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斟酌”的两个“词语”......

文摘   2024-12-19 21:31   江苏  
理赔大家共同谈的车主朋友们和我们理赔线的战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相约在“理赔大家共同谈”的分享平台。


交通事故驾驶人离开现场,是“肇事逃逸”还是“驶离现场”?那么车险对于这两个不同的情况又有什么不同的区别呢?



这一期我们就聊聊在交通事故中,两个很容易被混淆的“词语”,“肇事逃逸”和“驶离现场”......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驾驶人离开现场的行为可能被界定为“肇事逃逸”或“驶离现场”,这两种行为在法律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和后果,并且对车险的理赔也产生重要影响。

“肇事逃逸”与“驶离现场”的定义

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故意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构成肇事逃逸的要件包括明知发生交通事故、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以及逃离现场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指擅自逃离事故现场,还包括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驶离现场通常指肇事者因害怕等原因离开现场,它不是一个法律术语,且通常不包含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

驶离现场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如恐慌、不确定事故的严重性或其他非逃避责任的动机。

两个词语背后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车险免赔的情况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辆商业保险示范条款,如果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后交通肇事逃逸,保险公司是不负责赔偿的。

这意味着,如果驾驶人的行为被认定为“肇事逃逸”,根据车险合同的免责条款,保险公司可以拒绝赔偿。

如何界定“肇事逃逸”与“驶离现场”两者的区别

在实践中,是否构成“肇事逃逸”需要综合考虑驾驶人是否明知发生事故、是否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以及是否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

如果驾驶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离开现场,或者因紧急情况(如救助伤者)而离开,且事后主动归案,这样的行为可能不构成“肇事逃逸”。

驾驶人在交通事故后离开现场的行为,如果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则车险可能会免赔。

(肇事逃逸的认定)

(驶离现场认定)

两者的界定目前还是由事发处理的交警部门依据调查的相关证据进行认定。

相关的建议.....

因此,事故发生后,驾驶人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救助伤者并报警,以避免法律责任和保险免赔的风险。“驶离现场”虽然不是车险免赔的范围,但是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的“驶离现场”,也将会是保险公司排查的重点,因此诸位驾车人务必要关注,正所谓“事出异常必有妖”。

同时,了解车险合同中的免赔条款对于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在任何情况下,遵守交通法规和及时、正确地处理交通事故是每个驾驶人的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理赔大家共同谈
与大家交流用车,养车,理赔相关的那些事,后续逐步融入非车保险的相关版图,敬请诸位看官的期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