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赔大家共同谈的车主朋友们和我们理赔线的战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相约在“理赔大家共同谈”的分享平台。今天咱们还是聊聊新能源车辆的绝对“成本担当”,无论是新能源车主,还是承保新能源车辆的保险公司都为之“色变”的动力电池。首先端端老师还是和大家介绍一下目前市面上我们会经常遇到的一些动力电池的形态。一、CTM(Cell to Module){端端老师给其命名为老年车型}CTM是将电芯集成在模组上,再由壳体封装构成电池包。其特点有:•技术成熟:CTM经过了长时间的应用验证,技术相对成熟,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维修方便:电芯是以模组为单位进行集成的,因此当某个电芯出现问题时,可以单独更换模组,而无需更换整个电池包,降低了维修成本和时间。•体积利用率低:模组的存在使CTM的电池包体积利用率相对较低,也限制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二、CTP(Cell to Pack){端端老师给其命名为中青年车型}CTP是一种无模组电池包结构技术,直接将电芯集成在电池包内部,省去了模组环节。其特点有:•空间利用率高:省去了模组环节使得CTP的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显著提高,也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成本低:通过减少零部件的使用和简化生产工艺,能够降低电池包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从2022年以后使用CTP形式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型占据了新能源车辆的主流,这也造成动力电池的维修成本将大大的提升,因此端端老师也是突发奇想的思考一个问题,就是CTP形式的动力电池,冲破了传统的电池模组的概念,而是将动力电池直接胶粘集成在动力电池底板上,只要底板一旦被“磕碰”到一定的深度,整个电池包就要报废换新,一笔“雪花银”就要支出,既不利于新能源车辆维修的可持续低碳发展,其实对于承保的保险公司也是较为沉重的赔付支出,自然新能源车辆车主也无法从此幸免,后续在保费上体验到“涨涨涨”的不良感受。正如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主在抱怨,想给自己的电车上个保险“太难了”,剩下的油钱全部给了保险公司了。在此端端老师也插个话题进来,我们CTP形式的动力电池可以给电池生厂商也好、汽车主机厂也好都带来了空间利用率和成本上的红利,但是请诸君能够更加均衡一下自身和新能源车主之间的利益,正如套用一个动力电池特性不巧当的比喻一样,动力电池需要定期做电压均衡,其实作为生厂商、销售商、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就如动力电池均衡一样,大家的利益也要均衡,只有达到平衡,这个产业才能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