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不如养生
养生不如寡欲
文字整理:中道同修
总统筹:墨默
【医案20】
诊治皆误
患者改弦更医
本案患者两次服药后均出现“咽喉疼痛,吞咽食物困难,食量大减,肝区疼痛明显加重”,因此只好“改弦更医”。此确属药不对症,典型的误治医案。误治之因,在于误诊。患者虽自汗多,但形体肥胖,腹痛拒按,胁痛,有慢性肝炎病史,其邪实肝郁之征可见,并非单纯脾肾阳虚,肺卫之气不固。病属虚实夹杂,“益气固表,温补脾肾之阳”的治则显然不妥。其治本应温阳与疏达共施,但方中用浮小麦60克,生黄芪24克,白术24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黄麻根9克等补敛收涩之品,更有二地之腻,服此方必然邪不得去,郁不得解,补而无功,郁滞更甚,致使肝区疼明显加重,脾气本虚,肝郁不疏,因而食量大减;郁而化火,上蒸熏灼,则咽喉疼痛。由此可见,临床对虚实夹杂,较为复杂的病证,应辨清其虚实之轻重多寡。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固然当先实脾,但若见脾之病,也应考虑有否肝郁。肝郁者,切记不可过用补敛涩腻。
医案20,“诊治皆误,患者改弦更医”
应XX,女,48岁,1977年元月6日就诊。主诉长期恶风怕冷,全身四肢关节经常疼痛3年。患者经常恶风寒,暑季亦不敢当门而立。
这是一个长期怕风的患者。
问诊单里主诉项目就是患者最想解决的当下的症状,是一个参考,有时患者最想解决的并不是医者真要解决的。比如说主诉腿脚凉,医生用干姜苓术汤、肾气丸治疗发现没用,后来发现原来是中焦不通,可见有时候主诉会干扰辨证,主诉可以作为参考。但有时候太难受也要优先解决主诉,比如女人主诉痛经那就要解决痛经。
怕风怕到夏天都不敢站在门口,因为有穿堂风。怕风跟天气冷热没关系,暑天风一吹也难受。怕风是身体的卫气伤了,不是营气的问题。人体的卫气相当于地球外围能抵御太阳风暴的磁场,极光是地球磁场跟太阳风相冲产生的,太阳风会对地面上的东西造成干扰。当卫气受伤了,相当于臭氧层出现空洞,磁场变弱了。
有人怕风还多汗,动不动就出汗,风一吹又很难受,夏天开风扇身体不舒服,这就是身体卫气受伤了。如果只是平常程度的怕风可以喝桂枝汤,之后喝点热粥出点汗就好了。这个患者的怕风已经到了四肢关节疼痛,说明还有阳虚。
人体的阳气是遍布全身的,骨头也有阳气,如果骨头阳气不通叫骨痹。身体的表被寒气闭住了,就会毛孔不开,叫表痹;肌肉闭住了会肌肉麻木,一般是血痹,因为肌肉里都是血,这是虚劳病;骨头也会痹,经脉也会痹,这些痹都是寒导致的。表痹要开表,发汗的麻黄汤、麻附辛等都是治表痹的。血痹有专门的方子,黄芪桂枝五物汤。比如有一种被风吹偏瘫的情况是肌痹,或者叫血痹,出现在血分这一块,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行气,同时用针引阳气过来,针灸配合汤药的方式会好得非常快。另外还有骨痹,寒已经入了骨,“有疾在骨髓,不治将恐深”。再深即病入膏肓就到骨髓了,这种骨痹就会引发骨节疼痛。
“疼”里面有个“冬”,仲景师用“疼”的时候,就知道是寒导致的。如果骨节痛,“痛”只是不通,有可能是寒也可能是热。“骨节疼”是寒导致。经方有专门的三个方子,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还有一种更严重的骨痹,会导致骨头变形。没变形之前这三个方子都有用,如果出现骨节疼痛,看偏重于哪方面:
如果一遇寒湿就疼,还反映四肢沉重,说明有水湿,偏重于用白术附子汤;
如果脉浮就偏重于用桂枝附子汤;
如果没有特别的偏向,只是疼,就可以统一用甘草附子汤。
对没有骨节变形的,甘草附子汤更常用一些。有的骨节出现红肿,摸着很热很烫手,但本能想靠近热源。可见外热只是假象,里面的寒才是真相。如果是真热的话靠近热源会很难受,比如哪个地方烫伤后,稍微太阳晒到或温度高一点都会很难受,冰水或凉水冲了才舒服,这种热是真热。
如果骨节变形了,如有一种类风湿叫“鸡爪风”,这些方子就不准了。有个专门的方子叫乌头桂枝汤,附子的力量已经通不开了,要上乌头。乌头桂枝汤很危险,因为乌头有毒,用这个方子需要炼蜜。乌头从吃后没有晕乎乎的症状就慢慢加量,可不是拿乌头和桂枝一起煮,那样做一定会死人的。炼乌头蜜的方法已经总结出来了,群里会发出来。
再有就是渐冻症,肌肉没问题,能吃能喝就是慢慢动不了了,这是骨头的问题,属于重度骨痹。还有一种肌无力,是肌肉慢慢的萎缩掉了,这种往脾上找原因。渐冻症是现在的癌症,说是治不好的,其实能治好,只是没遇到方法。比如天寒地动去外边穿小毛衣站仨小时你也“渐冻症”,冻得动不了。渐冻症是因为身体被寒给痹住了,主要寒在骨头,骨骼动不了,要给它通开才行。还有一种经脉痹住了,要用通脉四逆汤。包括心脉痹住。五脏六腑寒的人,骨头和身体其他部位都没事,只是整体的阳气衰弱了,经脉因为寒痹住了,这时要通脉。
体表、肌肉、经脉、骨骼都会痹住,都有方法。所有的疾病都是锁,按照仲景师的理法,没有开不了的锁,只是找不到合适的钥匙。西医所有认为治不好需要终身服药的病,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貌似都有方法。他们建议要换肝、心、肾的病,辩证对的话,可能十天半个月就好了。
自汗多,失眠,腹部经常痛而拒按,胁痛(有慢性肝炎病史),暑季时有恶热,但亦同时恶风,喜热饮,其形体肥胖,面色晄白,脉虚无力,舌胖嫩而大。
这个人长期怕风、汗出,卫气不固。卫气不固的人可能还会经常自汗,不敢当门而立。自汗多,就是经常漏汗。稍微一动,汗就出来了。出汗是亡阳,所以说整个身体阳气会逐渐漏掉。人体有一个金钟罩,金钟罩破了之后,阳气自然会逐渐跑掉,就像气球漏了气,把阳气漏掉了,导致骨骼肌肉缺乏阳。
然后腹部经常拒按、胁痛,有慢性肝病,后面所有出现的症状都不用管,看大症、主症。大症、主症在哪?是卫气问题,把汗给治住,把骨节痹通开后,其他的问题可能就好了。同时恶风,喜热饮,形体肥胖,面色晄白,脉虚无力,舌苔又胖大。这是典型的桂枝附子汤证,“面色晄白”说明体内没有热气,开黄芪、白术、附子、甘草、当归和桂枝就行了,后边的一个都不要了,这个方子会更好的。
服上药2剂,恶风寒、自汗虽稍有减轻,但出现咽喉疼痛,吞咽食物困难,食量大减,肝区疼痛明显加重。
这是因为误加了黄柏和黄芩,黄柏肯定会造成肝寒,病人本来阳气就弱,也可能还有厥阴的寒。之前一位同修治疗过一例肝硬化,患者也有肝区疼痛的症状,是肝寒导致的。人体的血液要从胃回流到肝,肝一旦寒了,血液回流不畅,就从胃里出来了,一检查是肝硬化。病人的症状是胃出血,而我们从肝硬化治,很少人能想明白,其实病因是通道不通。所有消化道(脾、胰、胃、肠等)的血液会通过肝门静脉回流到肝。西医治胃部出血是打上胶阻止出血;我们的治法是把肝软化让血液通行,然后再用黄土汤治胃,保证通道顺畅。
还有一位同修用赤豆当归散治疗痔疮,痔疮其实也是消化道的血回不去导致的。赤豆当归散的作用是引血归肝,消化道的血顺畅了,压力就减缓了。
这个医案中,方子如果不加桑枝、生熟地等不合适的药,开得还挺好。病人服药后,恶风寒、汗自出的现象都减轻了,因为方子里有桂枝、黄芪和附子。
患者自动停服上药4天,后继服上药2剂,结果症状如前而加重,因而改弦更医。
当医生发现方子不太见效的时候,一般的思路是加药,而不会想到做减法,去掉那些破坏方子平衡的药。仲景师善用减法,例如去半夏,去桂枝,去芍药等,这就是“为道日损”。中医是道,“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而现在的中医用的是加药的方法,开一个方子一大包药,一锅都煮不下。我们喝茶,七克茶泡浓一点胃都不舒服,一包几斤重的药煮成三、五碗,喝下去胃能舒服吗?经常听说有人找中医看病,病没治好还把胃给喝坏了。开几十味药的做法是为了创造经济收益,一副成百上千元的药,却没有几味对症的,这是卖药,而不是看病。用经方开药,越开越简单,越开越少,到后来常劝病人别吃药了,喝点“炭火水”,好好吃饭就行了,但是这不符合商业逻辑。医院开药必须五味药起,四味药不给走医保,就是让你多开药。比如要给患者开四逆汤,如果加上冬虫夏草三两,东北野山参半斤,本来一付四逆汤就几块钱,这样开一付药要几百块钱,没有用反倒耽误药效。经方的药有的时候一味药都加不进去,例如我们经常会开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根,该去半夏的时候一定不能加半夏,加半夏就好不了。但是后世中医、经方家不会开,他搞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半夏加栝楼根。开药的时候要做到少和精,如无必要不往经方里加药。经方可以合方,但一定要有理法支持的情况下再合方。比如,病人既有桂枝汤证的表虚,又有柴胡汤证的往来寒热、口苦,桂枝汤加小柴胡合在一起就可以。
现在几乎没有能开纯粹经方的经方家了,包括《医林误案》整本书里,几乎没有一个医家开纯经方,即使开了经方,也会在里面乱加药。
医案中的方子,如果把桂枝之后的白芷等药全去掉,基本就是桂枝附子汤。这个方子起码方向开对了,开方子的人应该是位经方家,也知道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桂枝附子汤,错在自作聪明往经方里面加药。
往经方里加药就像往佛经里面加字,往佛陀戒律里加戒,往《金刚经》《心经》里加字。任何用经方的人如果往经方里加药,创立方子,都是在犯昭明太子的错。因为佛陀在经文里说了,不允许往佛经里加一个字。昭明太子往《金刚经》里加字,分成善现启请分、法会因由分等,把一部经割裂开,障世人慧眼,所以他分完经眼睛就瞎了。仲景师以后的那些往经方里加药、创立方子的名中医,都还在十九层地狱没出来。十八层地狱只能装五逆十恶的人,而这些人十八层地狱都装不下,因为断了子孙后代的慧命和慧根。想想有多严重,学经方还敢出幺蛾子吗?
大家有时会认为村长是个守旧派,天天让大家不要出幺蛾子,你要是真明白这个道理,还敢往经典里面加字改药?仲景师已经了达所有理法,所以他能改方。我们可以在经方的基础上作加减,但是不要去创立方子。什么时候你开的方子,药量配比清清爽爽,没几味药,就算合了几味药也很赏心悦目。
圆 光
时
适皖南莽苍
抢榆枋而止
三餐果腹
无所事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