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891:超越规矩的爱还是爱吗?
文摘
2024-11-10 07:03
上海
春正月乙丑,魏王泰上《括地志》。泰好学,司马苏勖说泰以古之贤王皆招士著书,故泰奏请修之。于是大开馆舍,广延时俊,人物辐凑,门庭如市。泰月给逾于太子,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以为:“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若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乘机而动矣。昔汉窦太后宠梁孝王,卒以忧死。宣帝宠淮阳宪王,亦几至于败。今魏王新出,宜示以礼则,训以谦俭,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上又令泰徙居武德殿。魏徵上疏,以为:“陛下爱魏王,常欲使之安全,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辛未,徙死罪者实西州,其犯流徒则充戍,各以罪轻重为年限。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六月庚寅,诏息隐王可追复皇太子,海陵剌王元吉追封巢王,谥并依旧。甲辰,诏自今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于是太子发取无度。左庶子张玄素上书,以为:“周武帝平定山东,隋文帝混一江南,勤俭爱民,皆为令主。有子不肖,卒亡宗祀。圣上以殿下亲则父子,事兼家国,所应用物不为节限,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骄奢之极,孰云过此!况宫臣正士,未尝在侧;群邪淫巧,昵近深宫。在外瞻仰,已有此失。居中隐密,宁可胜计?苦药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太子恶其书,令户奴伺玄素早朝,密以大马箠击之,几毙。庚申,制:“自今有自伤残者,据法加罪,仍从赋役。”隋末赋役重数,人往往自折支体,谓之“福手”、“福足”。至是遗风犹存,故禁之。特进魏徵有疾,上手诏问之,且言:“不见数日,朕过多矣。今欲自往,恐益为劳。若有闻见,可封状进来。”徵上言:“比者弟子陵师,奴婢忽主,下多轻上,皆有为而然,渐不可长。”又言:“陛下临朝,常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僻。或畏人知,横加威怒,欲盖弥彰,竟有何益?”徵宅无堂,上命辍小殿之材以构之,五日而成,仍赐以素屏风、素褥、几杖等以遂其所尚。徵上表谢,上手诏称:“处卿至此,盖为黎元与国家,岂为一人?何事过谢?”1 春,正月九日,魏王李泰上呈《括地志》(各州地理志)。李泰好学,司马苏勖建议李泰说,古代贤王都招揽士人著书,所以李泰奏请修书。于是大开馆舍,广揽天下俊才,人物辐凑而至,门庭若市。每月拨给李泰的花费甚至超过太子,“圣人制礼,嫡子尊贵,庶子卑微,世子用物没有限制,与君王一样。庶子虽然受到宠爱,但是待遇不得超过嫡子,这是为了避免嫌疑,消除祸乱之源。如果应当亲近的,反而疏远,应当尊贵的,反而卑微,则佞巧奸人,就乘机而动了。汉朝时窦太后宠爱梁孝王,最终反而让他忧愁而死;汉宣帝宠爱淮阳宪王刘钦,也几乎败坏国事。如今魏王刚刚搬出皇宫,应该向他宣示礼仪法则,训导他谦退俭朴,才能成为良器,这就是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魏徵上疏,认为:“陛下爱魏王,总想要让他安全,就应该抑制他的骄奢,让他不要处在被嫌疑的位置。如今移居此殿,正在东宫之西,海陵王(李元吉)住过,当时人们就觉得不合适。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不同,但是恐怕魏王之心也不敢安息。”皇帝说:“差点又办错事。”即刻让李泰住回自己府邸。2 正月十五日,将死刑犯流放西州(新疆吐鲁番东),以充实当地人口,流刑犯则编入戍边部队服役,各以罪轻重为年限。3 敕令天下游荡没有户籍的人,限定明年年底之前设立户籍。5 夏,四月二十七日,皇帝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兼掌《起居注》,写了些什么,可以给朕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说:“史官记录君主言行,无论善恶,全部详细记录,这样,君主才不敢为非,从来没听说过皇帝要求把《起居注》拿来观看的。”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6 六月六日,皇帝下诏,息隐王(李建成)可追复皇太子,海陵剌王李元吉追封巢王,谥号依旧。7 六月二十日,皇帝下诏,从今天开始,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不要限制。于是太子发取无度,左庶子张玄素上书,认为:“周武帝平定山东,隋文帝混一江南,勤俭爱民,都成为一代英主;但是儿子不肖,结果宗祀灭亡。圣上以殿下亲则父子,事兼家国,所应用物不设限制,恩旨下达还不到六十天,用物已超过七万,骄奢之极,还有比这更过分的吗!何况太子正直的宫臣,没有一个人在身边;而群邪淫巧,昵近于深宫。从外面看,已经有过失;内中隐密之事,岂可胜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陛下能居安思危,一天比一天谨慎。”太子厌恶他的奏书,派出家奴埋伏在张玄素上早朝的路上,以大马鞭攻击,几乎将张玄素打死。8 秋,七月五日,任命长孙无忌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9 七月七日,皇帝下令:“从今天开始,有自伤自残的,依法加罪,并且不免除赋税徭役。”隋末赋税徭役繁重,人们为了逃避,往往折断自己的肢体,称为“福手”“福足”;至今遗风犹存,所以禁止。10 特进魏徵有病,皇帝手诏问候,并说:“几天不见你,朕的过错马上就多起来了。我想亲自去看你,又怕反而给你增加劳累。你如果有听到什么,见到什么,可以上密奏给我。”“最近多有弟子凌辱老师,奴婢轻视主人,下属藐视长官,都有它的原因,此风不可长。”又说:“陛下临朝,说的话都是出于至公,退而行之,又未免以自己的私心。有时怕别人知道,横加威怒,欲盖弥彰,这又有何益!”魏徵的住宅没有正堂,皇帝命人停止正在建造的一座小殿,把建材送去魏徵家,为他建造正堂,五天就完工,仍赐给他素色屏风、素色坐褥、几案、手杖等,以成全他节俭的志向。魏徵上表谢恩,皇帝手诏回复说:“我对你如此,是为了百姓与国家,岂是为你一人,有什么好谢的!”
可是,如果不敬畏规矩,而超越了规矩,那这种长辈自以为对子女的爱,从因果线上看就是“害”了你的偏爱,就是在剥夺他“苦心志熬经骨....”的锻炼机会。没有经过这种锻炼,如何觉悟呢?凡是没有自己觉悟了的道理,都是别人的,都是圣人们的,即便别人给他,不要钱,随便拿,他也拿不住。陛下爱魏王,常欲使之安全,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
就好比打着“安全”标签的车一样,真的是那个车更安全吗?因此,与其用大量的物质条件来给子女提供安全保障,不如在他们的头脑中武装安危祸福的意识。比如长辈会老的,会走的,假如李世民去世了,太子继承皇位,李泰还能生存吗?假如李承乾继位了,对李泰也不错,那么,李泰自己会甘心吗?他会不会整幺蛾子呢?由于李世民的偏爱,一些超越规矩的行为,就会激活李泰内心原本不敢逾越的想法,也会激活他身边的那些野心家,那时,李泰会不会造李承乾的反?所以真正的安全是“恐惧”,是“敬畏”,是知己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