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医林误案》之二十八"胃胀苔黄,误寒为热"

文摘   文化   2024-08-24 09:22   安徽  

医不如养生

养生不如寡欲


文字整理:中道同修

总统筹:墨默


【医案28】

胃胀苔黄

误寒为热


张某,35岁。患者胃中胀满,饮后尤甚,脘下微有热感,脉不数,舌苔黄而不干,以甘寒、苦寒清热兼行气消胀,服药多剂,热感愈甚,连及后背亦热,胀满加重,食欲因之大减而舌苔亦愈黄,始知药误。请教老医师,老师曰“此胃气虚寒证,医者不察,舌苔黄,误以为热,不知舌苔黄燥为热,今黄薄多液,乃消化不良,胃有宿食故也。”治宜理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味:

炮姜6g,肉桂6g,甘草6g,白术9g,党参9g,吴茱萸3g,细辛3g,厚朴3g。

服药2剂,胃脘胀满稍缓,脉见缓象。更方用干姜、白术、党参各 9g肉桂、甘草、吴茱萸、砂仁各6g细辛、厚朴各3g丁香1.5g。又服数剂,胃脘热感胀满渐消,食欲增加,黄苔渐退。制丸服之乃痊,丸方如下:

60g党参45g甘草30g肉桂30g白术30g附子30g吴茱萸15g细辛15g。共研细末,制丸如绿豆大,每服6g一日两次。


【作者体会】


胃脘胀满属寒属热者皆有。本案胃胀有热感,舌苔黄,很似热证,但其本属胃气虚寒。黄苔热感乃化物不良、食积化热使然,病属胃寒似热证。其辨证要点有三一为舌苔黄薄、不燥而湿润,二为无苦干渴、脉数等内热见症,三为服甘寒苦寒剂证反加剧。黄苔而不属于热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关键在其色黄而薄,不燥而润。医者辨证要精,必在细微处着眼,不为假象迷惑胃脘有热感,大致与胃酸增多所致的胃脘烧灼吞酸类同,其证亦有寒热之分,不单纯属热证。高鼓峰《医家心法》云吞酸之证,“河间主热,东垣主寒毕竟东垣言其因,河间言其化也”。辨其寒热,必须结合素质、脉象和其他见症。对于脾胃虚寒性胃脘烧灼吞酸的治疗,《程杏斩医述·吞酸》篇引李东垣语:“吐酸者……以辛热疗之必减,……作热攻之,误矣。杂病醋心,浊气不降,欲为中满,寒药岂能治乎?”这里讲的“中满”,与此案“胃中胀满”相同,此为寒性胃脘灼热吞酸的一个重要兼症,而热证胃脘灼热吞酸者常兼见心烦、口干、口苦、口渴、脉弦数等症。

【村长解析】
“张某35岁患者胃中胀满,饮后尤甚。”

满分为三种:中满、胃满和腹满。中满是脾湿,湿气困脾;胃满是胃积水,饮后尤甚,喝完水后更严重;腹满是腹部感觉胀,里面气虚。

胃喜多热、多燥的。热能腐熟食物,燥能吸水,但长期吃凉的东西,尤其现在孩子从小喝牛奶、冷饮、吃各种甜腻的东西,把整个胃肠道系统都搞寒湿掉了。
这类胃中胀满,饮后尤甚,用什么经方?
胃中有食物有水的时候,身体要先吸水再消化食物。如果胃中的水一直走不掉,食物就不往下有。胃部的食物和胃酸掺杂在一起,一打嗝就反酸水。所以,经常胃酸的人本质就是胃积水了。不严重平时可以吃点五苓散,里面有茯苓白术,可以燥湿。
五苓散配伍极好,其中苍术、茯苓、泽泻都是逐水气的,尤其苍术是专门增强胃燥性的。有胃积水的人,本能的不喜欢饭后喝汤,因为胃里本来就有水,喝完汤后,会感觉胃部胀满难受,要喝的也只是象征性地喝一点。
南方人喜饭前喝一碗汤,喝着喝着就把脾胃喝湿了。水果很凉,会把胃冰凉,饭前也不能吃。饭后吃少量水果不会得胃病,饭是热的,它的热量还可以把水果的寒气稍微化一下。

“脘有热感。”

食物在里面堆积着,不往底下走,消化也慢,胃要一直不吸收水,会引起小便不利,因为胃先吸水到血液里,再由肾过滤,才能形成小便。

“脉数,舌苔黄而不干”

是舌苔黄腻,黄腻表示身体有水湿、有热,这是假热,是东西在胃里面堆积着化不掉,生出来的热,跟小孩的积食一样,是内热。胃再热只要消化好,舌苔都不会发黄。像这类又黄又水的舌苔都因积食导致;积食还会导致晚上睡不踏实,多梦,这种失眠叫“胃不和,则寝不安”栀子厚朴枳实汤方可治。村长治过好几例,理法是胃很热,又不通畅,晚上睡觉的时候热不往底下走,干扰到心包就睡不好了。我们建议这样的人,早上吃一顿,中午吃一顿,晚上就别吃了,让胃气恢复一下。
大家可以试试,少吃点会发现第二天不是没劲了,而是人更清醒了。现在很多人吃完晚饭还吃夜宵,等睡觉时胃里面装满食物,早上起来接着吃,没让胃休息过。胃哪来那么多气?胃气不够,只能去调肾气,慢慢地把肾气给调空了,肾气一空,就“但欲寐”。是不是吃饱之后就不想动,想睡一觉?头昏昏的,没精神了?正常情况应该是饿了没精神,吃饱后有精神,现在都反了吧!吃饱后昏昏欲睡,没肾气了再去吃肾气丸,这都是笨人的做法!该减食了,要把下午那顿饭减下来!精神会恢复,胃气也会恢复,损谷则愈,少吃点很多病就好了,这是理法,是循道的。我们本能的思考是多吃点才有营养,正确的做法是为道日损,少吃点!

“清热兼行气消胀,服药多剂,热感甚。连体后背胀满加重。”

本来是太阴病的胃满,但用了各种苦寒的药,真正的太阴病是一点苦寒的药都不能用的。太阴病主要以甘温,如用苍术、白芍、厚朴,炙枳实等药来治。舌苔一有黄就去清热,肯定是不对的。导致现在整个都不通了,热在里面蓄积着出不来,类似于谷堆一样闷在里面不动了,风气也不行了。

“食欲因之大减舌苔亦愈,始知误。请教医师,老师曰此胃气虚寒,医者不察,舌苔黄,误以为热,不知舌苔黄燥为热,今黄薄多液,乃消化不良,胃有宿食故也

这里老医师说的很中肯,如果患者一伸舌苔又黄,上面又起毛刺干干的,一说话口气很重,这是热相,有内热了。若小孩子发烧之后,舌苔还很黄、很燥,说话时口气很重,可以用竹叶石膏汤方把里热解掉,不是白虎汤啊,两个经方是不一样的,竹叶石膏汤里有很多滋阴、养阴的东西。少量的竹叶石膏汤当茶饮,加点枣熬稀稀的给孩子喝,很甜很好喝。喝了之后基本上一两天舌苔就变好了,就不热了。因小孩子发烧之后,整体的热已经没有了,余热未退尽,可能维持37℃左右,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会一惊的一惊的。也可用葛根片加点红枣,少量生姜熬水喝,或者更省事的煮点大白梨,冰糖可加可不加,用梨来复其阴。阴一复起来,热就慢慢退了。
”黄燥为热,今液“

一看舌头黄啦啦的,有很多的水,既有热又有湿,不用管发烧或者是不发烧,先去水湿再,还是太阴病。

”今液,乃消化不良,胃有宿食故也“

还可能是里面有宿食,一摸小肚子会疼,舌苔又黄又腻,也会导致积食。宿食经方有三个:
一个是在阳明病,舌苔比较干黄的,可以用大承气
一个太阴篇,体虚者宿食伴腹胀满的方子: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积食了食物在里面走不动了。
还有一个在霍乱篇的宿食汤:白术茯苓半夏枳实。这个方子治朝食暮吐。上午吃的东西下午吐出来,或者晚上吃的东西第二天吐出来。一般有重大疾病后,胃口不好,吃东西恶心,吃过后不消化还要吐出来,就用这个方子。

”服药2剂,胃脘胀满稍缓,脉见更方用干姜、白、党参等又服数剂,胃脘热感胀满渐消,食欲增加,黄苔渐退“

案例中也是符合用甘温的药除热。还好,虽然他没有开出一个很好的经方,起码在方向上是不错的。后来又用这个药做了丸子,丸子吃了反正也好了。

如果见舌苔水啦啦的,多水这类太阴病的湿热,是不能用承气汤去下的。如果用承气汤下完之后,要么吃不下饭,要么腹胀满,要么是利不止。胃中有宿食,案例中用了理中汤和吴茱萸,其实把吴茱萸去掉,开的方子方向还是可以的。

像这种湿热都是消化不良,我们可以按积食、宿食的方向治。小孩子一积食就舌苔发黄,如果是舌苔发黄又很干,那我们可以用承气汤下。如果小孩子面又黄,又起眼袋,这时候要慎用调胃承气汤了,对不对?我们要用一些健脾消食的,让他自己往下下。他那个舌苔很黄,说明那个热在里面气积了,食物在胃里面相当于一个谷堆,不动的话里边就生热了。谷堆长时间风气不通,里边冒烟是发酵后生热,所以人会感觉后背也热,其实原因都来自于食物积住了。本医案我们就用茯苓半夏枳实,就叫它宿食汤(先吐,后利,腹中满痛,无寒热,脉濡弱而涩者,此宿食也,白术茯苓半夏枳实汤主之。)
为什么用枳实?
枳实是行气的,用气推动把热散掉。这个方子设计得非常好,用茯苓白术的目的是散水,如果没有水的话积的食物不会发酵,跟谷堆一样,如果是干燥的不可能出现冒烟了。然后用枳实把气推一下,用半夏把热引阳入阴。

“太阳病里宿食脉滑而实者,可下之,宜承气辈,若大便溏者,以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这方子跟宿食汤也差不多。加了厚朴是因为加了腹胀满症状。这个方子没有专门治宿食方好,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它也有去水的。这两个宿食方都有茯苓白术,这两味药是太阴病的功臣。如这个人有宿食还腹胀满,偏腹胀多一些,用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如果只是宿食,没有腹胀满,就用有半夏的宿食汤。

太阴病是不能下的,就算小的积食也不能。把水一涤荡,风气一通,自己下来了,就不积食了,要解决环境。像一些中医说的,水里面滋生很多细菌,靠杀菌肯定不行,我们让水流动起来,细菌就不生了。要解决胃里面的环境,水湿的人可以用五苓散,里面有茯苓白术嘛!

见太阴病的热要非常慎重,不能用苦寒的药去清热,越清它的热会越重,越重就会越难受。就跟大禹治水一样,要疏不能堵,他爹鯀就是拿息壤来堵,发现堵不上。看仲景师开方子这四味药就很妙。枳实要用炙枳实,所有经方里的枳实、厚朴都要炙。

【课间闲聊】

学生:厚朴是直接炙还是用姜一起炙?因为后世说厚朴要加姜一起炙。

老师:仲景师有没有让加姜?

学生:没有。

老师:那还有疑问吗?学经方,不节外生枝,就是最好的。
弯路还是要走的。村长也走过弯路,并不是一路畅通,关键是还能绕回来。有的人在弯路上越走越弯,进了九曲盘桓洞后,就出不来了。

为什么第二个宿食方用甘草?因甘草可蓄水。但是,仲景师那个宿食方(白术茯苓半夏枳实汤)里面就没有甘草、大枣、党参这些健脾的东西,因为不利于散水。如果这时用小建中健脾,那喝了之后就上火,因小建中粘腻。在他没有积食的时候用小建中可以保健,在积食的时候再搞点粘腻的东西,相当于往柴火上再淋点蜂蜜,更黏了是不是?当它积住的时候要给他散开,有病治病。

我们专门还有一个中满方:白术茯苓厚朴汤。中满方跟胃胀方有什么区别?
中满方:寒湿与脾相搏交织在一起了。这样的人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他平常吃点就饱,不吃还饿,饱了就感觉到不想吃,胃口老不开。为什么我知道这些问题?因为所有的脾胃病我全部经历过一遍,就差胃癌了。不吃饿,吃了就饱,胃满的感觉,这叫中满,就是脾湿,寒湿与脾相博,发为中满。跟胃满、脾湿都差不多。所有太阴病上,茯苓白术是少不了的,枳实、厚朴也能加呀。如果还有热舌苔黄加半夏,对不对?半夏可以把那个热引阳入阴,如果舌不黄的话把半夏给去掉,你看这就会用了,随手一组合就是仲景的思维,很过瘾的。



圆 光 


适皖南莽苍

抢榆枋而止

三餐果腹

无所事然




 直播频道号

以飨同好

 

村长侃
求医不如求养生养生莫过于寡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