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联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乡村“镇”兴】专栏,持续关注国内外典型乡镇的发展,旨在为国内乡镇的建设提供案例研究。
导语
库伯佩迪是一个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中部一个小镇,是世界著名的蛋白石之都。在极端天气和人为作用下,形成了世界唯一一个地下城。本文聚焦库伯佩迪形成地下城的原因和地下城小镇的发展模式,从地理区位与交通通讯、气候环境、历史人文情况与社区现状以及蛋白石矿业多个方面来介绍库伯佩迪的基本情况,归纳库伯佩迪小镇的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对比总结从中得出对我国小镇发展的启示。
01 库伯佩迪的基本情况介绍
库伯佩迪位于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东经134.8174度,南纬28.9688度)。南澳大利亚州地形以山脉,草地为主,内陆地区沙漠广布,州内包含多个国家公园。相较于南澳大利亚州较为知名的其他城市和地区,库伯佩迪由于深处内陆,没能发展起该州传统的乳制品和葡萄酒产业,转而投入南澳洲地区的另一大产业——矿业。恰逢库伯佩迪地区白欧泊资源丰富,使得小镇以珍贵的澳洲珠宝闻名。但受益于澳大利亚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向北临近爱丽丝泉和向南临近州首府阿德莱德市,这样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库伯佩迪在矿业基础上,发展完善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
图 库伯佩迪在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另外,库伯佩迪靠近斯图尔特公路A87段。斯图尔特公路是贯穿澳大利亚南北的最重要的公路之一,连接北部的达尔文港和南部的奥古斯塔港。除此之外,久负盛名的澳大利亚火车旅行线路,“甘号列车”(The Ghan)通过支线Manguri Siding每周往返。但由于火车站的距离和昼夜温差巨大,列车上的游客往往不被建议下车,而当地居民大部分选择自行准备交通工具。库伯佩迪本身也建有机场(代码为CPD),航班可以直达阿德莱德市。
此外,在库伯佩迪和两个更偏远的小镇乌德纳达塔(Oodnadatta)和威廉克里克(William Creek)之间有一个十分有趣的通讯工具,“The Mail Run”(邮车)。这种“The Mail Run”不仅可以运输传统的邮寄包裹和信件,也可以承载一定量的游客与行李。
图 库伯佩迪在南澳大利亚州的位置
图 The Mail Run
图 库伯佩迪小镇内部地图
库伯佩迪小镇内部的地图着重刻画了一些重要的旅游景点和交通运输方式,但是事实上库伯佩迪作为一个千余人居住的社区中心,拥有着极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交通设施,而且宗教教堂,文化娱乐设施与医疗卫生设施也十分完善。由于当地白昼时间段下十分炎热的天气条件,库伯佩迪还有一个大部分时间只在晚上使用的高尔夫球场和足球俱乐部。
图 库伯佩迪高尔夫球场
根据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及库伯佩迪所在的地理位置,库伯佩迪作为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昼夜温差大,其地表温度常常超过了四十摄氏度。这样的气候特点与当地人民开采蛋白石矿的经济模式,促使小镇上的居民进入地下生活,这与当地的蛋白石矿业两相结合,这才构建出“地下城市”与“地下社区”的别样景象。
图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
库伯佩迪作为南澳大利亚州靠近内陆的地区,被西方探索者发现的时间相对较晚。苏格兰人斯图尔特(John McDouall Stuart) 因其在1858年的探索线路被认为是最早接近库伯佩迪地区的西方探索者。而1915年Wille Hutchison首次在这块地区发现了蛋白石矿,这吸引了大量西方蛋白石矿采集者来到库伯佩迪地区定居,也就建立了小镇的雏形。1920年,随着当地的邮局建立,库伯佩迪(Coober Pedy)这一名字才被正式确立。库伯佩迪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并于1987年成立了一个地方政府委员会。
“Coober Pedy”(库伯佩迪)的命名实际上源自Kokatha语(一种分布在南澳大利亚州的语言)中,“Kupa(未经洗礼的人或白人)-piti(洞穴)”两个词的合写。 最常见的解读即为“白人的洞”,正是意指在当地蛋白石矿洞中进行开采工作的白人。
在人口变化方面,根据Petter Naessan在《The etymology of Coober Pedy, South Australia》中的研究,在1915年当地的蛋白石矿洞被发现后,只有非土著的居民(以白人为主)居住在库伯佩迪小镇,而土著居民,大约有300-500人,则居住在库伯佩迪之外的地区。1975年后,随着土著居民搬迁到如今的库伯佩迪小镇中居住,他们用一个称呼当地金合欢种类树木的名字“Umoona”来命名这个小镇,意为“长寿”。根据相关数据,目前当地大约有近两千名居民,其中60%居住在地下。
图 库伯佩迪小镇人口变化统计图
(截止2018年)
对于澳洲的土著居民与土著文化,这是一种独特且丰富的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澳洲土著人的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澳洲土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他们使用各种材料,如树皮、骨头、石头和羽毛等,来制作精美的工艺品。这些艺术品通常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土著人对自然界的理解和尊重。
2.音乐舞蹈:澳洲土著音乐和舞蹈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著人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情感,庆祝节日和纪念重要事件。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通常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
3.宗教信仰:澳洲土著人信仰多种神灵,他们认为这些神灵控制着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土著人通过祈祷、仪式和祭品来与神灵沟通,以祈求保佑和指引。
4.社会组织:澳洲土著社会通常是由家族或氏族组成的。每个家族或氏族都有其特定的领地和责任。土著人通过合作和互助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生存。
5.语言:澳洲土著语言种类繁多,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尽管许多土著语言已经濒临灭绝,但仍有不少受到了保护得以传承。
1.蛋白石的基本信息与分布情况
蛋白石(Opal),也称“欧泊”(本段后文中均以欧泊指代,意在强调其宝石的珍贵性而非化学矿物),是一种二氧化硅化合物。由于目前欧泊90%的产量来自澳大利亚,因此也被人们戏称为“澳宝”。其中最著名的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黑欧泊和来自南澳大利亚州(主要是库伯佩迪)的白欧泊。
图 澳大利亚白欧泊在光彩照耀下的效果
欧泊在古罗马时代被认为是神圣的石头,能够带来好运与幸福的未来。古罗马自然科学家普林尼曾说:“在一块欧泊石上,你可以看到红宝石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斑,祖母绿般的绿海,五彩缤纷,浑然一体,美不胜收”。这不仅体现了欧泊光彩夺目,极具收藏价值的特点。目前市面上的欧泊可以分为人工欧泊和自然欧泊,就颜色来分类则可以分为:黑欧泊、白欧泊、火欧泊、水欧泊、水晶欧泊、砾石欧泊、铁欧泊等。目前,世界上90%的欧泊来自澳大利亚,除了水欧泊的主要产地来自埃塞俄比亚外,其他类型的欧泊几乎都嫩在澳大利亚找到。
根据葛华彬(2020),白欧泊具有特色的结构和包体,一般根据原石条件,白欧泊会被加工成中凸的腰圆型或者扁平的腰圆型。这也是区分白欧泊和其他原石如拉长石的重要特征。因为长石发育有解理,板条状或针状的黑色金属包体也常见。
2.蛋白石的市场价值
衡量蛋白石价值的主要手段是观察其变彩效果,主要涉及其变彩的面积比例、强度、色彩范围、主色调和变彩图案等。此外,如果涉及到其他变彩效应如猫眼效应、星光效应和月光效应等,会大幅提高其价值。除了变彩之外,欧泊的体色也是十分重要的标准。黑欧泊的体色能更好地衬托变彩效果,而大多数白欧泊则不能,这使得前者的价值较后者而言相对更高。当然,其他一些衡量传统宝石特征的要素,如瑕疵、裂痕、形状、体积、厚度等等也会对市场价值造成影响。
就目前蛋白石的市场供应情况来说,作为一种矿石资源,欧泊的总储量是有限的,部分历史悠久的产区开采量不断减少。目前市面上以澳大利亚的白欧泊和水晶欧泊为主,由于其产量较大,平均价格相对在在100-300美金一克拉左右;而黑欧泊相对珍贵,价格也在数百到上万美金不等。另一方面,蛋白石市场的需求端也发生变化,在原有的欧美和日本市场基础上,中国市场在近年来也逐渐有不少爱好者参与。但是由于黑欧泊的产量减少,收藏者和顾客的爱好可能会更偏向于非洲欧泊和澳洲白欧泊,进而对价格产生影响。
02 库伯佩迪的文旅模式与特色小镇发展
1.蛋白石之旅
在澳大利亚的一些旅游网站上,几乎每个库伯佩迪的旅程都会包含蛋白石参观。其中,乌穆纳蛋白石矿和博物馆是库伯佩迪最大的地下景点。在这个博物馆中,游客可以置身于历史,在蛋白石矿的采集痕迹中找到曾经的土著和欧洲采矿者定居点的踪迹。同时,很多蛋白石矿的博物馆会将采集到制作的流程全景展现,通过场景复刻或者纪录片的形式向游客展示。在陈列室中展览的一些蛋白石化石与标本也是一大亮点,对蛋白石首饰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在刚开采出的蛋白石与当地的珠宝商手中挑选心仪的宝石。
图 库伯佩迪蛋白石博物馆
2.地下城景观
库伯佩迪最著名的地下城景观正是这座地下的东正教教堂。由于炎热的天气,一批蛋白石矿的矿工建造了这座地下教堂,他们据说是由定居在库伯佩迪的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人。“这座教堂长30米,宽5.3米,高7米,完全雕刻在砂岩上。天花板上的窗户覆盖着彩色玻璃。地板最深的地方在地面以下17米,最浅的地方在地面以下3米。教堂有一个带有洗礼池和祭坛的走廊。圣像是由玻璃制成的。内墙上覆盖着用石头雕刻的圣人浮雕”。除了这个教堂之外,整个建筑群还包括地下的社区会堂、牧师之家和宗教学校。这里每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并且教堂本身也仍旧在使用中。
图 地下教堂
对于游客而言,当地也有诸如Desert Cave Hotel的旅馆,提供体验地下生活的服务。这些旅馆以独特的矿洞氛围与文化装饰为特色,看似简陋且朴实无华的外表下,却反应了人们最真实的生活情况。
图 地下旅店
3.地上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
库伯佩迪距离Kanku-Breakaways自然保护区十分接近,这个自然保护区占地近15000 公顷,拥有雄伟的干旱景观。该地区的动植物种类丰富,尤其是金合欢树,正因如此库伯佩迪也一度被土著人民用一种金合欢代称。它也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家园,包括红袋鼠,欧洲,针鼹,许多鸟类和肥尾熊。这样的地上自然景观极其适合旅行者在库伯佩迪周边进行徒步旅行或者登山游玩。
Kanku-Breakaways保护公园如今归土著公司(AMYAC)所有。该公园目前由AMYAC、库伯佩迪区议会和环境与水部(DEW)共同管理。
图 Kanku-Breakaways自然保护区
沿着“Ghan”号火车可以看到的景观之一是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狗栅栏(Dingo Fence)。这种栅栏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野狗进入牛羊等动物的放牧区,或者一些国家自然保护公园。他们的保护距离往往十分长,是世界上最长的围栏,因此也被认为是“澳大利亚的长城”。
图 野狗栅栏
库伯佩迪受益于其特殊的自然风光,也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乃至电影取景的胜地,诸如《石中之火(1984)》、《疯狂的麦克斯(1985)》、《归零地(1987)》等等电影好电视短剧都曾在此处取景。通过电影的宣传,库伯佩迪的知名度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电影的取景地本身也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
1.以欧泊为基,打造蛋白石之都
库伯佩迪作为澳大利亚白欧泊的主要产地,通过规范化开采、加工和销售蛋白石产品,将自身打造成了全球知名的蛋白石之都。蛋白石作为一种玉石类商品,严重受到消费者个人偏好的影响,因此库伯佩迪当地不仅聚集了一批狂热的蛋白石爱好者,更汇聚了各类专业的技术人才。在蛋白石的销售与选购过程中,全流程参与的体验感或许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消费欲望,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既传播了蛋白石文化,也促进销售收入。
同时,因为受到严格的监督管控,库伯佩迪小镇十分注重对蛋白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以确保资源的长期发展和保护。上述发展特点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蛋白石产品,并且在长期来看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最后,库伯佩迪通过打造蛋白石之都的标签,扩大自身的国际知名度,使得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认识到这个小镇。
2.以矿业为始,深挖旅游业景点
库伯佩迪基于矿业的基础之上,构建起完善的基础设施,进一步便利了其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和服务业。无论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抑或是潜藏地下的民宿住宅,无不脱胎于矿业的基础,却又进一步帮助了旅游业的发展。
一方面,库伯佩迪周边拥有广阔的自然景观,这为其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条件。有别于澳大利亚多数沿海城市的景象,在库伯佩迪这个内陆小镇,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沙漠与大陆,还可以享受内陆日落时的变色光影。库伯佩地充分利用背靠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开发各种户外活动和旅游景点,如徒步旅行、登山越野等,吸引了不少的游客。此外,库伯佩迪也十分注重挖掘和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老的矿山遗址和土著文化遗址等,以丰富旅游体验并传承历史遗产。
另一方面,库伯佩迪的服务业独具特色。如穿梭在沙漠中邮寄包裹信件或者搭载旅客的邮车,又如符合当地生活习惯,在地下搭建的酒吧、教堂和宾馆。这些服务设施不仅可以让前来有望的旅客耳目一新,也在适应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培养一种本土自信。
3.以文化为魂,融合发展当地文化
库伯佩迪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包括土著文化和矿业文化等。尽管土著居民并非最早进入小镇的成员,但他们的加入为当地的文化增添了色彩。尤其是土著居民在语系上与白人种族截然不同,这正体现了库伯佩迪文化多样性的一面。由于澳大利亚当地对土著居民实行一些保护性的政策,这也有助于土著文化和土著语系的研究和存续。相反,矿业文化则主要是由前来开采蛋白石矿的白人主导,他们带来了西方式的生活方式,乃至西方的宗教(如东正教)。两种文化在当地交融相生,成为库伯佩迪的一道风景线。
据了解,该镇在政府的支持下还建有一个文化中心,可以供艺术家们举办艺术展览。建立在蛋白石矿基础上的蛋白石博物馆则较好地保留了当地的矿业文化。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些举措,库伯佩迪成功传承了本土文化,并将其作为吸引游客的独特亮点之一。
4.力求真实性与可得性的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库伯佩迪无论是在欧泊、矿业还是文化上,都力求真实性和可得性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源自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能有效降低发展成本,并吸引更多游客。此外,这种真实性与可得性的发展模式还可以带来以下优势:
(1)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真实性与可得性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收入水平。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
(2)增强社区凝聚力:真实性与可得性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增强库伯佩迪小镇社区的凝聚力。通过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提供便利的旅游设施,使当地居民更加自豪和珍视自己的家乡。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使当地居民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
(3)促进可持续发展:真实性与可得性的发展模式强调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这有助于实现库伯佩迪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和企业需要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5.库伯佩迪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1)失业率挑战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根据2016-2018年澳大利亚的调查统计显示,库伯佩迪小镇有着明显高于全澳和南澳地区的失业率。这种失业率反应出库伯佩地小镇在矿业转型影响下,明显缺乏工作机会的窘境。
图 库伯佩迪失业率趋势及情况对比
作为库伯佩迪小镇附加值最高的产业,矿业随着科技发展能够创造出的工作岗位正在逐渐减少。正因如此,小镇的地方议会在《COOBER PEDY TOWN PLAN 2019 – 2030 (CP30)》中逐渐将重心转移到新兴而生的旅游业中。CP30是库伯佩迪小镇议会作为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制定的发展计划,以2030年为限,重点聚焦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社会组织三大板块。其中在经济发展板块中将旅游业放在矿业之上的位置,在2020年计划并建立了专门负责的旅游委员会。这种限期规划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方式,正在有效改善小镇遇到的经济发展难题。
图 库伯佩迪小镇的产业结构情况
(2)改善自然环境,建立绿色环保发展模式
在过去的较长一段发展时间内,库伯佩迪小镇以矿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极度依赖当地的蛋白石矿产,不仅忽视了矿业发展产生的工业废料和能源污染,同时也将当地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置若罔闻。
在CP30的计划书中,小镇议会从能源、水资源、废料处理、碳中和以及自然资源保护五个角度出发,建立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库伯佩迪小镇基于产业结构转型提出的环境改善目标,一方面是由于矿业从开采到商业运营的转变,降低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生态养护同样会有助于库伯佩迪旅游业的转型发展。
事实上,小镇议会不仅仅罗列与规划了纲要性的要求,也在文件中对于需要具体落实的项目做出说明。小镇议会将各个问题比如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站推动水资源的100%再生利用,太阳能等能源的储存问题等进行拆分,而后从多个角度提出可能的解决路径。就水资源可再生问题来说,小镇既有计划升级现有的水资源系统,又在设计打造区分旅游淡旺季的废水湿地项目。综上,库伯佩迪小镇正通过目标引领下的“问题——拆分——解决”模式,尝试改善自然环境,推动绿色环保。
图 小镇议会制定的环境发展蓝图框架
03 国内外小镇对比分析的启示
通过库伯佩迪小镇发展模式与问题解决思路,我们已经可以发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正从城市走向小镇,成为解决小镇经济困境的一把抓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则敦促小镇在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接下来,本文将具体对比库伯佩迪和两种类型的国内小镇,推导更具体化的启示。
库伯佩迪小镇自建立起都以蛋白石矿业作为产业重心,也因此获得了“蛋白石之都”的美名。事实上,这需要建立在南澳洲乃至整个澳大利亚的矿业管理体系之下。有别于传统矿业如煤矿、铁矿等工业矿区,蛋白石作为一类具有收藏价值的珠宝,在交易模式上更灵活,贴近于玉石模式。正因如此,从矿区规划到矿权管理,再到市场交易都严格按照当地法律法规进行。在南澳洲,无论是采矿注册官(Mining Registrar)还是督察官法院都有权对违反法律的矿区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此外,由于澳洲作为蛋白石的主要产出和出口国,因此对蛋白石的价值评估更加准确,也具有相对广泛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消费者打破信息差,建立良好的市场监督。最后,澳大利亚作为最主要的蛋白石产出国和出口国,蛋白石出口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收入,因此也更易获得政府的政策与经济支持。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在东三省、云南、陕西等地不仅有着蛋白石矿,还更广泛地产出其他玉石类矿物 。此外还有新疆地区著名的和田玉。以云南省为例,作为我国最大的宝石矿床之一,目前已开发的矿点有不少于200个,产出50余种品类的宝石。其中,滇西地区尤其是保山地区的出产的南红玛瑙,黄龙玉广为知名。根据当地新闻报道,截至2022年11月,腾冲翡翠、琥珀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其中直播从业人员约6000人,翡翠、琥珀产业收入约25亿元。
但是由于各类矿产品类繁多且分布广泛,这对建立起高效的统筹与资源管理制度造成了一定困扰。对于饱受消费者青睐的玉石,难免有不良商家别有用心。近些年来,低价旅游团上演玉石骗局的新闻屡见不鲜;打着正品名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小商贩也被多次曝光;更有熟人串谋组成的赌石骗局被警方破获。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是管理层面的疏漏,也是由于消费者对玉石的认知水平较低且想要投资升值的心理被商家利用。
因此,不妨借鉴库伯佩迪的经验。首先,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开展玉石开采销售全流程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和盗采行为。对于矿石开采许可申请人或单位需要严格把控,同时定期对矿区开展巡检工作,鼓励民众自发检举,对检举者进行奖赏。各地方政府需要相应统筹规划玉石资源,印发并及时更新相关办法,可以参考如2023年由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印发的《和田地区玉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阐明资源规划计划、规范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条例、明确各部门职责、强调法律责任,是较为全面的试行管理措施。
其次,对于已经产生的消费者权益问题,不仅应当建立相关职能部门,畅通消费者的反馈通道,公开公示问题处理流程和结果,更要与时俱进地处理好消费者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如2022年云南省消费者协会曾公开进行消费提醒,罗列出“价格陷阱”,“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和“网购天仙照”四类不法行为。但在2024年1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黄金珠宝包括翡翠玉石的投诉仍居高位,尤其是部分商家通过直播带货形式,利用灯光、技术手段刻意美化产品,最终导致消费者收到与展示差距明显的实物引发纠纷。可以看出,伴随商家“作假”形式日新月异,职能部门应当以消费者权益为第一位,针对性做出各类不同等级的处罚办法。
最后,我国也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例如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于2023年9月9日期颁布的《金丝玉产业人才岗位标准》,不仅对玉文化的学术研究带来帮助,同时也推动全国首次开设玉讲师和金丝玉鉴赏师两个岗位,对人才能力要求做出规范化指导。从整体行业层面来说,目前我国对各类玉石的消费需求有所下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玉石类投资较为低迷,另一方面也明显受到了负面事件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整肃玉石市场环境,恢复消费者信心,同时普及玉石知识,减少消费者的认知信息差。
库伯佩迪小镇的旅游产业在内容上根植于当地的生产生活,在形式上则与南澳整体的旅游业发展相契合。不难发现,无论是地上用来保护农场的野狗栅栏,还是地下的酒吧、东正教堂,对游客而言是参观的景点,对当地居民而言却是组成日常生活的碎片。这样的设置可以帮助游客增加体验感,也能较好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在交通运输上,库伯佩迪不仅参与到著名火车旅行“Ghan”号火车的线路中,也与澳洲当地的内陆航司之间建立合作,提供内陆航空服务。
如今,国内也有较多特色小镇通过展示当地的生产生活来吸引游客,其中,如陕西黄土高原的窑洞和库伯佩迪小镇的地下生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窑洞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特色的建筑类型,取材于深厚坚实的黄土,依地势而建,冬暖夏凉。这种地上窑洞完全可以参考库伯佩迪地下旅馆的设计,通过将地上窑洞的空间改造成旅馆、民宿、博物馆甚至酒吧等。 结合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风景,建立关联旅游路线。吸引游客在窑洞旅馆住宿,体验农家乐生活,了解黄土地区的民俗民风,同时便于出行至其他景点。陕西壶口已经对相关模式进行了探索,以老知青居住过的山景式窑洞酒店和壶口瀑布风景区为特色,打造旅游景区。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1)建立在黄土地貌特色风光上的生态旅游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较好地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2)建立在历史底蕴上的文化旅游模式: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通过历史遗迹、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吸引大量游客。(3)建立在现代服务上的休闲度假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休闲度假,而度假村模式的建立正是为了满足此类需求。(4)建立在革命文化上的红色旅游模式:作为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区,这里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然而,诸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小镇在发展旅游业时可能会遇到很多困境:一方面,由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加剧水土流失等现象,可能会破坏当地的自然地貌;另一方面,文化传承等要素的输出是单向度的,导致游客只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构建起当地生活的认知,缺乏参与性和互动性。
那么,库伯佩迪的案例也许会对国内小镇有所启发:首先,在合理开发的情况下保障生态环境是首要任务。而游客的参与性问题可以通过多元方式解决,如参考库伯佩迪的火车旅行、内陆航空等旅行方式,可以借由交通方式融入自然中。正如从上海开往拉萨的火车Z164广受火车旅行爱好者的欢迎,我国部分坐享广阔自然风光的小镇或者村庄,不妨尝试将高铁火车、乃至房车、汽车、越野车等交通方式纳入其中。围绕当地的人文与自然风光,打造诸如“房车旅行”,“越野旅行”之类的旅游路线。其次,库伯佩迪小镇的例子也告诉我们,最生动的从来不是历史的痕迹,而是人们真实生活的模样。旅行途中的真实“窑洞旅馆”或者当地特色民宿,以及景点处通过新媒体技术形式,包括VR,4D展厅等的引入都可以使游客获得更深度的体验。
总结
SUMMARY
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库伯佩迪小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考察小镇形成特色地下城的两大主要原因即当地极端的天气和自然环境以及当地自建立起发展的蛋白石矿业。其次,本文介绍了库伯佩迪小镇是如何利用当地的蛋白石特色,围绕特殊的生产生活场景,结合地上地下景观,聚焦当地文化,打造建立在矿石基础上的旅游业,发展特色小镇。最后,本文通过与国内两种类型的小镇进行对比,借由库伯佩迪小镇的经验,分别为国内这两种具有相似属性的小镇提供经验和建议。
供稿 |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沈俊杰
校对 | 金奎利 审核 | 易金彪 编辑 | 玄泽源
如若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推荐
【乡村“镇”兴】第159期:从盐业重镇到旅游胜地——哥伦比亚锡帕基拉小镇(Zipaquirá)
【乡村“镇”兴】第158期:生态旅游特色保护区——马达加斯加蝴蝶谷(Parc Exotique)
【乡村“镇”兴】第156期:海滨旅游小镇——毛里求斯蓝湾(Blue Bay)
【乡村“镇”兴】第155期:非洲原始部落之一——纳米比亚奥普沃镇(Opuwo)
【乡村“镇”兴】第154期: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滨小镇之一——加拿大圣安德鲁斯(Saint Andrews)
【乡村“镇”兴】第153期:色彩缤纷的咖啡文化小镇——哥伦比亚萨伦托(Salento)
【乡村“镇”兴】第152期:白葡萄酒之乡——法国里克维尔小镇(Riquewihr)
【乡村“镇”兴】第151期:南美小瑞士——阿根廷巴里洛切(Bariloche)
【乡村“镇”兴】第150期:古老的考古小镇——孟加拉国博格拉(Bogra)
【乡村“镇”兴】第149期:流淌着四季之诗的鹤舞之乡——日本鹤居村(つるいむら)
【乡村“镇”兴】第148期:户外艺术瑰宝——加拿大倩美纳斯小镇(Chemainus)
【乡村“镇”兴】第147期:历史色彩浓重的旅游特色小镇 ——古巴关塔那摩(Guantánamo)
【乡村“镇”兴】第146期:盛产橡胶的旅游胜地——泰国董里(Trang)
【乡村“镇”兴】第145期:高加索山下的铜器之乡——阿塞拜疆拉赫季村(Lahij)
【乡村“镇”兴】第144期:东方的甜蜜城堡——浙江省歌斐颂巧克力小镇
【乡村“镇”兴】第143期:贝加尔湖畔最美村庄——俄罗斯胡日尔镇(Khuzhir)
【乡村“镇”兴】第142期:风光秀丽的陶瓷小镇——法国圣玛丽村(Moustiers-Sainte-Marie)
更多推荐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十一):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十):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欢迎读者供稿,小编邮箱:ccrlab777@163.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微信号:CCRLAB
点关注 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