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不如养生
养生不如寡欲
文字整理:中道同修
总统筹:墨默
《妙法莲华经》(以下简称《法华》)是宝藏,需循序渐进展开。开场闲聊,虽然还没讲原文,其实主要内容已说完了。我们并不逐字逐句讲,只梳理每一品的大意,一定要自己去诵读原文。不能得少为足,因为还有很多偈子没有讲。佛陀每讲完法之后,紧接着就是“尔时世尊重说偈言……”,用偈子把内容再总结一遍,以便反复加深印象。所以一定要读原文,任何注解都没有自己诵读原文、思维经义、感应道交来得直接。包括听村长讲《西游记》时,也要去看《西游记》原著。
想契入《法华》妙义,起码得诵十来遍经文。初读会觉得挺平常,听完村长梳理之后再读,理解的层次会更深。比如以前看《西游记》,仅浮于悟空打妖怪,听村长梳理后再看,原来都在讲修行。
《法华》是行愿类的经,不教禅定、打坐、念经、观想、布施等方便法门,也不教避世、舍尘劳、抓救命稻草的法门,而是入佛知见直接启用,让你把频率调得跟佛陀一样,一门超出,直成发心行愿的佛化身,荷担如来家业,非常了得,所以说是“成佛的法华”。
声闻乘、圆觉乘、菩萨乘,都还是修出世的比较多一些,觉得世间太苦了,要出离烦恼。法华不一样,法华是入世行愿的。前面的三乘法,相当于小学、中学、大学;学法华,相当于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直接开干,边行边修。
法华是行,不是学,学法华永远学不好。真正去行,就明白法华了,对十方诸佛菩萨所行也明了了。但是,这样直接唤醒本愿接着就开干的行门,毕竟只有少数不退转菩萨才能直下承担。
很多人修行还都在修上,不明白行即是修,边行边修,并不是坐在那里修。孙悟空刚开始想求长生不老,还是自修,后来跟着唐僧一路西“行”,斩妖除魔,才是回小向大。妖怪也不是路上本有的,都是心魔映现在外界的相。一路行,一路斩妖除魔,就是降服其心的过程。等到其心降服,过凌云渡时,便是行到水穷处,自然天成。不是要去挣一个果位,挣也挣不到,最终都是妄尽还原而已。
在行的过程中,越来越能体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遇到的人,都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妄念所化现出来的境界。
碰到境界时如何对待?
对境练心。就是在境界里修,而不是打坐,修无愿、无念,修空,没有对境,最后只能修个空无所有。
每天通过做事、接触人,观起心动念。如果还起这样的心:这个人长得真下贱、真丑;这个人真不如我;这个人真鸡贼;这个人利用我,可不能让他占到便宜……都是被六贼控制了,不会“做生意”。真正会做生意的人,见到这些人,心生怜悯,给予怎样的帮助?才能让他过得更好一些,智慧更高一些?念念当愿众生,处处饶益众生!
每天一睁眼,念念“当愿众生……”就是修。外界没有别人,看到的都是自己其中一面,自己圆融心体支离破碎的一面。
梦境里面有别人吗?
没有,全都是自己的意识或潜意识化现出来的,观现实如观梦境。
对境练心的时候,刚开始都有习气,练不好。通过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多念佛经,多跟佛菩萨琴瑟和鸣、感应道交,慢慢振动频率一样了,就会不由自主生起本能的心,不需要思考。如果觉察到念起得不对,已是第二念了,后知后觉也算不错。真正在自己心识里长成了,起第一念就是“当愿众生……”,就是舍我,是真正得“月爱三昧”。再轮回的时候,样貌会变,愿心不变。
千经万论修到最后也只是修心。不管是《易经》《南华经》《诗经》《论语》,还是佛经,都是修心正己的,这是总原则。如果学了很久的法华,看了很多佛经,心性一直没变,还是贪嗔痴,所念就不是法华,是"多心经",越念心越多。习大乘经,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心无所住。
听了法华之后,愿大家都能得月爱三昧,以柔忍慈行来处事。调伏自己高慢的心,待众生以温柔,待自己以温柔。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着。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文殊菩萨曾将佛的军,问佛陀为何吝法?自己修大乘成佛,而教别人成阿罗汉、缘觉?
《法华经》第三品"譬喻品"是佛陀担心众生不懂教法次第而讲,就解释了为什么先以三乘法来教化众生,而不是直接让众生入佛知见,直接坐七宝大白牛车。羊车、鹿车、牛车分别代表佛陀说的三乘法。
为什么不直接讲最高级的佛乘——七宝大白牛车呢?
众生爱占便宜,如三子贪玩,就先讲好玩的。就像阿罗汉、孙悟空一样,会变化、神通,变树、变鹤……变各种东西,不仅好玩,还可以显摆。
佛陀讲法言词柔软,悦可众心。众生喜欢什么,先以欲勾牵,然后再以正法度化之。(《维摩诘经》:或现作婬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佛陀知道一切众生根性高低。在其他的佛世界都是菩萨,没有恶道。例如香积佛国,香积佛教菩萨以闻香反嗅见性入道。而人道、娑婆世界很特殊,是六道的缩影,有从鬼道地狱超度出的众生;有从畜生道出苦力还完债后投生的;还有从天道享完天福下生的,更有菩萨本愿再来的。
比如现今的小孩,不仅长得漂亮,还很聪明,应该是天福享尽了投胎到人间的。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已过去,他们没有苦业,既聪明又有福,吃喝不愁。三岁多的小女半夏,语言表达清楚得不得了。而村长在六七岁时说话都还不利索,那时候还很穷苦。
从天道退化来的人,本能就对儒释道感兴趣;而从阿修罗退化下来的纨绔子弟,福报大但是不上进、爱斗,喜欢蹦迪、豪车,还带着习气;也有乘愿再来的菩萨,这类人遇见佛经就觉醒。
楞严法会上的诸佛菩萨一个都没走,这些修不退转的大菩萨不可能去佛国,也不可能去某地涅槃,而是随众生生死。
圣人无心,以众生心为心。菩萨无生灭,随众生生灭而生灭,以方便度化他们。
楞严法会上,菩萨发愿五浊恶世誓先入。”五浊恶世,我不入谁入?我不扛旗谁扛?我不下地狱谁下?连我们都能发起这个心,更别说楞严会上大悲大愿的菩萨。诸佛菩萨没走,都在世间扮演着不同角色,方便度化众生。
人道是六道的缩影,根性差别,利钝皆有,所以佛陀讲法分三乘,讲次第。有些人根钝,像牛马刚脱了牛马的毛,投身为人,还是任劳任怨,挨鞭子抽也不反抗,天天如同牛马一样干活。如果这个世界全是菩萨再来,根性利,佛陀就会直接讲大乘行愿、讲华严、讲如何“行”。不需要讲声闻法、辟支佛法,而教如何开悟、修定、坐禅,如何去除贪嗔痴。药是对症下药,如是症,如是给药。
佛陀下世讲法,不能只照顾菩萨根性众生,而是根据众生的不同根性,分别教化,哪怕罪业深重,都得兼顾到,佛陀慈悲不舍一人。直到最后,佛陀还说了一个念佛法门给众生兜底。若人读不得经,也不识字,怎么办?说话总会吧,那就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以信愿念佛往生。哪怕有人不小心掉队,也要及时提醒跟上,要勇猛精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退,人身一失,万劫不复。得人身之难,佛陀说好比瞎眼乌龟,一头扎在洋流上浮木的孔里,想想几率有多少?(《大般涅槃经·卷二·寿命品》偈曰: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
这一世能遇到《妙法莲华经》,遇到正法,说明累世已供养无量恒河沙佛,曾经跟诸佛在一起。如《金刚经》所云:如来善咐嘱诸菩萨。所以,能得人身就赶紧醒来,别忘了佛的嘱咐。佛陀灭度的时候,要我们燃臂供佛,要撑起做众生第二导师的重担,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愿。因为有隔阴迷,如果没有《法华》,没有大乘经,很多曾发愿来世间修行、度众生的菩萨都会忘掉本愿。
村长希望通过解析《法华经》唤醒大家的本愿,唤醒大家在诸佛世尊面前曾发下的大誓愿。
接下来看《譬喻品》,主要内容是佛陀用打比方来给众生解释为什么要讲三乘法。
以前学过的,这一世还记得,这叫不忘失。
真正的不忘失法不是学的知识不忘,而是生生世世不退转菩提道心,不忘记自己的本愿和行愿。身体的相,可以任何形式出现,哪怕投生到鬼道,也不忘失本愿力。“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不管是到哪一道,本愿不失。菩萨都在人间,所以叫人间菩萨。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重点的给大家念一下: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与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舍利弗说,看着佛给众菩萨授记,却没有我的份,感到很落寞。类似公司年终发奖金,其他人都领了,为什么我除外?因为你工作没做好。
为什么佛陀不给舍利弗授记?
二乘人行的不是菩萨道,不可能被授记,若一念发菩提心,就能被佛授记。
为什么要受菩萨戒?
为了坚固我们生生世世的愿力不退转。哪怕是初发心,没学过佛,这一世才接触,只要发了菩提心要去度众生,有这一念,就有了成佛的因。如果佛陀在,一定给你授记。而阿罗汉神通修得再广大,只要他没有这个因,菩提心发不起来,就被佛陀称为“焦芽败种”。如同种子没有胚芽、胚胎,种子烧焦了,发不了芽。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坐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
我们佛性都一样,为什么佛陀要给我们讲小乘法啊?佛自己成佛,却教我们成阿罗汉。
“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并非如来要给我们讲小乘法,只因我们没有发心,才遇不到也受持不了大乘。起什么心,如来就对应什么法,这是心相应法。如来只是应,叫应供、等正觉,如来是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就显现什么样。只想自己解脱,不管众生,是自了汉,应的就是小乘法;发大愿、大乘的心,就能应到大乘经。
先有求,再有应。很多人学中医,在没遇到村长之前,发愿能碰到一个老师把中医讲明白。天天求、天天想,然后辗转遇到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也遇到了村长,听课之后豁然开朗。也有人求如何行菩萨道,如何解《法华经》,因缘具足,村长来做这个应,这不就来了?先起因,如果这一念够坚固,外面就会迅速显像,念兹在兹。
“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
世尊,我从往昔以来,日夜都在问责、自责,佛陀为什么不给我讲大乘法?克责为什么如来给众菩萨授记,不给我授记。我哪做得不好,哪没做到啊?这话说得多好,其实这是讲给我们听的,大家有没有像舍利弗一样,终日竟夜每自克责?
村长从学医以来常自责为什么遇不到仲景师,虽然遇到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什么没有福报和仲景师生在一个时代,听他教诲?为什么生在这个世间?村长出生时,佛已经灭度几千年,为什么没能跟诸佛菩萨生活在一起?想求正法,求不到,想求解脱知见,要付出极大的辛苦努力。如果有一个人能给我讲明白多好啊。因为我求知若渴,但很多东西遇不到,村长就终日竟夜每自克责。
所以,知自己的不足,有求法的心,虽然没有人来讲《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但是梦到仲景师来给村长讲法,还好几次梦到释迦牟尼佛来给村长讲法。虽然没能与佛生在一个时代,但是在梦里见佛,也是一样的。
当遭遇苦难,遇不到正法、迷闷的时候,首先要反省、克责自己,为什么身边没有菩萨善友、菩萨眷属?为什么身边都是恶知识,你争我抢、勾心斗角、骗钱骗色、喝酒吃肉、吹牛,像罗刹一样的人?为什么遇到的都是庸医,生病了也遇不到良医?为什么自己境界里显现的都是这样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自己心念显现出来的,都是自己的翘翘错薪(心)啊~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
法会上的天人众等,佛陀曾在二万亿佛所教化他们,这些人生生世世跟着佛陀,受佛陀的教化。
“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佛说:舍利弗,我原来教你的,是让你去行菩萨大愿成佛道,你这一世忘掉了,把自己的本愿忘失掉了,舍大向小了。教大乘法你不会信,只能先教小乘法,教得声闻之法。“而便自谓已得灭度”,就是得少为足。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佛陀讲《法华经》的一大因缘,表面上在教舍利弗,实则是舍利弗为我们请法。佛陀讲《法华》,是为了让原来生生世世跟着佛陀学法的人,在末法时期能听到《法华》。《法华》传到现在,是为了唤醒我们佛子不忘失本愿,让我们觉醒入佛知见,行诸佛之道。
如果生生世世所行都是这个愿,这世一遇到《法华》就会记起来,跟内心直接相应,感同身受。哪怕你不知道前世是谁,不知道自己前世父母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生生世世做过什么事,但这一世遇到佛经的那一刹那,突然就明白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而且坚信本愿,再也没有一丝退失。
这个坚固程度类似一个母亲傻了,谁都不认识,见谁骂谁、见谁打谁,但唯独没有忘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孩子,她不打不骂。只要有这个愿在,即使处于五浊恶世,其他的事情都想不起来了,但是最坚固的道心和菩萨行愿是忘失不了的。所以遇到任何一本经,看了就能醒过来了,知道这是和自己内心相应的东西,实获我心。
“我今还欲令汝意念,本愿所行道”
让我们别忘失本愿,别忘了本愿所行的道。本愿所行的什么道?就是法华最后面诸大菩萨所行之道。
“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教真正菩萨所行的法,菩萨法行的是什么?"药师菩萨本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后边出场的几位大菩萨,佛陀用他们当典型,教人们行菩萨法,所以说《法华经》是讲给不退转菩萨的经。就是因为舍利弗有一念惭愧心,他不想学小乘法了,想学菩萨法、想学大乘,佛陀就先给他授记。
佛陀讲完法之后,只要发一念大乘心,还没开始行,都会被授记。先授记的是舍利弗,因为舍利弗心生惭愧,每自克责,起了回小向大的心,佛陀就予他授记华光如来,国名离垢。
佛陀为什么以三乘法来化导众生,因为众生贪玩,贪恋红尘。长者有三子都贪玩。“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三界苦毒无量,人还去贪图世间尘劳。就像我们明白经方能救人,却看着亲戚朋友还在大把吃着养生专家推荐的保健品,心生怜悯。他们已经迷失了,乐着嬉戏世间财色名食睡,迷失在专家的洗脑上,跟他们说他们不信,这时就需要方便善巧。
佛陀也一样,先用三乘法,方便善巧给你好玩的。好比你喜欢养生,我就告诉你有一个非常好养生的东西,吃了还给你红包,先让你把各种保健品,各种苦毒无量的东西戒掉,然后再慢慢讲经方。哪天你明白了经方的厉害,突然一下醒悟:原来自己一直在饮苦食毒。这个过程很漫长,急不得,着急会适得其反。佛陀想让人入佛知见,也着急不得。跟喂婴儿一样,刚开始吃不了主食,就从流食开始,吃好消化的食物。
羊车、鹿车和牛车代表三乘法,乘,可以理解为承载力。羊车力最小,鹿车稍大,牛车比鹿车力更大;也可以理解为羊拉小车,鹿拉中车,牛拉大车,比喻佛陀的三乘法。车乘越大,承载力就越大,度人就越多。
三子,指世间贪恋尘劳的人。佛说“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三界火宅,真正能出的,只有一条很窄的窄门。基督教也说窄门。修行的人很多,悟佛知见的多,最后真正能入佛知见的人非常少。跟我们学经方的一样,跟村长学经方的人也很多,但最终能真正学通的也就几个。
佛陀讲三乘法全为方便而设。出离火宅之后再给你真正的东西,赐七宝大白牛车。
佛说“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等一大车”比喻佛陀的一乘法,第一义谛,没有二乘三乘。“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
佛说“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
”佛说我这车给一个国家的人,都给不完,别说是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代表娑婆世界三种根性的人,一国的人就相当于是整个娑婆世界,十法界、六道众生,佛陀说都给不完,因为本自具足。佛陀真正赐予的,是你本自具足的。
禅宗说“老衲自有娘生褂”,我生下来就有衣服,就有七宝大白牛车。后面讲到大富长者有一个儿子,虽然走失了,但依然是大富长者的儿子,生下来就拥有长者所有财富。
我们一旦能悟到佛陀的“开”和“示”,能入佛知见,发现原来本自具足,无需外求,一切吃穿不愁。回向偈里有“庄严佛净土”,如何建造、庄严自己的净土?在起心动念处下手,念念当愿众生。在你的境界里,菩萨眷属会显现,佛陀的经也会显现……这就是本自具足。
文殊菩萨的《净行品》,就是带着大家去建造庄严自己的净土的。念念当愿众生,就能生出一切善法。佛陀说,在末法时期,再轮回时,只要发大愿度众生,所行之处、所生之处就会有佛经和佛法,全都是你自己的慈心化现。
“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
本来有很好的大乘经典,却跟众生说小乘法。大家不要认为佛陀在搞虚妄,这不是虚妄,而是方便法。虽然都是“妄”,但若为了满足自己的金钱、地位、名利,所行的善巧方便就是虚妄。要看发心,如果发心为己,没有方便,全是妄语。如果发心为人,念念当愿众生,就无妄语,全是方便。千经万典皆是发心,从心行下手才对。
“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
虽然佛陀有无量的财宝、法宝,但众生不一定能接得住。就像即便给你再好的食物,若是个破盆也接不住,太多还会被压塌。
“舍利弗,是以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为什么一定要说三乘法,而不是一乘,是据众生根性和根器来的。这个世界的人根器差别太大,有佛菩萨再来的;有从地狱道、畜生道刚出来的;有从天界来的,五花八门。干净的水、污浊的水、有毒的水,都往娑婆世界往人间流,混在一起了,为此才感召佛陀讲三乘法。
经典是指明众生心行,让众生究竟解脱的。哪怕只度一人行菩萨道,令一人安住此道,不退转道心,此人以后若度无边无量众生,生生世世所行功德也无量无边,因此别小看度一个人。
就像村长跟希彦老师学了中医,很多人又跟村长学中医而受益,希彦老师的功德巨大无边。所以能度一个是一个,能叫醒一个是一个,要尽力而为。不要觉得这事很难,只管自己,不管其他人。这还是二乘心,虽然遇到大乘,但是心还在“乐小法”。
以上就是《譬喻品》的主要内容。后面是佛陀重宣的偈,其中说了诽谤《法华经》的严重果报。
“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辗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其影枯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罪报。”
这类果报因断人慧命所致。度一人行菩萨道,相当于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同样,断一人慧命,也相当于断无量无边众生的慧命,因此后果极其严重。
从地狱出来,不能直接投生成人,会投生畜生道,并且样貌如浑身长满疙瘩疥癞的流浪狗一样,令人嫌弃恶心,就算从畜生道再投胎成人,也是下贱之人。
能投胎到中国,就像买彩票中了特等奖,因为在中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命。人身难得已得,中国难生已生。(出自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二“六种难事”。即佛世难遇、正法难闻、善心难生、中国难生、人身难得、诸根难具。)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容易听到各种菩萨名、佛名、圣贤名,还有各种佛经。能遇到《法华经》《大般若经》《华严经》等大乘经,都不知要生生世世供养多少佛,救度多少众生,才感召这样的外相,才有这样的福报。所以说,要抓住此生的机会,人身一失,机会就没了。若没抓住,这一辈子就空过了。不但空过,不进则退,下一世再投胎到哪儿,谁都不知道。
“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就是被瓦石砸死的果报。比如西方以前就有用石头砸死罪犯,执行死刑,受各种苦毒(以色列的律法“石刑”——查自百度)。
“若做骆驼。或生驴中。”做骆驼、驴,生生世世弓腰驮重物来还债,腰直不起来。
“身常负重。加诸杖捶。”不但要负重,还要被人在后边拿鞭子抽。
前面穿着鼻子,后边有鞭子,跟现在上班一样,不上不行。
后边也都是讲诽谤《法华经》的果报。比如“口气常臭,鬼魅所著,贫穷下贱,为人所使。”有些人一说话,口气能把人给熏死。村长就见过这种人。不但口气臭,腋窝也臭,浑身散发臭气。村长就给自己心理暗示,跟自己说:不垢不净,鼻嗅香如风,闻到也没闻见。吃太多众生肉,身上的毒太多了,就会生臭味。吃几年素之后,臭味慢慢就没了,鬼魅也不喜欢了。
诽谤大乘经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果报:“若自有病,无人救疗,设服良药,而复增剧。”是生病后病治不好。有些人生了病,有经方有药,这是有福报。村长以前也生病,吃了药就好了。但是有些人生病,同样的证,吃了药反而加重,中药治不好,这个果报就是无药可治。生病有人救,有人开经方,都是烧高香了,没有多少人能遇到经方。
“如斯罪人,永不见佛,众圣之王,说法教化,如斯罪人,长生难处。”诽谤圣贤就会生在边远下贱、没有圣贤出世的地方。现在交通发达了,生在哪其实无所谓。对于几千年前来说,要是生在川西的深山里,一辈子走不出去,就不可能闻到圣贤名。
“若得为人,盲聋暗哑,贫穷诸衰,以自庄严,水肿干痟,疥癞痈疽,如是等病,以为衣服,身常臭处,垢秽不净,身著我见,增益嗔恚,婬欲炽盛,不择禽兽,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若转为人,要么是聋子;要么是哑巴;要么受贫穷报;要么得水肿病;要么得干痟,就是得牛皮癣,浑身掉皮;要么长疖长癞,浑身流脓,生各种肿瘤。
“身着我见”,还傲慢得不得了,以为自己都是对的。
“婬欲炽盛。不择禽兽。”不但跟人去交配,连一切禽兽都可以交配,这已经不是人了。
这些全部都是诽谤《法华经》的果报,后面接着是《信解品第四》,下一篇继续再说。
佛陀在灵鹫山讲《法华经》,是循序渐进的,越来越精彩。前面都是引子,最精彩的是从地上涌出一个七宝塔,是多宝如来的佛塔。释迦牟尼佛坐在多宝佛的旁边,继续讲法,这就是《见宝塔品》。
任何一部经里面,都没有两尊佛在一起讲法,释迦佛在讲,多宝佛在听。就类似于要找一个证明人,找一尊佛给释迦佛做证明,所讲绝非虚妄。“多宝”,宝贝多嘛。但真正的宝贝,并不是世间财富,而是“法宝”。
大家多念:南无多宝如来,所愿皆成!
圆 光
时
适皖南莽苍
抢榆枋而止
三餐果腹
无所事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