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老年人:切忌在3个时间泡脚,好多人不知道,等肾损伤才后悔

文摘   2025-01-27 08:03   重庆  

李大爷是我们小区里有名的养生达人,年纪虽大,但每天坚持泡脚,觉得泡脚不仅能让腿脚暖和,还能放松身体,睡得更香。

特别是晚餐后,吃饱了就泡泡脚,感觉一天的疲劳都消失了。甚至有时候,他还告诉邻居们:“泡脚,不光是保健,还能助消化,真是一举两得。”

可没想到,最近李大爷的身体却出了些问题。之前,他并没有太多的健康困扰,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也有些小毛病,但总体还算安稳。

最近,他的儿子带他去体检,结果却发现肾功能有了明显的下降,胃口也越来越差,整个人显得有些没劲。

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后,才发现问题的根源。原来,李大爷的肾脏问题,竟然与他每天饭后泡脚的习惯脱不开关系。

医生告诉他,饭后泡脚会导致血液分配不均,胃肠和肾脏的血液供应不足,长期下来,肾脏负担加重,最终影响到健康。

李大爷听后懊悔不已,“我每天泡脚这么多年,怎么就没想到会有这个问题呢?”    

01

泡脚的好处与风险

在老年人眼中,泡脚是一项简单又有效的养生法,尤其是在冬天,泡脚几乎成为了不少老人的“必备程序”。

的确,泡脚有很多好处,它不仅能帮助放松疲惫的双脚,还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对缓解失眠、舒缓压力和改善寒冷引起的手脚冰凉等问题都有帮助。

1. 促进血液循环

泡脚时,热水刺激足部的多个穴位,能够有效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帮助全身血液循环的改善。

这对于年纪较大的老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人的血液循环变得缓慢,容易导致手脚冰冷、乏力等不适。

2.舒缓肌肉,缓解疲劳

一天的辛劳过后,泡脚可以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疲劳,促进身体的放松。而这种放松不仅仅是局部的,研究表明,足部的许多穴位与身体各个部位相连,因此泡脚还可以间接舒缓全身的疲劳。

3.改善睡眠质量     

泡脚能促进身体温暖,放松的效果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很多老年人都觉得泡脚后入睡容易,尤其是晚上睡前进行,能够帮助消除一整天的疲劳,达到“养生”的效果。

02

泡脚的最佳时机与禁忌

1.饭后泡脚的风险

很多人习惯饭后泡脚,认为能促进消化,但这种做法其实可能适得其反。

吃饭后,胃肠道需要集中大量血液来帮助消化吸收食物,而泡脚时,热水会使得血液集中到下肢,导致胃肠和肾脏的供血不足。

长期这样下去,不仅可能影响消化,还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加重肾脏的衰退。

专家建议:

饭后最好等至少两小时再泡脚,这样可以确保胃肠系统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消化过程不受影响,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2.空腹泡脚的风险

空腹泡脚也是很多老年人常犯的错误,特别是清晨。空腹时,身体的血糖水平较低,泡脚会加速血液循环,迅速使血糖下降,导致头晕、乏力,甚至发生低血糖反应。    

对于心脏、肾脏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来说,空腹泡脚可能引发心脏负担增加,导致突发性心脏病、血糖波动等问题。

专家建议:

早晨泡脚前,最好先吃些简单的食物,像一片面包、一个鸡蛋等,帮助稳定血糖,避免低血糖反应发生。

3. 过度劳累后泡脚的风险

不少老年人在一整天辛苦劳作后,觉得自己累得不行,泡个脚来放松放松。

长期过度劳累后,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都处于低谷,泡脚反而可能加剧血液向下肢集中,影响肾脏的过滤功能,甚至引发水肿、腹胀等问题。

专家建议:

在过度劳累后,应该先休息一会儿,让身体恢复一些能量后,再进行泡脚,避免加重身体的负担。

03

泡脚有道,适时而行

中医强调“因时制宜”。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心脏等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如果泡脚的时机不对,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甚至加重身体的负担。    

据《黄帝内经》的理论,老年人养生要注重“阴阳平衡”,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养生方法要灵活调整。

1. 保持温和的水温和时长 

泡脚的水温应该在38℃左右,不宜过热。过高的水温会刺激皮肤和血管,导致心脏负担增加。

而泡脚的时长也不宜过长,15-20分钟最为适宜。过长的时间容易使身体疲劳,导致水分流失,甚至引发低血糖反应。

2. 按摩脚底,疏通经络 

泡脚时,可以轻轻按摩脚底的“涌泉”穴,它是肾经的一个重要腧穴,能够起到滋补肾脏、疏通气血的作用。按摩时不要用力过猛,轻柔的按摩可以帮助全身放松,促进气血流通。

3.注重泡脚的时机     

最理想的泡脚时间是晚上,尤其是入睡前。晚上泡脚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放松身体,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泡脚前一小时,可以吃些易消化的晚餐,确保胃肠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避免消化不良。

泡脚作为一种简便的养生方法,确实可以为老年人带来许多益处,但关键在于时机。

因此,老年朋友们要特别注意泡脚的时间和方式,切记不要盲目跟风,合理调整养生习惯,才能真正享受到泡脚带来的健康益处。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重庆城市TV生活
隶属于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