑块内的超声信号较弱,超声信号高强度或低回声,斑块后方没有声学阴影。 


基于颈动脉超声造影(CEUS),评估滋养血管密度,技术细节见下图。
  • 位于颈动脉斑块周围区域滋养血管被定义为“AVV”
  • 位于颈动脉斑块区域滋养血管被定义为“ VV ”

根据心电图和临床信息等,将受试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冠心病(SCAD)组。根据冠脉造影和CTA,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心血管疾病组:

  • 对照组(control):冠脉狭窄<=50%

  • 心血管疾病组(CHD):冠脉狭窄>50%


采用Fisher, 卡方或t检验进行差异检验,皮尔森相关性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具体研究设计如下图:

结果与混合斑块比,低回声斑块的AVV密度显著较高。此外,AVV增生与冠状动脉狭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例如与对照组(冠脉狭窄<=50%)相比,CHD(冠脉狭窄>50%)组的AVV密度显著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还做了一个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发现SDT疗法可以减少颈动脉和股动脉AVV密度。

结论:颈动脉中AVV的存在反映了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此外,SDT可以减少股动脉和颈动脉斑块中AVV的增生。


斑块视界
易损斑块诊断技术研发商,专注斑块诊断,阻止卒中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