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884:不要用自己的好意强人所难。

文摘   2024-11-03 07:03   上海  
学习内容:
【原文】
礼部尚书永宁懿公王珪薨。珪性宽裕,自奉养甚薄。于今,三品已上皆立家庙,珪通贵已久,独祭于寝。为法司所劾,上不问,命有司为之立庙以愧之。
二月庚辰,以光禄大夫尉迟敬德为鄜州都督。
上尝谓敬德曰:“人或言卿反,何也?”
对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
上为之流涕,曰:“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
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
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
戊戌,尚书奏:“近世掖庭之选,或微贱之族,礼训蔑闻;或刑戮之家,忧怨所积。请自今后宫及东宫内职有阙,皆选良家有才行者充,以礼聘纳。其没官口及素微贱之人,皆不得补用。”上从之。
上既诏宗室群臣袭封刺史,左庶子于志宁以为古今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争之。
侍御史马周亦上疏,以为:
“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傥有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正欲绝之也,则子文之治犹在;正欲留之也,而栾黡之恶已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百姓,则宁使割恩于已亡之一臣,明矣。然则向所谓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
臣谓宜赋以茅土,畴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
会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皆不愿之国,上表固让,称:
“承恩以来,形影相吊,若履春冰。宗族忧虞,如置汤火。缅惟三代封建,盖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礼乐节文,多非己出。两汉罢侯置守,蠲除曩弊,深协事宜。今因臣等,复有变更,恐紊圣朝纲纪。
且后世愚幼不肖之嗣,或抵冒邦宪,自取诛夷,更因延世之赏,致成剿绝之祸,良可哀愍。愿停涣汗之旨,赐其性命之恩。”
无忌又因子妇长乐公主固请于上,且言:“臣披荆棘事陛下,今海内宁一,奈何弃之外州,与迁徙何异?”
上曰:“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义,意欲公之后嗣,辅朕子孙,共传永久。而公等乃复发言怨望,朕岂强公等以茅土邪?”
庚子,诏停世封刺史。
王夫之曰:「太宗曰:『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义,而公薄之,岂强公以茅土邪?』强人而授之国,为天下嗤而已矣,恶足辩?」

【原文华译】
1 礼部尚书、永宁懿公王珪薨逝。王珪性格宽厚,生活俭朴。根据法令,三品以上官员都应建立家庙,王珪显贵已久,却在私宅中祭祀祖先。被执法部门弹劾,皇帝不追究,命有司为他家立庙,让他羞愧。
2 二月七日,任命光禄大夫尉迟敬德为鄜州都督。
皇帝曾经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你要造反,为什么?”
尉迟敬德回答:“臣造反是事实!臣跟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天的血肉之躯,都是刀锋箭头之下的残余。天下已定,就怀疑臣要造反吗!”于是脱下衣裳,扔在地上,露出满身伤疤。
皇帝为之流涕,说:“快穿上,朕不怀疑你,所以才跟你说,你何必愤恨呢!”
皇帝又曾经对尉迟敬德说:“朕想把女儿嫁给你为妻,如何?”
尉迟敬德叩头感谢说:“臣妻虽鄙陋,一起共贫贱的时间很久。臣虽然没有学问,也听闻古人富不易妻,这不是臣的愿望。”皇帝于是停止。
3 二月二十五日,尚书上奏:“近世以来,遴选宫女,有的出身微贱,没有礼仪家教;有的是罪犯家属,满腹忧怨。建议从今往后,皇宫及太子东宫内职有出缺,都遴选良家女子有才德的人补充,赠送聘礼;其他因父兄犯罪而没入官府为奴的,或出身微贱之人,一概不用。”皇帝听从。
4 皇帝既下诏宗室及群臣世袭刺史,左庶子于志宁认为,古今时代不同,恐怕不是长治久安之道,上疏争辩。
侍御史马周也上疏,认为:
“尧、舜这样的父亲,尚且有丹朱、商均这样的孽子。如果有孩童嗣职,万一骄纵愚昧,则百姓遭殃,国家受败。当年楚庄王想要诛灭斗椒家族,因为斗椒的伯父斗文子对国家有功,使得斗家子孙得以保存;晋国很想保存栾姓家族,可是栾黡已经恶贯满盈,终于全族屠灭。与其让他们的后代毒害百姓,不如割断对那已经死亡的功臣的恩情,这是很明显的了。否则,你想要爱他,却恰恰因此害了他。
臣认为,封给他们采邑,增加户口,就可以了。一定要他们自己有才、有德行,再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使他们真正得以享受恩典,子孙也能终其福禄。”
正巧,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都不愿前往封国,上表坚决推辞,称:
“自从下达任命以来,我们顿时觉得孤单无所依靠,就像走在春天的冰面上;宗族亲戚,都忧愁恐惧,犹如置身于汤火之中。像那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度,是因为朝廷的力量不足以控制天下,所以觉得分封世袭比较有利,那些礼乐制度,多半也不是他们制定的。两汉撤销诸侯,设置郡守,铲除原来的弊端,深合时代的要求,如今因为臣等又加以变更,恐怕紊乱圣朝纲纪;
况且,后世如果有愚幼不肖的嗣子,违犯国家大法,反而自取诛夷,那不正是因为有世袭之赏,反而造成灭族之祸,可哀可愍!希望陛下能收回成命,赐给我们子孙保全性命之恩。”
长孙无忌又通过他的儿媳长乐公主坚持向皇帝请求,并说:“臣披荆斩棘以事陛下,如今海内安宁,为什么要把臣抛弃于外州,与贬官放逐有什么区别!”
皇帝说:“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义,我本意是想要你们的后嗣,再辅佐朕的子孙,共传永久;而你们却发言怨望,朕岂会强迫给你们封国吗!”
二月二十七日,皇帝下诏,停止世封刺史。


【学以致用】
这一段思考几点
01,不要用自己的好意强人所难。
万事都有因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法
你的好意,超过了对方认知,或者心性上的边界,就可能给对方带来恶果。
这点我们在导入股权时候就会考虑这种情况
通常情况下,一搞股权激励,效果会很猛,但是,如果分钱没有章法,没有提前做好科学合理的设计,会把很多人的心思搞乱。
有的人会突然有钱了,就会开始挑客户了,或者变得不那么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了,因为他有“股份”了嘛,也相当于公司老板了,那么,他还会那么拼吗?
从人性上看,大概率是不会的。因此,有的公司不搞激励机制还能多生存几年,可一导入激励机制后,公司就加速消亡(我进培训行业前的一家企业就是如此,以前的笔记有提到过)

02,马周这段话可以用到很多地方
“臣谓宜赋以茅土,畴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
这是分红权、决策(管理)权、所有权,三权剥离的用法,
分红权最好用,不会影响到组织的命脉。
这种方式放到家庭,家族角度来看也是一样,
有的家庭子女多,以后一旦分家,分财产,很多矛盾就会发生,尤其当老人老到需要有人陪护的时候,就很考验人心,考验家风 ,考验齐家治理的技巧了
前文提到过的基金,就是把家庭的财产基金化,子女如果有能力,这不用说什么, 如果有子女能力一般呢,或者说是“不肖”呢?
要不要给他们分财产呢?
不分不合适,分了他们留得住吗?可能还会搭进去更多
那怎么办呢?
因此,如果基金化处理,他们有个基本的分红保障,保证饿不死有饭吃就可以了。
即便是尧舜这类圣人都有不肖子孙的存在,作为普通人家,想必一定也会有的,因此,财产基金化,这是齐家治理当中技术上的操作,与企业治理一样,值得重视。

03,细看李世民这段话,是有逻辑问题
“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义,意欲公之后嗣,辅朕子孙,共传永久。”
组织的延续,与一代代,人与人之间的延续逻辑上是不一样的
李世民与这批文成武将能够主臣一条心,那是因为他们共同创业,同甘共苦,有共同的敌人。
而他们各自的子孙就不一定有这类环境了
按照中国人血脉里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基因,那么,像这些文成武将的子孙会不会心里来一句,你们坐那个位置很久了,是不是该换一下呢?!
所以,用一次性分封的方式来解决未来的 ,长久的共存问题,这不现实,很难落地。



花言大帅
以企业治理的角度来学习资治通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