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制造需要更加回归本源......

文摘   2025-01-04 18:58   江苏  
理赔大家共同谈的车主朋友们和我们理赔线的战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相约在“理赔大家共同谈”的分享平台。
其实围绕着新能源的话题,端端认为就如新能源的销量一样从未让人“失望过”,近期网络上流传着很多新能源车辆投保商业车险的“难度系数”和“昂贵系数”均再次提升,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多新能源制造行业内的专家、从事车辆保险的里手等都给出了一些很合乎情理的“答案”,并且这些答案都很标准和统一,列举着新能源车辆的出险率高、车辆驾驶习惯变化大、车辆的三电系统昂贵,让承保新能源车辆的保险公司年年沦落到“亏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无法自拔。
抛开国家强制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不谈,商业新能源车辆保险,自然会在保费的提升、你情我愿的设置承保条件、甚至依据风险的高低选择是否承保等方面进行一轮市场的“博弈”平衡,出现文中第一部分提到的“难投保”和“贵投保”,也是新能源车辆发展要经历的一条必由之路。
那么今天端端老师也从自身再次聊聊为什么新能源车险在当下会成为保险公司的“梦魇”,其实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端端老师想结合自身的所见从另一个层面来谈,既不谈出险率,也不去重复说车辆的三电系统,尤其是动力电池的问题,而是聊一聊相较于三电系统更会出现在日常保险事故中的一些场景。
那就是新能源车辆的结构制造工艺问题。
其实那句老话说的很好,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们在诉说着新能源车辆的时候,自然少不了拉上传统燃油车进行比较,正如上图展示的是一辆还没有独立于大众品牌,悬挂着大众标的老款捷达车的车身结构简笔图,我们可以看出该车的机构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结构件都是进行拼接而成,如果在发生事故后,维修起来的经济性相对就比较好,并且工程量相对较低。
那么现在的新能源车辆是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下图展现的某款新能源车辆的白车身。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该车辆为了满足集成化和空间话的提升目的,很多结构件都是集成在一起的,并且为了降低车辆的重量,很多材质都是采用的铝型材替代了铁或钢制件,这会让车辆在发生事故后的维修经济性非常差,损失率会非常高,并且这种损失的频率也远高于动力电池或者三电系统的损失率,这一点其实作为新能源车辆的制造商和从事新能源车辆的保险从业人员心中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端端老师这一期聊的其实还主要是一个大面上的问题,在此也呼吁一下相关的新能源车辆生产厂商,在确保车辆驾驶人员、乘员包括和车辆潜在发生事故碰撞的车辆、人员的安全前提下,在设计和制造新能源车辆的时候可以充分的考虑到车辆的维修经济性,采取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兼顾所有与新能源车辆有关的行业关系,而不是采取“竭泽而渔”式的无限索取,采取运动式的提升利润,这样无异于是“寅吃卯粮”,加速整个行业的无限内卷,最终蒙受损失的将是整个新能源车辆行业的参与者。
新能源的“围城”中,谁也不会独善其身......
正所谓新能源车辆自己的独白“我生来就普通,没必要取悦谁”......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不针对任何品牌)

理赔大家共同谈
与大家交流用车,养车,理赔相关的那些事,后续逐步融入非车保险的相关版图,敬请诸位看官的期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