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我国在区域发展上形成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国家战略联南接北、承东启西,构建起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持续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努力做好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研究者、组织者和传播者。本期【热点追踪】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现整理推出粤港澳地区最新发展动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观察
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 更大力度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高质量发展
7月12日,记者从商务部官网了解到,近日,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商务和金融协同 更大力度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金融监管局、外汇局及金融机构加强协作联动,形成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更大合力。
《意见》提出,跨境贸易和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意见》围绕稳外贸、稳外资、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对外投资合作等重点领域和促融资、防风险、优服务等关键环节,提出五方面11条政策措施。一是推动外贸质升量稳,优化外贸综合金融服务。二是促进外资稳量提质,加强外资金融服务保障。三是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对外投资合作,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服务。四是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资发展,优化支付结算环境。五是做好跨境贸易、投资与金融风险防控,守牢安全底线。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了解到,广东对外商投资实行全链条式便利化改革政策和服务供给,有力优化了辖区外商投资企业跨境投融资环境。
例如,率先在南沙自贸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优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外汇管理,拓宽境外资金流入渠道和使用范围,引导QFLP基金规范开展跨境投资。截至2024年3月末,南沙自贸片区已有10家企业取得QFLP试点资格,募集境外资金规模33.51亿美元。
又如,今年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扩容至广东全域,将符合条件的外债签约登记下放银行办理、取消外债账户异地开户核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融资等政策纷纷落地见效。企业外债签约登记更高效、外债账户异地开户更便捷、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更自主。
《意见》提出,接下来,要完善对接合作,加强商务与金融系统常态化沟通交流,做深做实“总对总”“分对分”合作;要做好落地实施,鼓励各地方、金融机构结合实际细化支持举措,强化政策协同,放大组合效应;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共享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来源:南方日报
广州南沙出台持续深化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20条护航企业发展
近日,广州南沙出台《广州市南沙区关于持续深化行政机关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围绕推行信用监管服务型执法、健全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全面推进落实“减免责清单”制度等方面推出20项措施,以全面提升全区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质效为抓手,持续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精心构建高效优质贴心的企业服务体系,打造南沙区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 亲清政企关系有温度
为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执法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实现监管“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实施意见》提出,要选取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涉及多部门行政检查的企业或者新产业新业态中的重点企业开展涉企“综合查一次”工作,减少重复或不必要的行政检查行为;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跨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服务管理“白名单”并动态优化调整,对名单内企业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等包容监管措施;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据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符合国家和省市政策导向、有发展前景的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可给予合理的执法“观察期”;落实行政执法减负类清单制度;依法落实行政处罚“首违不罚”和轻微违法行为免处罚免强制制度;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督促引导受处罚企业加强合规建设。通过多项包容审慎监管方式,着力推动行政执法全面向“引导市场主体自主纠错”转变,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
前瞻谋划综合施策 行政执法措施有精度
坚持综合施策,防止“一刀切”执法,《实施意见》提出,要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确保采取的行政执法措施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避免畸重、畸轻情况发生;遵守信赖保护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更改已经生效的执法决定,充分发挥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审慎实施罚款及行政强制,防止过度处罚、随意顶格处罚,切实防范逐利式执法;完善执法评估纠错机制,各行政执法单位应当每年度开展及时评估在特定时间、场合频发且未能有效治理的违法案件或者受到舆论普遍关注的执法措施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公平性,适时评查本单位行政执法案卷,主动查纠涉企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改进和调整执法措施;探索在立案、调查或检查、决定、执行、执法信息公开等环节,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作出有效防范和处置,依法降低行政执法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全面规范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建设有力度
《实施意见》要求,行政执法单位要依法全面规范履行法定职责。要严格规范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为,防止随意检查、执法扰民扰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到行政执法信息及时全面公示、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确保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有效;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实行全覆盖的重点监管;完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构建区、镇街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发挥区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社会监督作用,多渠道听取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聚焦反映强烈问题,不定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
打造让市场主体满意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依法行政、营造规范公正的执法环境是关键一环。早在2021年,南沙区政府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推行行政机关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的实施意见,在全区域推广涉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有温度执法理念和举措。《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和省、市的新规定新要求,持续深化推行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工作。
此外,南沙区还出台全省首个区(县)级法治化营商环境三年规划,推出96项全链条法治保障措施;印发《广州市南沙区深化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暖商护企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法律服务融入实体经济;依托“两中心一分会”不断健全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交流机制,满足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法律服务需求;全市率先推行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满意度。聚焦依法行政全过程实现服务升级全覆盖,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进一步赢得市场主体信心,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下一步,南沙区将全力推进《实施意见》落地落实,确保监管与服务、保安全与促发展有机结合,坚持无事不扰,让政府干政府该干的事情,企业做企业该做的事情。以依法行政“小切口”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大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打造稳定公平透明、规范有序、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来源:南方+
国务院最新批复!广州服务业准入范围再扩大,涉及这些行业
7月11日,国务院发布批复,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在沈阳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国函〔2022〕135号),同意自即日起,在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等6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暂时调整实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旅行社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的有关规定。
涉及广州的调整涵盖了医疗养老、演艺文旅、电信服务、社会调查等领域。
具体而言,调整包括:
允许在沈阳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以中外共同捐资方式,按相关规定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允许外商在杭州市、广州市、成都市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可依法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允许在沈阳市、南京市、广州市、成都市设立并符合有关条件的外商投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在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成都市向外资开放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外资股比不超 过50%),吸引海外电信运营商通过设立合资公司,为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成都市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
在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成都市取消信息服务业务(仅限应用商店,不含禁止外商投资领域)、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仅限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
将外国投资者、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台湾地区投资者投资设立的娱乐场所申请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审批权下放至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将外国投资者、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者、台湾地区投资者投资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演出经纪机构的审批权下放至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将举办外国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的审批权下放至南京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在广州市允许外商投资社会调查,中方股比不低于67%,法定代表人应当具有中国国籍。
2022年末,广州成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中唯一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以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为契机,一大批首创性、国际化、高质量的改革举措在广州应运而生,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来源:南方+
澳资企业享受1.2倍扶持标准!横琴跨境电商新政出台
近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试行)》。为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根据市场环境及时调整扶持措施,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诉求,《扶持办法》以试行的方式印发,有助于合作区根据企业反馈灵活地优化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扶持办法》从打造跨境电商示范园区、构建产业生态、推动电商企业集聚、加强电商人才培养和鼓励电商活动举办以及支持琴澳协同发展等多个维度,围绕“筑巢(园区)”“引凤(企业)”“纳才(人才)”“聚势(活动)”精准施策,全方位推动合作区跨境电商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其中,有九条措施对澳资企业的扶持标准按照1.2倍执行,加强琴澳产业协同,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
打造示范园区 可获超亿元资金扶持
《扶持办法》中明确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示范园区给予资金扶持。对于经认定的引领型示范园区,按照园区固定资产投入的30%给予一次性扶持,最高1亿元;对于经认定的成长型示范园区,按照园区固定资产投入的20%给予一次性扶持,最高2000万元。
同时,为支持园区可持续发展,对引领型示范园区和成长型示范园区,每年分别提供不超过2000万元和500万元的运营补贴。
加强人才培养 澳门青年可获专项培训
《扶持办法》鼓励企业与澳门及内地各大高校合作,开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电商产业相关培训,对符合条件的电商培训基地给予一次性扶持50万元。
为吸引澳门青年投身电商产业发展,鼓励基地为澳门青年提供专项培训,每年最高给予基地150万元扶持。此外,《扶持办法》对完成培训课程、获得证书并入职合作区企业的青年人才给予最高2500元培训补贴,若青年人才为澳门居民或者外籍人员,可提升至最高4000元补贴。
支持合办电商活动 促进琴澳协同发展
为营造浓厚的电商发展氛围,《扶持办法》还支持各类电商特色活动的举办,对符合条件的机构、企业及平台在横琴、澳门或者珠海以“一会展两地”“一会展三地”形式举办规模不少于五百人的全国性电商节、选品会等特色行业活动,合作区给予最高300万元活动经费支持。同时,相关运营主体在合作区或澳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不超过三天的直播节活动,最高给予50万元扶持。
《扶持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合作区构建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充分发挥澳门国际化优势和对接葡语国家的窗口作用,引导内地品牌出口至葡语国家乃至全球,为澳门逐步培养多元化的电商产业人才,推动实现两地货品、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
未来,合作区将继续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政策有效落实,及时优化政策扶持措施,携手澳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
构建行业生态 完善直播电商产业链
为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电商生态产业链,降低企业实质性运营各项经营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扶持办法》对电商企业的办公场地租金、跨境网络专线、购置物业等进行补贴。
为吸引领军型电商企业落地,在“双15%”等优惠措施的基础上,《扶持办法》还给予企业一次性落户奖励最高2000万元。支持跨境电商服务商落地,按跨境电商服务费用的5%给予补贴,每年最高250万元。此外,为鼓励企业品牌出海,《扶持办法》对企业在境外注册自有商标、开设独立站、租用海外仓、物流投保、建设选品中心等给予多方面支持。
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直播带货已成当下流量新风口,是企业在海外社交平台推广引流的重要方式,不少跨境电商品牌商敏锐地瞄准了这一品牌“出海”营销新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扶持办法》对建设直播电商基地、头部网络直播经纪机构(MCN机构)落户、支持MCN机构发展、支持优秀主播落地等方面也进行扶持。对符合条件的直播电商基地,按照其投资额的50%给予补贴,最高300万元。
加强人才培养 澳门青年可获专项培训
《扶持办法》鼓励企业与澳门及内地各大高校合作,开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电商产业相关培训,对符合条件的电商培训基地给予一次性扶持50万元。
为吸引澳门青年投身电商产业发展,鼓励基地为澳门青年提供专项培训,每年最高给予基地150万元扶持。此外,《扶持办法》对完成培训课程、获得证书并入职合作区企业的青年人才给予最高2500元培训补贴,若青年人才为澳门居民或者外籍人员,可提升至最高4000元补贴。
支持合办电商活动 促进琴澳协同发展
为营造浓厚的电商发展氛围,《扶持办法》还支持各类电商特色活动的举办,对符合条件的机构、企业及平台在横琴、澳门或者珠海以“一会展两地”“一会展三地”形式举办规模不少于五百人的全国性电商节、选品会等特色行业活动,合作区给予最高300万元活动经费支持。同时,相关运营主体在合作区或澳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不超过三天的直播节活动,最高给予50万元扶持。
《扶持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合作区构建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充分发挥澳门国际化优势和对接葡语国家的窗口作用,引导内地品牌出口至葡语国家乃至全球,为澳门逐步培养多元化的电商产业人才,推动实现两地货品、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
未来,合作区将继续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政策有效落实,及时优化政策扶持措施,携手澳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
来源:南方+
央行广东省分行发布专项行动计划,打造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广东模式”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两会期间也表示,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获悉,近日该行已正式印发《广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三年专项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结合广东省实际,构建广东金融五篇大文章1个总体方案、5个实施方案“1+5”政策体系。
“1+5”政策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其中,总体方案指明了广东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整体思路、特点和方向,5个实施方案分别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提出具体工作措施。
据了解,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总行相关工作要求,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科技金融领域,参与制定出台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体系;用好用足“粤科融”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落实落细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推动科技与货币政策工具精准衔接;建立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效果评估机制,激励金融机构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科技创新领域,完善科技金融融资激励机制。截至2024年5月末,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16亿元、同比增长19.6%。
在绿色金融领域,推动将绿色金融写入《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发布全国首份标准化企业碳信用报告,创新推出“碳账户+碳信用+碳融资”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组织编制全国首份《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标准》,推动完善绿色和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生态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等60多个绿色信贷工具,指导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两新”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推动绿色工具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布全国内地首份非金融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流程参考,推动湾区绿色金融融合发展。
在普惠金融领域,聚焦涉农、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推动提升融资对接服务效能。1-5月,全省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848亿元,惠及3万余家涉农、民营和小微领域市场主体;提供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30亿元,撬动金融机构扩大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880亿元。运用“粤信融”平台等线上融资对接平台畅通银农对接,推动线下首贷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综合首贷服务网。截至2024年5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
在养老金融领域,以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为抓手,提升养老金融供求适配性和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水平。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老年群体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智能化设备适老化应用,积极响应老年人金融需求。截至目前已推动金融机构发放首批符合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要求的贷款745万元。筛选信贷支持普惠养老产业发展的10余个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推动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养老融资需求的差异化信贷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养老金融+”服务方案、创新专项养老理财产品等,拓展养老金融内涵,丰富老年人金融服务供给。
在数字金融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基本覆盖全省主要零售消费场景,完成数字人民币提取公积金等多个全国首创应用项目,2023年全年交易笔数居全国第一。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进涉企数据要素跨区域共享和流动,创新推动数字赋能跨区融资经营。截至2024年5月末,通过建设“珠三角征信链”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互通共享1.12亿条,累计促成授信15.13万户、金额7933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应用“粤信融”平台海量数据服务融资授信,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倍增作用,促进数据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化,赋能银企对接。截至2024年5月末,金融机构通过“粤信融”平台累计撮合融资超70万笔、金额2.5万亿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深港率先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北上南下”案例陆续落地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签署《关于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的谅解备忘录》,明确支持深圳同香港率先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区毓麟曾公开表示,“未来若进展顺利,也会将试点范围推广至大湾区其他城市。”
记者了解到,北向通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交行、中行、工行、建行、南洋商业银行等深圳辖内商业银行切实应用香港跨境征信信息,向在深港企提供贷款合计7.53亿元,其中纯信用贷款占比78.7%、首贷率40.0%。
南向通方面,6月2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香港金融管理局撰文称,目前在征信信息南向传输往香港方面,已有数个试点个案成功进行。所涉总额约3000万港元。
深港征信机构合作,为银行提供跨境征信
记者了解到,此次跨境征信互通试点的具体模式为,北向通方面,深圳征信机构在取得信息主体充分授权的前提下,通过与香港征信机构开展市场化合作的方式,获取并向深圳辖内商业银行提供优质有效的香港跨境征信报告。
南向通方面,在获得充分授权后,试点个案经由深圳和香港两地征信机构合作,将中小企业的业务数据和相关征信信息跨境传输给香港银行,香港银行利用该等信息,完成向这些企业的贷款审批跨境企业征信信息互通至关重要。一方面,跨境企业征信互通可支持银行的信贷批核,有助加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亦可惠及借款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促进它们取得融资,以及可降低借贷成本。
尤其是,现阶段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跨境商业活动持续增加,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与金融日益融合,两地银行业及商界均提出跨境企业征信互通的需求。今年4月,据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介绍,2023年香港投资推广署已协助382间企业在香港开设和扩展业务,较2022年增加27%,其中来自内地的有136间。
深港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但长期以来,深港两地跨境企业征信数据传递都是一大难点。
据悉,依托香港跨境征信报告,深圳辖内商业银行可以掌握更详细的资料,使信贷审核更加全面,精准设定借贷利率,从而降低在深小微港企的融资成本,解决跨境融资的痛点。南向通反之亦然。
“北上南下”均有落地案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港跨境征信北向合作业务已披露两个案例。第一家企业为港顺(深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港资企业。据上述媒体报道,因为属于轻资产企业,且成立年限较短、经营规模较小、无抵质押物,境内历史信用信息较少,加之商业银行无法了解其香港母公司情况,港顺贸易未能获取融资。
在北向通业务试点中,深圳侧征信机构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与香港诺华诚信有限公司开展市场化合作,获取到港顺贸易香港母公司的征信信息。后由交通银行前海分行参照企业征信等相关资料,为港顺贸易提供100万元首笔信用融资。
第二家披露企业为深圳纳德光学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光学显示开发与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据报道,该企业负责人为香港人士。因为企业研发资金投入需求较高,产品更新迭代较快,库存转化较慢,盈利规模较小等问题,加之没有新的增信手段,港企未能顺利获得新增融资。
在业务试点中,深圳侧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与香港环联资讯有限公司合作,获得了纳德光学负责人的香港征信报告。后由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以该报告为增信加持,助力港企成功获得500万元新增科创贷款。
记者了解到,这是首批深港跨境征信北向合作业务。为精准助力在深小微港企获得融资,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会同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前海30条”,推动首批深港跨境征信北向合作业务落地。
目前在深港跨境征信南向合作业务中,也披露了数个试点案例。中银香港表示,通过与征信服务机构合作,通过邓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查阅客户内地关联公司的信贷报告,完成首笔中小企业贷款个案的信贷决策。
而在汇丰试点个案中,记者了解到,邓白氏公司向汇丰香港提供一家数码旅游平台内地母公司的征信数据。在获得该公司的在岸信用报告后,汇丰能更直接清晰地掌握其信贷状况和财务表现,从而加快批核在香港的再贷款额度。
中银香港个金风险及综合管理部总经理廖伟伦表示,预期建立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合作框架,可让内地及香港的银行在获得企业客户同意后,跨境查阅相关企业在另一地的征信数据,让银行更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期望通过扩大跨境征信合作试点范围的新措施,未来可逐步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深化内地和香港经济融合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阿经贸投资(大湾区)交流活动在深圳举行
“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急剧增加,体现出大湾区在电子信息、软件、医药等领域的全球科技竞争实力,必将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中阿建交40周年之际,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承担好窗口角色,助力企业顺利出海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日前,中阿经贸投资(大湾区)交流活动在深圳前海举行,旨在为中阿双方企业在大湾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开辟新路径。
前海助力企业有序有效安全出海
“中阿交流源远流长,中国不仅有约6000家企业在阿联酋努力耕耘,中阿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更从2004年的3038.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3年的2.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8倍。”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深圳市前海香港商会会长蔡冠深致辞时说,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和开放合作前沿,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在电子信息、软件、医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也在急剧增加。
“香港就如同‘中东的迪拜’,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亚洲最大的理财中心和区域内最具竞争力的城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也提出协同内地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我们希望推动更多香港企业参与到中阿经贸合作中来。”蔡冠深表示,前海地处大湾区的核心节点,是深港合作最紧密区域,此次会议落在前海,也是希望把深圳的高新产业、香港现代服务业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优势强强联合。
阿联酋经济部助理副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尔努埃米则表示,阿联酋日益成为一个金融中心和高科技产业的出口国,与中国有着共同利益,在建设繁荣经济、创新、增长和发展方面团结一致,未来物理距离和文化距离只会进一步缩小,将形成更紧密的经济关系。
“前海是对外开放的枢纽,国际合作紧密。2024年1—5月,已实现进出口235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目前,前海正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性开放,全链条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企业立足深圳有序出海、有效出海、安全出海。同时,支持外资企业更好地开拓内地市场,加快打造国内企业出海的首发地、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站。”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说。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也表示,阿联酋不仅是香港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更是香港在中东地区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过去5年,香港与阿联酋的贸易额年平均增长超过14%,且阿联酋与内地之间的贸易总额,也有接近一成是通过香港进行转运。
“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连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将继续发挥‘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推动内地企业走向世界,吸引中东等新兴市场外商来香港投资发展。”陈百里说。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行政管理委员会主席余雨生说,澳门已实施首个全面系统的多元发展规划,着力推动综合旅游休闲业及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和会展商贸等“1+4”产业,与阿拉伯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契合点,为两地企业交流合作、洽谈投资项目创设了更有利条件。
在阿联酋注册的中国企业有望破万家
“阿联酋与中国的合作将更重视新能源、金融、电动汽车、储能、建筑材料和其他高增长领域。大湾区是新兴资本、新兴产业和先进技术的‘发电站',希望大湾区企业能够来到阿联酋共享发展机遇。”阿联酋驻广州总领事玛尔妍·尚穆希表达了阿联酋政府对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的意愿。
广东省贸促会副会长崔爽也表示,阿联酋是广东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伙伴。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已有深圳传音、海能达通信、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超千家企业在阿联酋开拓当地业务,投资领域覆盖商贸批发、能源建设、汽配、工信、电子、医疗、科技、纺织服装、家居、化妆品、信息网络、投资租赁、旅游等行业。
“过往我们携手举办了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广东活动周’、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阿联酋专场)等经贸交流活动,在阿联酋迪拜设立了经贸代表处,并推动成立了阿联酋粤商会,积极为广东企业开拓阿联酋市场牵线搭桥。”崔爽表示,接下来将打造更多沟通交流合作平台。
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会长唐振刚则分享了一组数据:2023年,中国对阿联酋投资流量约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48%,占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投资总额的60%。阿联酋对华投资同比增长120%,占阿拉伯国家对华投资的90%。“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在阿联酋注册的中国企业已超过9000多家,2024年有望突破万家企业”。
唐振刚还向有意出海的企业家提出四点建议,首先是要深入了解阿联酋的市场环境,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商业惯例,“这是企业在阿联酋成功发展的重要前提”。
其次,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阿联酋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尊重和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有助于企业在这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
第三,充分利用阿联酋的资源优势。阿联酋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优势。
最后,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在阿联酋,企业的社会责任被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和形象,也有助于企业在当地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唐振刚说。
来源:南方日报
供稿 |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2023级博士研究生易金彪
审核| 李晨 编辑 | 玄泽源
相关推荐
【热点追踪】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7.1-7.31)
【热点追踪】黄河流域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7.1-7.31)
【热点追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6.1-6.30)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6.1-06.30)
【热点追踪】长江经济带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5.1-2024.5.31)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5.1-5.31)
更多推荐
【乡村“镇”兴】第150期:古老的考古小镇——孟加拉国博格拉(Bogra)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